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麻醉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患者苏醒好。结论: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获得配合,术前探视后选择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腹部手术 治疗 麻醉 沟通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泌尿外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麻醉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年龄、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麻醉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无不良反应。结论术前探视与准备,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泌尿 肾脏 输尿管 结石
  • 简介:摘要:作为新时代的先进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主要是医学和工业方面的运用更加的频繁。这种设备和传统的设备不同,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诊断结果,这不仅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还确保了相关企业工作的严谨性。但是作为先进的设备,很容易在实际使用中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是维护不及时产生问题,本文主要对超声诊断设备的故障和基本维护作出分析和总结。

  • 标签: 超声诊断设备 日常维护 故障处理
  • 简介:摘要:临床带教是进行后备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从事医疗服务人员较为特殊,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通过临床带教,可以让医学实习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实习生综合技能水平提高。临床带教方式不断发展,传统带教方式相对枯燥、单一,教学效果有限。当前普外科临床带教方法应用上,可以使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新型带教形式,提高带教质量。

  • 标签: 临床带教 普外科 案例教学法 临床路径教学方法 PB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间歇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IVVH)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216例行IVVH治疗的HF合并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指导组(107例)和超声指导组(109例)。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拟每日12 h或隔日12 h行日间IVVH,常规指导组选择常规方法制定IVVH处方,超声指导组在常规指导组基础上加用重症超声技术调整IVVH治疗参数。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开始3、6、9 h应用超声记录下腔静脉(IVC)呼吸变异度(RVI)、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瓣环速度峰值比值(E/E')、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心排血量(CO)、双肺B线范围、双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根据综合结果实时调整净脱水速率。监测两组患者IVVH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7、10 d的尿量、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B型脑钠肽(BNP)、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IVVH开始时超声指导组脱水速率较慢,6 h后开始逐渐增加,总体脱水速率明显慢于常规指导组。超声指导组应用重症超声扫查显示,RVI逐渐增大,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逐渐减小,E/E'比值逐渐下降,双肺B线范围逐渐缩小,双肾叶间动脉RI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首次IVVH开始后3、7、10 d的肾功能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超声指导组β2-MG和Cys C在早期(3 d)的下降速度即快于常规指导组〔β2-MG(mg/L):3.69±1.31比3.99±1.45,Cys C(mg/L):2.91±0.95比3.14±0.96,均P<0.05〕,7 d时尿量、SCr和eGFR也较常规指导组明显改善〔24 h尿量(mL):1 128.23±153.92比1 015.01±114.18,SCr(μmol/L):145.86±32.25比155.64±28.42,eGFR(mL/min):50.26±11.24比46.51±10.61,均P<0.05〕。超声指导组SCr恢复时间、达多尿期时间、IVVH总治疗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C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指导组,低血压发生率、需长期RRT率、28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指导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超声指导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指导组(Log-Rank检验:χ2=3.903,P=0.048)。结论重症超声指导IVVH治疗HF合并AKI策略具有独特优势。

  • 标签: 重症超声 间歇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急性肾损伤 容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用于普外科临床带教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普外科实习生56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传统临床带教)与观察组(28例,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临床带教),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病例书写成绩以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实习生,实施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实习生各项成绩,得到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 普外科 临床带教管理 实习生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让很多新型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在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的应用下,可以有效提升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提升更多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

  • 标签: 循证医学 PBL教学法 普外科 临床实习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接受的72例胃穿孔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实施的是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乙组的并发症几率是5.6%,,甲组的并发症几率是13.8%,数据分析得知,乙组的优势明显(P<0.05)。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乙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甲组,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和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乙组总有效率低于甲组,分别是75%和94.4%。结论:针对胃穿孔的案例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能最大程度改善胃肠动力,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腹腔镜微创手术 胃穿孔 胃肠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住入院的25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24%),其中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采用换药、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对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的关健。

  • 标签: 大肠癌 肠梗阻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创伤手术骨科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探究具体治疗效果。选择本院 2018 年 12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收治的 46 例骨科创伤患者,通过自由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 23 例患者接受常规方式的治疗,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 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与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远远低于常规组,同时治疗有效性要远远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呈现出鲜明的差异。结论 对接受创伤手术的骨科患进行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方案能取得较高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在术后恢复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问题,体现出比较强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运用。

  • 标签: 创伤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患者 综合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患有阑尾炎的病人12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手术治疗阑尾炎,观察组对阑尾炎患者实施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症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身体可以快速的痊愈,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阑尾炎 传统手术 小切口切除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