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肾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肾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肾骨病的治疗中,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缓解骨痛症状并优化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骨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转归。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中毒导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择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抽取常规间隙血液透析(IHD)患者25例并设为对照组,选择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IHD)治疗患者25例(观察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并评价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肾功能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与对着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24.00%,差异存在鲜明的对比P<0.05。结论HP联合IHD治疗急性中毒导致急性肾损伤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推荐。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急性中毒 急性肾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6月的60例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含钾浓度为2.0mmol/L的透析透析,观察透析后发生低钾血症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透析后4月低钾血症率为53.3%(32/60),透析后5月低钾血症率为45.0%(27/60),透析后6月低钾血症率为65.0%(39/60);透析后60例患者发生8例并发症,主要为1例心律失常,1例疲乏、1例恶心、1例呕吐、1例厌食、1例腹胀、2例四肢无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血钾不高的透析患者进行含钾浓度2.0mmol/l的透析透析后发生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并出现多种并发症,需要积极干预。

  • 标签: 血钾不高 血液透析 低钾血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前,在国内采用的传统的不停机间歇采油工艺条件下,普遍存在供液量不足问题,且长期存在低产油井空抽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为了保证供液,必须采用不停机间歇采油技术,以实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我们从完善的控制装置,优化的设计模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达到了各井群的协同供排水效果。如何提高低产量油藏的采收率,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 标签: 不停机间歇采油 工艺条件 效率低下 采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在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14—2017年住院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55例,分为CVVH组(2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甘露醇及米力农、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等治疗,CVVH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的体温、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组患儿病情进展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20例3期患儿中,15例进展为4期;CVVH组15例3期患儿中,2例进展为4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49,P<0.01);CVVH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7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2,P=0.350);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阻断3期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至4期,缩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液滤过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恶性血液病所引发贫血的治疗价值。方法:从2020年接诊的恶性血液病人中抽选40例贫血者均分为两组,A组行传统疗法,B组联用EPO,对比两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值、输血量、疗效与安全。结果:治疗前,两组Hb含量、HCT值、以及输血量均无差异;治疗后,B组Hb含量、输血量、HCT值均优于A组。B组疗效远比A组高,且B组安全也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因恶性血液病而发生贫血的病人而言,在治疗中联用EPO既能够强化疗效,又可提升安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EPO 贫血
  • 简介:记录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应符合《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为中心,完整体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详细信息,使其具有可追溯,并证实血液制备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运行有效。

