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用于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受损6年风险简易预测工具。方法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的34 349名65岁及以上老年为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资料,采用器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量表评价对象功能状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价对象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体格检查获取对象身高、体重和血压等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基线和随访时均采用Katz量表评价ADL状况。以ADL状态为因变量,以Lasso回归筛选得到关键预测因素为自变量,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采用列线图工具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估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不bootstrap 200次重复抽样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稳健性。结果研究对象年龄[M(Q1,Q3)]为86(75,94)岁,其中男性9 774名(46.0%)。共随访112 606年,发生ADL受损4 578例,发病密度为40.7/1 000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增长、BMI升高、女性、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史可使ADL受损发生风险升高[HR(95%CI)分别为1.06(1.05~1.06)、1.05(1.04~1.06)、1.17(1.10~1.25)、1.07(1.01~1.13)和1.41(1.23~1.62)];少数民族、连续行走1 km、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几乎每天做家务可使ADL受损发生风险降低[HR(95%CI)分别为0.71(0.62~0.80)、0.72(0.65~0.80)、0.74(0.68~0.82)和0.69(0.64~0.74)]。模型对ADL受损发生风险预测AUC值为0.85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观测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剔除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和民族)后,模型对ADL受损发生风险预测AUC值为0.779;65~74岁和75岁及以上老年中AUC值分别为0.634和0.765;基于IADL中连续行走1 km和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个变量构建模型与基于IADL综合得分构建模型AUC值分别为0.853和 0.851。结论所建立ADL受损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良好且稳健。

  • 标签: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 队列研究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尿砷水平与贫血关系。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1 89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后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b)、血糖、血脂、血浆维生素B12和尿砷等指标。将尿砷水平(μg/g 肌酐)按四分位数分为Q1(<18.7)、Q2(18.7~34.5)、Q3(34.6~69.5)和Q4(≥69.6)等不同尿砷水平,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砷水平与贫血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M(Q1,Q3)]为83(74,92)岁,其中女性952名(50.21%),Hb含量[M(Q1,Q3)]为135(124,147)g/L,贫血患病率为24.89%(472例),尿砷水平几何均数和[M(Q1,Q3)]分别为37.5和34.6(18.7,69.6)μg/g肌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情况、居住地、经济水平、民族、维生素B12缺乏情况、水产品和肉类食用频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等因素后,尿砷水平与贫血均呈正向关联[以Q1组为参照,Q2、Q3和Q4组OR(95%CI)分别为1.73(1.20~2.50)、2.08(1.43~3.02)和1.52(1.02~2.28)]。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砷水平与贫血存在非线性关联(P<0.001)。亚组分析显示: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尿砷水平具有负相乘交互作用[OR(95%CI):0.55(0.30~0.99)],未发现年龄、性别、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情况等与尿砷水平之间相乘交互作用(均P>0.05)。未患慢性病、男性、乡村居住、吸烟和饮酒对象尿砷水平与贫血呈正向关联[OR(95%CI)值分别为3.62(1.30~10.06)、2.46(1.34~4.52)、1.70(1.03~2.80)、2.21(1.01~4.82)和2.79(1.23~6.33)]。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尿砷水平与贫血呈正向关联。

  • 标签: 重金属 贫血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每日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关联。方法数据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在2017—2018年调查数据集,最终共纳入14 966名研究对象,同时收集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参与、行为、饮食营养、生活习惯、家庭结构、疾病状况、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等数据。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老年认知功能。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性别研究对象睡眠时长和认知功能受损间关联。结果14 966名研究对象中,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研究对象分别有5 148名(34.40%)、3 777名(25.24%)、3 322名(22.20%)和2 719名(18.16%);女性8 455名(56.49%);每日睡眠时长≤5 h和≥9 h老年分别有2 704名(18.94%)和3 883名(27.19%);认知功能受损者3 748名(25.04%)。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与自报每日睡眠时长为7 h者相比,睡眠时长≤5 h和睡眠时长≥9 h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联,OR值(95%CI)分别为1.35(1.09~1.68)和1.70(1.39~2.0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关联在65~79岁老年和男性老年中更为显著。结论老年睡眠时长过短过长可增加认知功能受损发生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睡眠 认知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老年视力不良与全死因死亡风险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数据库",本研究选取该项目中2012年≥65岁老年身体测量和死亡指标进行分析,2014年和2017年随访生存结局。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视力对死亡风险影响。按年龄和性别分亚组进一步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 736名老年,5年随访期间共有943死亡,5年死亡率为54.3%。视力不良组5年死亡率为76.7%,高于视力良好组47.6%(P<0.001)。校正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部分疾病因素后,视力不良组5年死亡风险是视力良好组1.30倍(HR=1.30,95%CI:1.09~1.55)。女性老年中,视力不良组死亡风险是视力良好组1.48倍(HR=1.48,95%CI:1.20~1.84),而男性老年视力与死亡风险无关联(HR=1.02,95%CI:0.72~1.43)。在≥90岁老年中,视力不良人群死亡风险是视力良好组1.39倍(HR=1.39,95%CI:1.13~1.70)。而65~79岁和80~89岁老年视力与死亡风险均无关联(HR=1.37,95%CI:0.61~3.07;HR=0.95,95%CI:0.61~1.48)。结论视力不良是中国老年死亡风险升高危险因素。

