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术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患者的早期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宫颈患者共106例。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相关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为88.1%,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4.8%。3级以上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早期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3级以上为1.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血红蛋白(Hb)的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是否接受放疗、靶区内是否局部加量、是否接受化疗,与严重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相关(χ2=1.789~17.89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会增加严重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χ2=3.929,P<0.05)。结论对于接受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宫颈患者,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早期严重的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术后IMRT中通过分析两种骨盆的定义方法以及骨盆受量的影响因素来评估和预测骨盆的剂量,为宫颈术后IMRT中骨盆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骨盆未限量的宫颈术后IMRT患者,按照解剖方法和Mell方法勾画两种骨盆轮廓(骨盆解剖、骨盆Mell),基于骨盆解剖限量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后分析两者的剂量关系。应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骨盆解剖剂量的因素并建立剂量预测模型。结果骨盆解剖、骨盆Mell体积分别为925.82、1141.20cm3(P=0.000)。骨盆解剖与骨盆Mell剂量存在相关性(r>0.622,P=0.000),前者剂量明显大于后者;两者V10、V20、V30的关系分别为y=-8+1.01x、y=-13+1.05x、y=-4+0.9x。文献推荐骨盆Mell限量标准(V10≤90%、V20≤75%、V30≤60%)经计算得到相应骨盆解剖限量标准为V10≤97%、V20≤83%、V30≤70%。骨盆解剖限量后可降低受量,其中V10、V20、V30、Dmean分别降低3.64%、12.69%、12.02%、6.93%(P=0.000、0.000、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骨盆解剖重叠在PTV内的相对体积是骨盆解剖剂量的影响因素(P<0.05),当重叠体积<18%时骨盆限量易达到剂量限值要求。结论宫颈术后IMRT中两种骨盆定义方法均能应用于临床,骨盆限量能显著降低其剂量。骨盆重叠在PTV内的相对体积是骨盆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重叠体积小于18%的患者其骨盆限量后易达到剂量限值要求。

  • 标签: 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骨盆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鼻咽宫颈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下降是否为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潜在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8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铂类同步化疗并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鼻咽宫颈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单核细胞最初下降、下降到最低水平、最终增加到正常值的天数是否显著少于中性粒细胞相应变化时间。此外,对中性粒细胞数目绝对值(ANC)减少程度和基线单核细胞数目绝对值(AMC)关联性进行χ2检验。结果两周期同步化疗AMC的变化趋势与ANC的变化趋势均一致,AMC最初下降、下降到最低水平、最终增加到正常值的天数明显少于ANC(4 d∶6 d、4 d∶10 d、10 d∶16 d,P<0.001;5 d∶6 d、6 d∶9 d、7 d∶12 d,P<0.001;),但并未发现单核细胞基线值与随后发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AMC<0.4×109)∶(AMC≥0.4×109)=32∶63,P=0.172]。结论单核细胞计数减少是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重要潜在指标,也是指导下次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时间及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单核细胞减少 鼻咽癌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宫颈术后辅助放疗后急性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预测的肠道剂量-体积参数。方法回顾性评估宫颈术后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93例。纳入研究的剂量-体积参数包括肠道接受5~45 Gy(间隔5 Gy)照射剂量的绝对体积以及肠道总体积。应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急性肠道放射损伤。分析受照肠道体积与急性肠道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26名(28.0%)患者发生了2级及以上急性肠道不良反应。在小肠肠管的总体积及小肠V5 Gy、小肠V10 Gy、小肠V15 Gy的范围内,观察到2级及以上急性肠道不良反应与受照的小肠体积之间存在密切关系(P值均<0.05)。小肠V10 Gy(HR=1.028,95%CI为0.993~1.062,P=0.029)、小肠V15 Gy(HR=0.991,95%CI为0.969~1.013,P=0.034)是明显急性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肠的剂量-体积参数可以作为宫颈术后辅助放疗患者2级及以上急性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宫颈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 不良反应,肠道 剂量-体积参数
  • 作者: 钱建军 田野 戴建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苏州大学放射肿瘤治疗学研究所/苏州市肿瘤放射治疗学重点实验室,苏州 215004,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科学研究结果的“再现性”问题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放射生物学是研究电离辐射对活体组织生物效应的一门医学科学,也存在着严重的“再现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理剂量的不准确或缺乏剂量学报告的完整描述。剂量测定指南、规范与建议的使用,如物理剂量报告规范化评分系统,有助于提高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物理剂量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本文对目前为改善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的合作、提高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物理剂量规范性的各项指南和建议进行评议,为提高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可再现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放射生物学 剂量学,物理剂量 规范化 可再现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国内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物理剂量参数的规范性现状。方法调查国内两本重要的学术期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和《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近5年发表的放射生物学论文,针对物理剂量学参数,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Desrosiers等推荐的评分系统对其书写的规范性进行评分(满分10分)。结果两本杂志共纳入222篇文献,中位得分为5.0分。其中,有72.1%的文献得分为4.0~7.0分,有68.0%的文献得分≤5.5分,另有18.5%得分≤3.0分。有90.1%和97.7%的文献分别描述了"射线类型"、"吸收剂量",平均得分最高(0.90和0.98分),"剂量学校准"平均得分最低(0分)。结论尽管绝大多数文献都描述了"射线类型"和"吸收剂量",但大多数其他细节未被报告。这表明在国内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物理剂量学报告的规范性存在缺陷,预计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再现性和可解释性,应被重视。

  • 标签: 放射生物学 物理剂量学 可再现性 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