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年女性,无明显诱因双眼伴异物感多天,根据患者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通过患者眼内虫体的检出及镜下观察,明确诊断为结膜吸吮线虫病。经过针对性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吸吮总科 寄生虫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鼠李糖乳杆菌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免疫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生后24 h内收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科、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 500 g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选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生后第1天起观察组给予鼠李糖乳杆菌溶液(4×109 CFU/ml,0.25 ml/d)、对照组给予等量玉米油口服,疗程30 d。收集第21天和第42天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同时检测生后第1天和第42天血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结果最终完成29例,其中对照组15例、观察组14例。生后第21天观察组肠道乳杆菌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第42天观察组肠道链球菌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第21天观察组检测物种数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第42天两组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第1天、第42天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天相比,两组第42天IgM均上升、IgG均下降(P<0.05)。与第1天相比,观察组第42天NK细胞、B细胞、CD3+ T细胞和CD4+ T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第42天B细胞、CD3+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生后第1天及第42天两组NK细胞及各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天相比,第42天对照组IFN-γ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上升(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早期补充鼠李糖乳杆菌能够调节早产儿肠道菌群组成,增加乳杆菌属,减少链球菌属,可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NK细胞和CD4+ T细胞增殖,激活淋巴细胞表达IFN-γ。

  • 标签: 婴儿,早产 鼠李糖乳杆菌 RNA,核糖体,16S 肠道菌群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机械性肠在妇科良性疾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治疗的妇产科良性疾病微创手术患者143例,2022年1 ~ 5月机械性肠道准备对照组72例,2022年6 ~ 10月患者71例为观察组,无机械性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0min主观感受、术后第一天钾、血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术前30min焦虑、口渴、饥饿的主观感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1天血钾、血钠水平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无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和第一次床上活动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P < 0.05)短。结论 在妇科良性疾病微创手术中应用无机械性肠道准备不会影响手术过程,不增加并发症,患者不良反应少,可提升满意度和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无机械性肠道准备 妇科 微创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7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无喘息肺炎患儿7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及过敏原,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MP-IgM阳性率50.68%,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率32.8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3例患儿中有21例存在过敏原,其中食物性过敏原患儿所占比例(17/73)显著高于吸入性过敏原(4/73)(P<0.05);观察组患儿或直系家属过敏性疾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同时过敏体质及家族过敏史也是影响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小儿 喘息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吞咽功能训练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提高肺部感染的治愈率,改善预后的情况。方法:实验选取 2019年 11月 -2020年 1月于德州市人民医院入院就诊的 60例颅脑损伤合并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 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插管情况进行统计,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情况和预后的评分,计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吞咽治疗后,有效率为 71.43%,高于对照组 53.33%,实验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比较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肺部感染的治愈有积极作用,对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有显著提高效果。

  • 标签: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训练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阴道定植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的血清型特点,及其与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early-onset GBS disease,GBS-EO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孕妇阴道GBS定植阳性的32例新生儿GBS-EOD的菌株,并按12∶1的比例抽取同期建卡并分娩的孕晚期阴道GBS定植菌株266例。总共获得298例来自母亲阴道定植的菌株和32例来自新生儿的菌株。用乳胶凝集法测定菌株血清型。分析GBS 11种血清型的感染情况和孕妇阴道定植GBS血清型与新生儿GBS-EOD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相关系数用列联系数C表示,多个样本率的多重分析采用Post hoc检验,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判断各组的差异。结果298例孕晚期阴道GBS定植菌株总共发现9个血清型。按定植率高低依次为Ⅲ型55.0%(164/298),Ⅰb型16.4%(49/298),Ⅰa型11.1%(33/298),Ⅴ型9.4%(28/298),Ⅱ型5.0%(15/298),不可分(non-typeable, NT)型1.0%(3/298),Ⅵ、Ⅷ和Ⅸ型各0.7%(2/298)。Ⅳ、Ⅶ型则未见定植。32例GBS-EOD总共发现5种血清型,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Ⅲ型56.3%(18/32),Ⅰa型25.0%(8/32),Ⅰb型9.4%(3/32),Ⅱ型6.2%(2/32),Ⅴ型3.1%(1/32)。Ⅲ型GBS在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的分布比例分别为6/13、7/14和5/5。5种血清型在上述3种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654)。32例患儿中,30例(93.7%)治愈,2例(6.3%)死亡。Ⅰa、Ⅰb、Ⅱ、Ⅲ型和其他血清型(指Ⅴ、Ⅵ、Ⅷ、Ⅸ和NT型)在垂直传播造成新生儿GBS-EOD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列联系数C=0.183)。进一步分析发现,Ⅰa型调整后的标化残差绝对值最大(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晚期阴道定植GBS及新生儿GBS-EOD的血清型中,Ⅲ型最为常见,也是早发型脑膜炎主要的血清型,但Ⅰa型垂直传播率最高。Ⅲ型和Ⅰa型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

  • 标签: 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感染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婴儿,新生,疾病 妊娠末期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