  • 标签: 视力不良 死亡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17年8个长寿地区数据,共纳入2 180名≥65岁老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功能状况、亲友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影响。结果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0%,其中男、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5%和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身体(OR=0.44,95%CI:0.26~0.74)、经常吃鱼类(OR=0.57,95%CI:0.39~0.83)、参加文娱活动(OR=0.65,95%CI:0.44~0.96)、参加社会活动(OR=0.28,95%CI:0.11~0.73)和能够享受社区服务(OR=0.68,95%CI:0.50~0.93)老年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睡眠不足(OR=2.04,95%CI:1.49~2.80)、视力障碍(OR=1.54,95%CI:1.08~2.18)、患胃肠溃疡(OR=2.97,95%CI:1.53~5.77)、患关节炎(OR=2.63,95%CI:1.61~4.32)、家庭支出大于收入(OR=1.80,95%CI:1.17~2.78)和自评经济条件差(OR=4.58,95%CI:2.48~8.47)老年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结论老年是否锻炼身体、饮食鱼类、参加文娱和社会活动、享受社区服务、睡眠时长、视力情况、是否胃肠溃疡和关节炎与抑郁症状检出率相关。

  • 标签: 抑郁症状 老年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老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012年至2017/2018年1 802名研究对象。根据eGFR水平将老年分为4组: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45 ml·min-1·(1.73 m2)-1]、肾功能轻-中度损伤组[45~ml·min-1·(1.73 m2)-1]、肾功能轻度损伤组[60~ml·min-1·(1.73 m2)-1]、肾功能正常组[≥90 ml·min-1·(1.73 m2)-1]。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eGFR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关联。结果经6年随访共计852死亡,死亡率为47.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水平与老年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eGFR水平每升高1 ml·min-1·(1.73 m2)-1,老年死亡HR=0.993,95%CI:0.989~0.997,P=0.001];相较于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轻-中度损伤组及轻度损伤组老年死亡HR值(95%CI)分别为1.690(1.224~2.332,P=0.001)、1.312(0.978~1.758,P=0.070)、1.349(1.047~1.737,P=0.020)(趋势检验P<0.001)。结论eGFR下降与中国长寿地区老年高死亡风险相关。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全因死亡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国≥65岁老年慢性肾脏病(CKD)发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08/2009年至2014年和2012年至2017/2018年3 742名研究对象数据,对基线未患CKD1 055追踪2次肾功能结局,使用Lasso方法筛选预测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工具实现模型可视化。采取bootstrap 1 000次重复抽样方法进行内部验证,并使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80.8±11.4)岁。经过4 797年随访,262例(24.8%)研究对象发生CKD。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金保险、高血压、血尿酸、血尿素氮、TC和基线肾小球滤过率因素纳入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校正C指数为0.766。校准曲线显示预测CKD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在高风险组中一致性较高,但在低风险组人群中一致性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建立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较好,列线图可作为可视化工具用于中国≥65岁老年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发生风险 预测模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高龄老年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虚弱关联。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中2017—2018年横断面数据,将7 987名80岁及以上老年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方式、膳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自我健康状况、现患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高龄老人BMI、WC与虚弱关联。结果7 987名研究对象年龄为(91.7±7.7)岁,BMI和WC分别为(21.3±3.5)kg/m2和(82.9±10.5)cm,男性3 377名(42.3%),虚弱症状者2 664名(33.7%)。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MIT2(19.1~22.1 kg/m2)组相比,女性T1(<19.1 kg/m2)和T3(≥22.2 kg/m2)组OR(95%CI)值分别为1.39(1.17~1.65)和1.27(1.07~1.52);与WCT2(77~85 cm)组相比,女性T1(<77 cm)和T3(≥86 cm)组OR(95%CI)值为1.20(1.01~1.42)和1.10(0.93~1.3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MI和WC与虚弱之间呈非线性关联。结论我国女性高龄老年BMI和WC与虚弱均呈U型关联。

