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患者糖尿足溃疡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初发糖尿足溃疡的2型糖尿患者185例,其中男120例、女65例,年龄40~79岁,均随访3年,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糖尿足溃疡3年累计复发率,绘制Kaplan-Meier累计复发曲线。统计糖尿足溃疡复发患者初发和复发溃疡时的就诊时间、足趾受累和受累足趾截趾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根据糖尿足溃疡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足溃疡复发组和足溃疡未复发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程、住院时间、就诊时间、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足趾受累、截趾、踝肱指数、糖尿视网膜病变(DR)、糖尿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肾病(DN)、高血压病史、心脑血管病史、吸烟史、居住地、独居和行走障碍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选取2组比较P<0.1的指标行Log-rank检验,对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糖尿足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185例2型糖尿患者的糖尿足溃疡3年累计复发率为47.0%(87/185)。(2)与初发时比较,87例糖尿足溃疡复发患者复发溃疡时的就诊时间明显缩短(t=10.593,P<0.01),截趾率明显升高(χ2=5.118,P<0.05),足趾受累无明显变化。(3)87例足溃疡复发组患者与98例足溃疡未复发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程、住院时间、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胆固醇、LDL、HDL、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性别、截趾、踝肱指数、DR、心脑血管病史、独居和行走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4.242、5.324、-24.572、6.102、-1.984、-9.747、3.226、3.076、3.646、-4.683、-7.502、8.095,χ2=5.621、18.433、4.546、5.785、9.655、7.625、7.886,P<0.05或P<0.01);2组患者其余指标相近。Log-rank检验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程、住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踝肱指数、DPN、行走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46、44.837、34.107、98.685、66.532、294.451、260.554、5.012、6.818、11.160,P<0.05或P<0.01)。年龄、总胆红素、白蛋白、DPN及行走障碍是2型糖尿患者糖尿足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风险比=1.024、0.678、0.849、2.335、4.099,95%置信区间=1.001~1.047、0.558~0.823、0.797~0.904、1.280~4.258、2.044~8.223,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患者糖尿足溃疡3年累计复发率较高,其影响因素为年龄、总胆红素、白蛋白、DPN及行走障碍。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足 溃疡 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糖尿管理团队分阶段针对性培训联络护士对其糖尿知信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非内分泌科临床联络护士120名,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接受分阶段针对性培训,培训方法包括短期强化培训和继续在职培训两个阶段:对照组护士仅接受为期1年的常规培训。统计分析实验组护士培训前、短期强化培训后、继续在职培训后以及对照组护士培训前后及培训4年后各阶段糖尿知信行水平统计学差异。结果培训后1年后两组联络护士糖尿知信行水平与培训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差异对比显示,继续在职培训后联络护士知识水平与强化培训后知识水平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态度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在职培训3年后实验组护理人员培训1年后及培训三年后知信行水平整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糖尿管理团队分阶段针对性培训对于维持强化训练后护理人员服务行为水平,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知识水平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 分阶段针对性培训 知信行水平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有糖尿病史14年,左足溃烂1年,6年前出现双眼白内障,入院后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非均匀型脂肪肝及多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呈“鸟样外貌”,头发花白,声音高调且沙哑,四肢纤细,皮肤菲薄,左足第一跖骨背侧及外踝处可见深达骨质溃疡。采集口腔拭子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检测到患者WRN基因存在2处(c.1270-1G>A和c.3475A>T)杂合突变,诊断为Werner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糖尿足溃疡的患者,应当注意鉴别诊断。

