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及并发症,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单支架28例,双支架5例。使用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3~6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同时行DSA复查以了解动脉瘤有无复发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复查DSA示所有动脉瘤均致密栓塞(Raymond Ⅰ级)。1例患者出现术中血栓形成,予替罗非班溶栓后血流恢复,术后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3~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21例(63.6%)患者完成DSA复查,示载瘤动脉无狭窄或血栓形成,动脉瘤无复发。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宽颈 Neuroform Atlas支架 栓塞
  • 简介:摘要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是最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通常伴有枕大池的消失。以重建枕大池为目的行减压手术,延颈髓直接减压的同时恢复了颅颈交界区的正常脑脊液循环,从而使脊髓空洞好转,临床症状缓解。本研究中53例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术前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基于枕大池重建理念选择性应用后颅窝减压并硬膜成形术(PFDD)或PFDD+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热凝术,术后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 标签:
  • 作者: 孟凡刚 陈玲 刘钰晔 牛朝诗 胡小吾 冯涛 张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广州 51008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合肥 23000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00070
  • 简介:摘要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和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于2020年4月发表。作为2012年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的修订版,第二版专家共识对患者的选择、手术步骤、术后程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更新,新增了靶点的选择,术后药物管理、康复治疗、术后护理等多领域协同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并增加了术前评估、手术步骤和靶点精准定位、术后药物管理3个附录,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前沿,充分反映了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文对上述更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总结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适应证及经验。方法选择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的3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进入研究。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行DSA复查以明确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37个动脉瘤。37个动脉瘤共置入32枚Turbridge,均成功输送并释放,其中13个瘤体填塞弹簧圈(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8个,Raymond分级Ⅱ级2个,Raymond分级Ⅲ级3个),24个瘤体未填弹簧圈。1例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患者。随访时3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24例(77.4%)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7例(70.8%)。术后12个月25例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9例(76%)。结论应用新型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Tubridge 血流导向装置
  • 作者: 孟凡刚 陈玲 刘钰晔 牛朝诗 胡小吾 冯涛 张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广州 51008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合肥 23000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00070
  • 简介:摘要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和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于2020年4月发表。作为2012年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的修订版,第二版专家共识对患者的选择、手术步骤、术后程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更新,新增了靶点的选择,术后药物管理、康复治疗、术后护理等多领域协同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并增加了术前评估、手术步骤和靶点精准定位、术后药物管理3个附录,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前沿,充分反映了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文对上述更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尿液标本收集器在帕金森病患者尿液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5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使用自制尿液标本收集器收集尿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尿液,比较两组尿液标本的合格率、一次性留取成功率、留取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尿液标本的合格率、一次性留取成功率、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留取尿标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制尿液标本收集器能提高尿液标本的合格率、一次性留取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缩短尿液标本留取时间,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尿标本收集 医用采尿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EA术治疗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在EEG联合rSO2监测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EG联合rSO2监测CEA术中患者脑灌注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中颈动脉阻断后,42例患者中EEG及rSO2监测正常24例,EEG监测仅出现异常2例,rSO2监测仅出现异常3例,EEG及rSO2联合监测出现异常13例。EEG和(或)rSO2监测出现异常的18例患者中,17例予升高血压后恢复,1例使用转流管后恢复。单独EEG和单独rSO2监测显示脑灌注异常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5,P=0.000);2种方法联合监测、单独EEG、单独rSO2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5.7%、38.1%。出院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新的脑部缺血灶和临床症状。结论EEG、rSO2监测CEA术中脑灌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电图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272例,其中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56例(肺部并发症组),无肺部并发症216例(无肺部并发症组)。回顾性比较肺部并发症组和无肺部并发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与无肺部并发症组比较,肺部并发症组患者中术前肺部疾病史、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60%、手术时间≥180 min、年龄≥70岁者所占比例较高,术前血红蛋白含量、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PDRS Ⅲ)评分较低,术后住院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肺部疾病史(OR=4.230,95%CI:2.035~8.207,P=0.002)、术前白蛋白<35 g/L(OR=6.159,95%CI:2.570~5.091,P=0.014)、术前FEV1/FVC<60%(OR=31.771,95%CI:6.702~66.412,P=0.000)、手术时间≥180 min(OR=3.550,95%CI:2.261~10.065,P=0.009)、年龄≥70岁(OR=3.714,95%CI:1.451~4.827,P=0.001),PDSS评分(OR=1.017,95%CI:1.351~13.880,P=0.043)为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预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95%CI:0.774~0.904,P=0.000),灵敏度为84.03%,特异度为75.06%。结论有肺部疾病史、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FEV1/FVC<60%、手术时间≥180 min、年龄≥70岁及PDSS评分较低的帕金森病患者DBS后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效能较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术后肺部并发症 影响因素 列线图
  • 简介:摘要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是最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通常伴有枕大池的消失。以重建枕大池为目的行减压手术,延颈髓直接减压的同时恢复了颅颈交界区的正常脑脊液循环,从而使脊髓空洞好转,临床症状缓解。本研究中53例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术前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基于枕大池重建理念选择性应用后颅窝减压并硬膜成形术(PFDD)或PFDD+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热凝术,术后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体束受侵犯程度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其中肿瘤仅侵犯岛叶前下部为Ⅰ型,侵犯岛叶后上部为Ⅱ型,浸润破坏内囊结构为Ⅲ型。分析各型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类型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Ⅰ型18例(43.9%),Ⅱ型20例(48.8%),Ⅲ型3例(7.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运动功能障碍。Ⅱ型患者术前4例有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得到了改善,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1例术后新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Ⅲ型患者术前均有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症状均进一步加重。Ⅰ、Ⅱ、Ⅲ型肿瘤全切除者分别有11例、5例、1例,与Ⅰ型比较,Ⅱ+Ⅲ型肿瘤全切除比例低[分别为26.1%(6/23),11/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Ⅱ、Ⅲ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分别有3例(3/18)、7例(7/20)、3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29例获3~72(22.7±12.0)个月的随访。Ⅰ型患者随访13例,均未复发;Ⅱ型患者随访15例,其中7例复发;Ⅲ型患者随访1例,术后第3个月因残留肿瘤增大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越重,岛叶胶质瘤的病理学级别越高,手术全切除率越低,术后疗效越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锥体束 治疗结果 岛叶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