  • 标签: 虚弱老人 老年人,80岁以上 横断面研究 体重指数 腰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成年镉内暴露水平与慢性肾脏病关联关系。方法纳入来自2017—2018年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的9 821名18~7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人体血、尿镉暴露水平,使用尿肌酐校正尿镉水平;采用2009年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定义慢性肾脏病。统计学分析考虑研究设计过程中复杂抽样进行加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镉、尿镉、肌酐校正尿镉暴露水平与慢性肾脏病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本函数(RCS)拟合分析血镉、尿镉、肌酐校正尿镉与慢性肾脏病暴露-反应关系曲线。结果研究对象加权后年龄为44.75岁,男性61.1%;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2.7%,血镉、尿镉、肌酐调整尿镉几何均值(标准误)分别为0.96(0.03) μg/L、0.61(0.03) μg/L、0.58(0.03) μg/g。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加权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最低五分位数(Q1)相比,血镉、尿镉、肌酐调整尿镉Q5OR值(95%CI)分别为1.80 (1.02~3.20)、1.77(0.94~3.31)和1.94(1.11~3.37)。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中,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血镉、尿镉和肌酐校正尿镉水平和慢性肾脏病均呈非线性关联(均P<0.05)。随着暴露水平增加,慢性肾脏病患病风险上升,暴露-反应曲线在低浓度时更为陡峭,并不存在风险阈值。结论在我国成年人中镉暴露与慢性肾脏病患病风险呈正向关联。

  • 标签: 金属 慢性肾脏病 生物监测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国长寿地区老年BMI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老年BMI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于2017年选取我国8个长寿地区对2 825名老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身体测量等,其中≥65岁老年2 217名。计算其BMI水平并采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BMI影响因素。结果我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BMI水平为(22.36±3.87)kg/m2,其中男性为(22.76±3.58)kg/m2,女性为(21.75±3.98)kg/m2;BMI处于正常范围老年1 165名(52.5%),超重532名(24.0%),体重过低351名(15.8%),肥胖人数最少,为169名(7.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百岁以下老年BMI水平主要因素依次为年龄(65~岁:OR=2.78,95%CI:1.87~4.15;80~岁:OR=1.47,95%CI:1.00~2.17)、吸烟(OR=0.46,95%CI:0.32~0.66)、家庭年收入(<3元:OR=1.26,95%CI:1.07~1.47;3~7元:OR=1.52,95%CI:1.12~1.86)以及茶摄入频率(OR=1.36,95%CI:1.01~1.71);百岁及以上老年BMI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3.68,95%CI:1.32~10.36)。结论我国长寿地区老年体重过低、超重及肥胖水平均较高,同时吸烟、较高家庭年收入、男性以及经常饮茶老年超重、肥胖水平降低趋势也应该引起人们重视。

  • 标签: 体质指数 长寿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19~79岁成年人中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关联。方法调查对象来自第一轮中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共纳入10 153名19~79岁成年。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中铅和硒水平、血清hs-CRP水平,将hs-CRP>3.0 mg/L定义为hs-CRP升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血铅和血硒与血清hs-CRP升高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48.91±15.38)岁,其中男性5 054名(61.47%),hs-CRP升高者1 181名(11.29%)。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铅水平处于最低四分位数(Q1)者相比较,第二(Q2)、第三(Q3)和最高四分位数(Q4)者hs-CRP升高OR值(95%CI)分别为1.14(0.94~1.37)、1.25(1.04~1.52)和1.38(1.13~1.68);与血硒水平处于Q1组者相比较,Q2、Q3和Q4组者hs-CRP升高OR值(95%CI)分别为0.86(0.72~1.04)、0.91(0.76~1.11)和0.75(0.61~0.92)。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未发现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论血铅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血硒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负向关联,未发现血铅和血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血铅 血硒 超敏C反应蛋白 交互作用
  • 简介:政治变迁会影响政治稳定,而社会政治变迁又离不开政治稳定.中国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坚定不移地走自己政治发展道路,在政治稳定中求得社会全面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通过不断制度创新,实现政治民主制度化基础上政治稳定.