  • 标签: 糖尿病足 Werner综合征 基因检测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损伤中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光诱导下RPE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ARPE-19)随机分为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 3MA组以及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 3MA组。对照组采用锡纸包裹避光培养;模型组接受光照刺激;3MA组中加入3 mmol/ml 3MA后接受光照刺激,以自制三基色LED(发光二极管)冷光灯作为光源,在(16 500±500)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12 h和24 h。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每组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结合倒置荧光显微镜定性、定量分析自噬-溶酶体形态及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 1、LC3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光照12 h后,ARPE-19细胞自噬水平可以抵抗光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F=931.53,P<0.001);光照24 h后细胞自噬水平超过其正常调节范围,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67,P<0.001);使用3MA可抑制光诱导的ARPE-19细胞过度自噬,降低细胞凋亡率(F=2.856,P=0.027),进而保护细胞以应对光损伤。结论:ARPE-19自噬水平随光照时间而变化;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升高。抑制细胞的过度自噬可以保护ARPE-19细胞应对光损伤。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损伤 3甲基腺嘌呤 自噬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gner 3~4级糖尿足趾坏疽患者经趾骨截趾联合皮缘缝合的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收治的,发生于足趾部的糖尿坏疽且Wagner分级3~4级的患者资料,均行经趾骨截趾联合皮缘缝合术。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甲级愈合组和非甲级愈合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χ²检验进行比较;根据术后是否应用抗生素及抗生素应用疗程分为未用抗生素组、抗生素应用7 d组和抗生素应用14 d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创面甲级愈合率;根据术后缝合情况,将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和延期缝合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创面甲级愈合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组间创面随时间变化的愈合率。结果45例患者纳入研究,44例(97.8%)患者创面愈合,缝合至创面愈合时间为14(14,20)d。甲级愈合33例(73.3%),乙级及丙级愈合11例(24.4%),1例(2.2%)行更高平面截肢。甲级愈合组趾肱指数(TBI)≥0.7为60.6%(20/33),高于非甲级愈合组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55,P=0.023)。术后抗生素甲级愈合组84.8%(28/33)高于非甲级愈合组的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047,P=0.001)。术后未用抗生素组14例,甲级愈合5例;抗生素应用7 d组17例,甲级愈合16例;抗生素应用14 d组14例,甲级愈合12例。术后抗生素应用7 d组与应用14 d组创面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一期缝合组37例,甲级愈合率78.4%(29/37);延期缝合组8例,甲级愈合4例。一期缝合组截趾术至创面愈合时间14.00(14.00,14.00)d,延期缝合组19.50(18.25,28.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1,P=0.001)。结论对于糖尿足趾坏疽的患者,在软组织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下,TBI≥0.7时截趾联合一期缝合并辅以短期抗感染治疗是糖尿足趾坏疽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足 截趾术 缝合术
  • 简介:摘要收集并总结1例以糖尿酮症酸中毒起,遗传学检测明确为FOXP3突变的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8个月的随访结果和临床特点。患者男性,3岁5个月龄。5个月龄时因精神萎靡、呕吐症状就诊被诊断为糖尿酮症酸中毒,继而出现严重腹泻、反复湿疹及肾病综合征,经遗传学检测明确为FOXP3基因突变引起的IPEX综合征。2018年8月于本院血液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18个月中,患者自身免疫受损状态得到改善,未再出现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糖控制情况较移植前明显好转,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 标签: FOXP3 新生儿糖尿病 IPEX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 作者: 李娟 朱怡文 颜崇兵 魏东 蔡成 龚小慧 孙婧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200040 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040,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200040 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0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q24新生儿暂时性糖尿(6q24-related 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6q24-TNDM)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6q24-TNDM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q24区域内甲基化差异修饰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 DMR)中16个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例1为5日龄,例2为11日龄,均为剖宫产娩出。例1胎龄37周+4,出生体重2 340 g;例2胎龄38周+2,出生体重2 600 g。2例均为小于胎龄儿,生后均因高血糖入院,体格检查见皮肤弹性略差,皮下脂肪偏少,入院时血糖分别为12.95和8.00 mmol/L,血胰岛素低于正常值(分别为<1.39和3.94 pmol/L),C-肽低于正常值(分别为0.05和0.14 nmol/L),尿糖阳性,尿酮体阴性,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素抗体、胰岛细胞抗体阴性,胰腺大小正常。皮下注射胰岛素2周余,2例患儿好转出院,分别在生后69和42 d停用胰岛素,糖尿缓解。2例患儿产前诊断提示染色体核型正常,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提示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入院后二代测序均未检测到明确的致病性点突变。使用焦磷酸测序发现患儿6q24区域DMR中16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均低于10%(健康对照儿童相应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约为40%),呈现明显的低甲基化。结论对于出生时小于胎龄儿、高血糖时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的TNDM患儿,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甲基化差异修饰区域中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对6q24-TNDM进行快捷直接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 标签: 染色体,人,6对 DNA甲基化 糖尿病 婴儿,新生,疾病 胎儿生长迟缓 焦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骨搬移过程中糖尿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骨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7例糖尿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 9.0)支,与术前的1.0(0, 1.5)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5.65±4.36)相比,术后1周(9.70±10.88)和术后1个月(9.22±5.46)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Wagner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例)较术前(2级1例,3级2例,4级14例)、术后1周(2级1例,3级5例,1级11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行截肢,1例因足趾发黑而行截趾。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客观反映了横向搬移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为病情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确定了骨搬移过程中影像学的监测价值。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糖尿病足 血管造影术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患者肾糖阈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7例2型糖尿患者,以正常肾糖阈值(RTG, 8.9~10 mmol/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高RTG组(RTG>10 mmol/L)、中等RTG组(8.9 mmol/L≤RTG≤10 mmol/L)和低RTG组(RTG<8.9 mmol/L),收集并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特征。结果2型糖尿高、中、低RTG组患者比例为56%、29%、15%。高RTG组患者的RTG值、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HbA1C、总胆固醇(TC)、血肌酐、血糖平均值(MBG)及24 h尿糖与中等RTG组相比均有差异,高RTG组患者的RTG值、性别、BMI、FPG、HbA1C、TC及MBG与低RTG组相比有差异;中RTG组和低RTG组患者仅R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患者性别、年龄、BMI、HbA1C、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RTG值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BMI、HbA1C和LDL-C是影响2型糖尿患者RTG值的相关因素(均P<0.01)。结论2型糖尿高RTG患者的比例大,BMI、HbA1C和LDL-C与2型糖尿患者的RTG相关。

