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病理医师对其认知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1例PAP(32例继发性,159例获得性)病例,查询相关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和电镜观察,并结合二代测序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PAP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呈网格状、铺路石症或地图样改变。组织学主要以肺泡腔内无定形嗜伊红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征,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阳性。部分继发性PAP中常伴有肺间质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组织细胞沉积、胆固醇结晶裂隙形成,甚至可见二氧化硅折光颗粒或矽结节等其他非经典组织学改变。电镜下肺泡腔内蛋白样物质、肺泡Ⅱ型上皮及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内均可见电子密度的环层小体。二代测序病例出现MUC19、FADS6、KRTAP5-8、Senataxin、SKIDA1等基因的突变。属于良性病变,总体预后相对较好。结论活检组织标本较小、继发性PAP形态不典型及病理医师对非肿瘤性病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仍有相当比例的漏诊,特别是在没有临床提示的情况下,病理医师需提高警惕,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血脂分析不仅用于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而且还被应用于诸多临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的研究。血脂测定是血脂异常检出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影响临床血脂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影响因素的认识和分析,正确评定血脂检测结果,有效指导血脂异常者的治疗,提高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脂 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32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减弱反流液的酸度,降低胃酸分泌,缓解症状,促进食管黏膜的愈合,预防复发及防治并发症。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鼻蝶窦入路脓肿清除术,术中均留取脓液和脓壁组织以备病原学检查,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2周复查头颅MRI和抽血行实验室检查。出院后定期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脓肿复发情况。结果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13/14)、视力下降(10/14)、垂体功能减退(8/14)、尿崩(6/14);8例有感染史,其中7例为鼻窦炎。头颅CT和MRI均可见鞍区或鞍区及鞍上病变,MRI平扫呈中心囊性改变(14/14),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11/14)或不规则增强影(3/14)。术后无一例死亡或发生感染。术后2周复查,所有患者的脓肿均消失。14例患者的脓液涂片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或坏死组织;其中3例检出致病菌,2例为革兰阳性菌,1例为革兰阴性杆菌。1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5±1.2)个月(3~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体温正常;术前存在头痛、视力下降的患者症状均改善;存在垂体功能减退的8例患者中,7例好转,1例继续予以药物替代治疗;存在尿崩症的6例患者中,4例恢复正常,2例未恢复,但尿量较术前减少。至末次随访,14例患者复查鞍区增强MRI,均未见脓肿复发。结论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当患者有感染史、存在尿崩症或垂体功能减退,影像学提示鞍区有囊性病变,则考虑垂体脓肿的可能。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脓肿清除术和术后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脓肿 垂体 诊断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心脑血管急症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急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主要表现、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等。结果患者经急诊治疗后,131例好转出院,占87.3%;19例死亡,死亡率为12.7%。患者的头晕、头痛,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不稳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91.3%、88.0%、84.2%、84.6%、86.3%。结论把握老年心脑血管急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结合原发病发生情况,给予及时的有效的救治和处理,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心脑血管急症 临床分析 发病特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56-01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其早识别、早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及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5例基因确诊的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数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男12例、女13例。发病年龄1日龄~11岁。其中21例(84%)在3岁前起病。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14例(3例AGS1型、1例AGS2型、4例AGS3型、1例AGS6型、5例AGS7型)、腺苷脱氨酶2缺陷(DADA2)6例、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相关婴儿期起病的血管炎(SAVI)3例、脊椎软骨发育异常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2例。共18例(72%)患儿神经系统受累,其中16例(64%)表现为颅内钙化、11例(44%)为肌张力异常、10例(40%)为脑白质病变、6例(24%)为癫痫、5例(20%)脑萎缩及5例(20%)脑卒中。15例(60%)患儿皮肤受累,其中8例(32%)为冻疮样皮疹,4例(16%)为网状青斑、3例(12%)为红斑,结节性红斑及雷诺现象各有2例(8%)。12例(48%)自身免疫抗体阳性,10例(40%)生长发育落后,8例(32%)肺间质病变,7例(28%)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4%)患儿11岁死亡。结论Ⅰ型干扰素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全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3岁前起病、神经系统症状(脑血管事件、颅内钙化、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皮疹(冻疮样皮疹、网状青斑、红斑)、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发育落后、肺间质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特点对Ⅰ型干扰素病有提示意义。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干扰素Ⅰ型 儿童
  • 简介:摘要在当前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中,该类药物不仅能够对皮肤软组织感染、感嗜血杆菌等疾病进行良好的治疗,同时对于消化道溃疡、急性单纯性淋病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疗效效果。并且,相关医学家在对阿莫新林进行深入实验研究后发现,将阿莫新林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还可以对一些心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的抑制。因此,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难实践工作经验,具体对阿莫西林的药理特性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让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到阿莫西林子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总结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同行业人士参考和交流。