  • 标签: 政治稳定 政治变迁 制度创新 当代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长寿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1 622名血尿酸和认知功能得分数据完整80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以检测血尿酸等水平,采用基于教育程度认知受损评价标准评定研究对象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对象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结果1 6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92.2±8.1)岁,其中男性656名(40.4%);血尿酸为(343.3±86.2)μmol/L;482名(29.7%)认知功能受损。二分类GEE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2、Q3、Q4组认知受损风险逐渐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9(0.71~1.33)、0.87(0.68~0.94)及0.69(0.48~0.85),且具有线性趋势(P<0.001);80~89岁年龄组、BMI<24 kg/m2组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在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年中高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80岁以上 横断面研究 长寿 血尿酸 认知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氧饱和度(SpO2)与3年全死因死亡风险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2—2014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 287名65岁及以上老年纳入研究。在2012年基线时收集调查对象SpO2、身体测量指标等数据,2014年随访时收集生存结局和死亡时间等数据。根据调查对象SpO2是否异常(SpO2<94%定义为异常)将其分为2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pO2对死亡风险影响。结果2 287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6.5±12.2)岁,男性1 006名(44.0%);SpO2异常者315例(13.8%)。2014年随访时,452例死亡,1 434例存活,401例失访,全死因死亡率为19.8%,随访率为82.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SpO2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死亡风险升高,HR(95%CI)为1.62(1.31~2.02);其中异常组男性死亡风险HR(95%CI)为1.49(0.98~2.26),女性为1.71(1.30~2.26);65~79、80~89、90岁及以上人群死亡风险HR(95%CI)分别为2.70(0.98~7.44)、1.22(0.63~2.38)、1.72(1.35~2.19)。结论SpO2异常可增加我国长寿地区老年3年死亡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长寿 队列研究 血氧饱和度 死亡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 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 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岁,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血铅浓度每升高10 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较高,Q2,Q3,Q4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认知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炎症生物标志物在成年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中介效应。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研究9 910名18~79岁成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指标。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及尿液,检测全血中铅、镉水平、炎症生物标志物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尿液中砷暴露水平。采用加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铅、炎症生物标志物及血压变化之间相互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中介效应。结果9 910名对象年龄[M(Q1,Q3)]为45.4(33.8,58.4)岁,其中男性4 984名,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城乡、体质指数、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大米摄入频率、蔬菜摄入频率、肉类摄入频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镉和尿砷水平等因素后,血铅水平与血压、炎症生物标志物均存在正向关联(P<0.05),血铅水平每升高2.71 μg/L,收缩压、舒张压、hs-CRP、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增加2.05(95%CI:0.58,3.53)mmHg、2.24(95%CI:1.34,3.14)mmHg、0.25(95%CI:0.05,0.46)mg/L、0.16(95%CI:0.03,0.29)×109/L和0.11(95%CI:0.02,0.21)×109/L。中介效应分析显示: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血铅暴露导致SBP升高中中介效应比(95%CI)分别为3.88%(0.45%,7.32%)、4.10%(1.11%,7.10%)和2.42%(95%CI:0.07%,4.76%)。结论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 标签: 血压 炎症生物标志物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5岁及以上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2 438名血砷和血尿酸数据完整6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以检测血砷、血尿酸等水平。根据血砷水平三分位数将对象分为砷低水平组、砷中水平组和砷高水平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砷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关联。结果2 43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4.57±11.41)岁,其中男性1 172名(48.07%),≥80岁者1 525名(62.55%),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7.23%(420例)。砷低、中、高水平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1.77%、19.25%和20.6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砷低水平组相比,砷中、高水平组高尿酸血症检出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57(1.12~2.23)和2.08(1.46~2.99)]。与女性相比,男性老年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检出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血砷 高尿酸血症 重金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 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关联。结果2 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 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 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 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高甘油三酯血症 氧化应激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抑郁风险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2 018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抑郁状态数据完整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以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水平。根据调查对象NLR四分位数将对象分为Q1、Q2、Q3、Q4四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与抑郁症状关联。结果2 018名调查对象年龄为(82.60±10.73)岁,其中男性1 032名(51.14%),抑郁症状检出率19.33%(39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NLRQ1组相比,Q2、Q3、Q4组检出抑郁症状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47(0.99~2.19)、1.67(1.13~2.47)和1.95(1.32~2.89)]。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NLR水平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存在正向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横断面研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