  • 标签: 肾糖阈 糖尿病,2型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胎盘功能之一是保护胎儿免受感染。母体和胎儿炎性反应引起的胎盘炎性改变应被准确记录和诊断,这是胎盘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由感染因素引发的感染性炎性病变以及无明确感染病因的特发性/免疫性炎性病变。胎盘炎性病变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绒毛炎、绒毛间隙炎等。本篇综述将从分类、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描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产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痛觉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满意效果、尿潴留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前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痛觉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P<0.05。麻醉前,两组产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较低,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满意度,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情况影响较小。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 剖宫产麻醉
  • 简介:摘要SSc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90%SSc患者有消化系统受累,但国内外鲜有SSc合并肠气囊肿(PCI)的病例报道。本研究报道了4例SSc合并PCI患者,均为局限性皮肤型SSc的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4岁、55岁、66岁、71岁。从发病到出现PCI的病程为5~30年。患者都有体型消瘦、雷诺现象、腹痛、腹胀、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临床特点,CT均可见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内积气影。其中合并肺间质改变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禁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物、肠内外营养等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PCI是SSc罕见的并发症,临床和腹部影像学表现与急腹症相似,但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临床医师需注意鉴别。

  • 标签: 硬化病,系统性 气腹 肠气囊肿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是一种以杵状指(趾)、皮肤增厚及骨膜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报告1例SLCO2A1基因的纯合突变c.1771C>T导致的PHO合并肾性失钾患者,其父母为近亲结婚,均存在SLCO2A1基因杂合突变,其弟弟有类似临床表现,也检测出SLCO2A1基因的纯合突变。

  • 标签: 骨关节病,原发肥大性 低钾血症 SLCO2A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个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9型家系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N048:癫痫全面版基因检测panel-V2、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进行外周血检测,抽取羊水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cl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检测。结果基因检测显示女婴Xq21.31q22.1区域杂合缺失,其中PCDH19基因外显子缺失,变异来源于母亲。SNP-array检测示女性胎儿,arr [hg19] Xq21.31q22.1(89 558 626-99 701 006) ×1。此家系母女及胎儿均为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9型。结论PCDH19基因变异为该家系患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9型的可能原因。

  • 标签: 癫痫 原钙黏蛋白19 原钙黏蛋白11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下高压氧(HBO)治疗儿童脓毒性脑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80例儿童脓毒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24 MPa HBO治疗组(高压组,n=90)和0.15 MPa HBO治疗组(低压组,n=90)。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PCPC)评分及儿童生活功能量表(PEDI)评分,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多肽(S100B),以及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同时计算治疗前后2组患儿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率(CEO2)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高压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PCPC评分显著低于低压组(P<0.05);PEDI量表中,高压组患者治疗后日常活动、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均显著低于低压组(P<0.05);高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S100B、TNF-α、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压组治疗后(P<0.05);高压组患者治疗后SjvO2、CEO2明显高于低压组治疗后,AVDO2明显低于低压组治疗后(P<0.05),而治疗后2组患者Pbt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HBO治疗儿童脓毒性脑可明显降低脑损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水平,纠正脑氧代谢紊乱,有利于脑损伤恢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脓毒性脑病 儿童 高压氧 脑氧代谢 不同压力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