  • 标签: 阿莫西林 药理分析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胆道结石与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老年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比组间临床特点。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道残石率对比,重度组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中度组,而中度组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术后胆道残石率显著低于中度组和中度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病情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法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法,这对于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降低胆道残石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胆道结石 胆道感染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中的高血糖检出率,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我院检验科健康体检的人员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中高血糖者总检出率为4.71%,其中男性为4.91%,女性为4.50%。②男性61-70岁这个年龄组的检出率最高为9.28%,而女性>70岁这个年龄组的DM检出率最高为10.64%。结论高血糖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年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体检 检出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23-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与中青年患者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年龄分为对照组(58例中青年)与研究组(42例老年),比较两组有效性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长(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15.00%,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甲状腺患者予以甲状腺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应于详细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

  • 标签: 老年 中青年 甲状腺切除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举措。方法对近12年由我院收治的172例普外科患者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结果在收治的172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伤口感染,感染率为8.14%。经过研究发现,伤口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严格规范医师的手术操作,强化医师对感染的预防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公社、乡、林区的防疫工作者及医师需要重视宣教肝包虫的发病原因,本县各领导干部及公民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减少手术的创伤。方法对10年来100例患者临床诊治分析,患者3-70岁。20~40岁的青壮年就诊率较高,男女之比约为21。平均年龄36.5岁。结果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创伤大。结论积极预防,减少手术的创伤,切断肝包虫病的传播途径,杜绝肝包虫病的发生。

  • 标签: 少数民族 包虫病 工作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了我院某年度收治的被确诊为患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病患者,一共有500例,回顾分析颅内感染病例,对影响感染率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感染率与脑室外引流、留置引流管时间、二次手术、脑脊液漏、后颅凹入路、手术显微镜应用、手术时间>4h、是否清洁手术有关,与性别、年龄、手术季节、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否急诊手术无关。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应严密缝合手术切口防止脑脊液漏,正确处理污染区域,提高无菌观念,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引流管护理,尽早拔除引流管,减少放置引流管,特别是脑室外引流管等,可降低颅内感染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预防对策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名副鼻窦炎患儿家长进行关于儿童副鼻窦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等问题做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的家长对儿童副鼻窦炎知识缺乏了解。结论家长应该提高对儿童副鼻窦炎的重视,并做好预防措施。

  • 标签: 儿童 副鼻窦炎 病因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外籍就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谱和就诊需求等医疗信息,为推动精准化的国际医疗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近3年期间就诊的所有外籍患者共1 500例,并根据年龄段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2例和中年对照组898例,对入组患者进行人口学及临床就诊信息的统计和比较。结果老年外籍就诊人群主要来自欧洲(40.5%、244/602),其次分别为北美洲(27.9%、168/602)、亚洲(14.5%、87/602)和非洲(11.0%、66/602),而中年组主要来自亚洲(35.9%、322/898)。两组患者前5位从事的职业相同,分别为教师、经理高管、经商商人、工程师和公司职员。老年外籍患者就诊的前5位疾病种类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与中年组住院率2.4%(22/898)、持医疗保险率65.6%(589/898)、慢性疾病患病率15.9%(143/898)比较,老年外籍就诊患者住院率高、持医疗保险率低以及慢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分别为4.7%(28/602)、56.8%(342/602)、29.6%(178/602)(χ2=5.420、11.799、39.886,P=0.020、0.001、0.000)。结论本研究的抽样数据统计反映了宁波和沿海地区的外籍中老年人群的地域来源广泛和从事职业较为集中,并具有特征性的疾病谱和诊疗需求,这些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有助于涉外医疗政策的制定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优质国际医疗服务。

  • 标签: 国际医疗 外籍患者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永仁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性战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我县76例0-4岁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出生活产儿5047例,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76例,死亡率为15.05‰,婴儿死亡率为13.27‰,新生儿死亡率为10.30‰,1—4岁儿童死亡率为1.98‰。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顺位前3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结论应将农村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