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黏液腺癌(MA)的MRI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三年确诊的直肠MA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理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记录并总结MRI检查的特征。结果:根据病患MRI检查结果可见,共有16例表现为肠壁增厚型(病变长度10.1cm,厚度2.4cm),11例在DwI、ADc图上具有较T2WⅠ分辨更清晰的同心圆样分层信号;4例肿块型(病变厚度3.3cm);肿瘤T1WⅠ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Ⅰ呈等或高信号,或不均匀稍高和明显高亮信号,ADc图呈高信号,高信号区平均ADC值2.08×10-3mm2/s;增强扫描肿瘤黏液部分呈不均匀延迟强化,黏膜下层强化弱呈中间空表现,实性腺癌部分呈较均匀持续明显强化。结论:通过对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检验结果回顾分析报告可知,采用MRI检查,对病患直肠黏液腺癌的节段长、肠壁厚及中间空MRI特征有明确检出,对于直肠MA病患的诊断来说,能够明确病患病情与病型。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MRI 直肠MA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就诊急性头晕/眩晕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急性头晕/眩晕患者330例,根据患者病因将其分为前庭中枢性(CVS)疾病组与前庭周围性(PVS)疾病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因。结果 CVS组患者男性、饮酒、吸烟人数更多(P<0.05),CVS组患者心血管病史、周围血管病、脑血管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更高(P<0.05),PVS组患者年龄、既往有内耳疾病更高(P<0.05),CVS组更常见的症状为视觉先兆或者是头痛/畏光,PVS组更常见的症状为听力症状、眼部症状,发病前存在诱发因素的比例更高(P<0.05);CVS组患者最终诊断后循环缺血患者97例,占比为60.6%,后循环梗死患者15例,占比为9.4%,多发性硬化患者1例,占比为0.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1例,占比为0.6%,肿瘤患者3例,占比为1.9%,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例,占比为1.9%,TIA患者5例,占比为3.1%,前庭性偏头痛患者5例,占比为3.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占比为8.1%,脑出血患者17例,占比为10.6%;PVS组患者最终诊断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2例,占比为1.2%,前庭神经炎患者10例,占比为5.9%,梅尼埃病患者27例,占比为15.9%,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6例,占比为50.6%,不确定病因患者45例,占比为26.5%。结论 神经内科就诊急性头晕/眩晕患者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疾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疾病为后循环缺血,前庭中枢性疾病患者可能还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

  • 标签: 神经内科 急性头晕/眩晕 临床特征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临床观察。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静脉采血患者23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18例)和观察组(n=1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经过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不合格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BC、MCHC及PLT的指标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脉采血 护理因素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抽选到我医院收入的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病患48例为分析样本,时间控制2022年3月-2023年3月。运用计算机表法完成两个分组,参照组(含24例)实施常规化护理,分析组(含24例)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分析组的各评分指标优于参照组(P值<0.05);分析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值<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对于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会形成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脑梗塞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中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社区管理的老年人80例,随机分为常规管理对照组(n=40)与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0),比较两组健康相关指标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老年人 健康管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出院早期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采用综合延续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在我院接受早期直肠癌结肠造口手术的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开展时间:2020年3月-2022年3月,分组方式:电脑等量随机,对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延续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出院早期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采用综合延续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综合延续护理 直肠癌 结肠造口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老年人群发生压力性损伤后,通过延续性护理,对其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1号-2020年1月1日我中心管理辖区中社区居家康复压力性损伤老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组成,实验组患者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的发生例数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用荧光染色光学法纠正在血常规检测中出现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EDTA-PTCP)的现象   方法 :对我院2022年出现的32例EDTA-PTCP病例进行分析,用EDTA-K2抗凝剂光学法(PLT-O)、EDTA-K2抗凝剂电阻抗法(PLT-I)、枸橼酸钠抗凝剂法、手工法分别进行检测分析。前三种方法均结合推片染色进行分析。以手工法为标准评价其他三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EDTA-K2抗凝剂电阻抗法(PLT-I)与手工法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血小板结果乘以1.1与手工法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枸橼酸钠抗凝剂法偶尔会出现多抗凝剂诱导血小板假性减低的现象。结论:荧光染色光学法PLT-O检测能较快速、准确、简便的纠正EDTA-PTCP的现象。

  • 标签: EDTA -K2  血小板假性减低   聚集   荧光染色光学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与药学进行探讨。方法:将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76 例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对照组, 每 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治疗的方案,观察组采取了 胺碘酮治疗方案,针对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率、指标进行了相关的记录以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 要低,差异具统计意义( P < 0.05 ),并且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的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非常好,并且用药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胺碘酮 快速性心律失常 安全性与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肾镜EMS碎石清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皮肾镜EMS碎石清石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27.15±1.90)h、术后住院时间(4.15±1.08)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6.54±3.39)h、(6.46±2.38)d,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经皮肾镜EMS碎石清石术中,采取更为完善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经皮肾镜 EMS碎石清石术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临床明确识别为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共计 110例,筛选时间为 2019.01-2019.08。按照随机原则设置两个平行对照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纳入 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孟鲁司特钠、富马酸酮替芬片口服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eNO、 FEV1、 PEF水平,均相当, 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FeNO、 FEV1、 PE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 EOS、 IgE、 IFN-γ水平,均相当, 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 EOS、 IgE、 IFN-γ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其免疫失衡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