  • 标签: 血液制备记录 可追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功能便秘的诊断类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116例功能便秘患者,并以此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临床中功能便秘主要包括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功能便秘患者采用针对治疗方法之后,其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临床中功能便秘的发病机理差异相对较大,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应对其致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治疗措施,以期得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梗阻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献血者提供精细化的采血服务,提高再次献血率,建立稳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本单位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献血不良反应和重复献血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与血液采集服务相关的可改进项目,并针对相关问题细化服务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精细化服务措施,献血者综合满意度由93.7%提高至98.1%,献血反应率由0.98%降到0.48%,再次献血率由34.5%提高至48.6%。结论为献血者提供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可有效提高再次献血率,对保留献血者能够起到明确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细化服务 采血管理 献血者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黄斑病变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11.59)岁。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内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包括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劈裂腔恢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次要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轴长度。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随访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只眼中黄斑劈裂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16只眼,黄斑裂孔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162只眼。296只眼行单纯黄斑扣带术,82只眼行黄斑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期间373只眼(98.68%)视网膜复位;在黄斑劈裂眼中,204只眼(94.44%)劈裂腔恢复;在黄斑裂孔眼中,89只眼(54.09%)裂孔闭合。BCVA的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术前,从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持续提升,随后保持稳定,最终从术前的1.459±0.841的提升至术后3年的0.908±0.606(t=6.896,P<0.01)。眼轴长度的术后随访结果均短于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前缩短(4.423±1.740)mm(t=33.144,P<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眼轴长度逐渐增长,随后保持稳定,术后3年眼轴长度较术前缩短(2.101±1.643)mm(t=6.392,P<0.01)。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短暂高眼压98只眼(25.92%)、视网膜表面出血67只眼(17.72%)、玻璃体积血9只眼(2.38%),术后1个月内均自行缓解。术后早期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39只眼(10.31%)出现双眼复视,术后6个月内基本自行缓解。6只眼(1.58%)因内斜视角度较大行斜视手术矫正眼位,1只眼(0.26%)因无法耐受复视取出黄斑扣带,8只眼(2.11%)由于黄斑扣带偏位,需要二次手术调整扣带位置。4只眼(1.05%)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取出黄斑扣带。结论黄斑扣带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眼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以及黄斑裂孔,术后眼轴缩短,视力提升。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黄斑病变安全较好。(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33-439)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黄斑变性 巩膜扣带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杆菌活菌制剂对老年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以后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确诊为老年阴道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以患者接受治疗方案为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均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乳杆菌活菌制剂。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1个月的随访,均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阴道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乳杆菌活菌制剂,能够显著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概率,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患者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乳杆菌活菌制剂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采用经额钻孔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无差异性(P>0.05),不同出血量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经额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经额钻孔引流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反流食管炎行疏肝和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以反流食管炎患者为样本,纳入98例,根据抽签结果划分为常态组、中医组,均有49例样本,前者行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后者行疏肝和胃汤治疗,研究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实施,评估症状积分,统计症状消失时间,还需记录有效率。结果:用药前进行症状积分的统计,在中医组、常态组中未发现差异,P>0.05。用药后进行症状积分的统计,展示出的差异较大,在中医组比常态组低,P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价值评估 临床分析 疏肝和胃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反流食管炎行疏肝和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以反流食管炎患者为样本,纳入98例,根据抽签结果划分为常态组、中医组,均有49例样本,前者行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后者行疏肝和胃汤治疗,研究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实施,评估症状积分,统计症状消失时间,还需记录有效率。结果:用药前进行症状积分的统计,在中医组、常态组中未发现差异,P>0.05。用药后进行症状积分的统计,展示出的差异较大,在中医组比常态组低,P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价值评估 临床分析 疏肝和胃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每组54例。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高于对照组的75.93%(41/54)(χ2=4.267,P=0.039)。治疗2周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为(4.17±0.24)mPa/s、全血低切黏度为(9.27±1.98)mPa/s、血浆黏度为(1.07±0.19)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4.52±0.31)mPa/s、(13.69±2.13)mPa/s、(1.34±0.23)mPa/s(t=6.560、11.169、6.651,均P<0.05);研究组CD3+为(48.59±4.59)%、CD4+为(44.24±6.17)%、CD4+/CD8+为(1.91±0.17),均高于对照组的(44.97±5.31)%、(39.55±5.13)%、(1.47±0.22)(t=3.790、4.295、11.629,均P<0.05);研究组CD8+为(23.13±5.62)%,低于对照组的(26.97±4.26)%(t=4.001,P<0.05);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为(28.87±0.85)分,高于对照组的(27.91±1.45)分(t=4.197,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9.63±2.19)分,低于对照组的(15.27±1.97)分(t=14.070,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及T细胞亚群,且安全可靠,疗效稳定。

  • 标签: 脑梗塞 恢复期 参芪扶正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尼莫地平 认知 T淋巴细胞亚群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按照奇偶法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对照组(次生物型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髋关节功能、出血量、并发症和疼痛度。结果试验组髋关节功能、出血量、并发症和疼痛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实际治疗期间,合理使用骨水泥型的股骨假体全关节置换术,有助于促使髋关节功能的合理改善,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 标签: 骨水泥型 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切开挂线联合瘘管旷置术在高位复杂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9月—2021年1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肛瘘中选取86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挂线术,观察组实施传统切开挂线联合瘘管旷置术。比较术后创面情况、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1d疼痛VAS评分、术后7d创面分泌物评分在两组当中更低,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在两组当中更短,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在两组当中更高,复发率在两组当中更低,P<0.05。结论:传统切开挂线联合瘘管旷置术在高位复杂肛瘘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瘘管旷置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结合小腿皮瓣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伴广泛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采用Masquelet技术结合小腿皮瓣治疗的23例胫骨感染骨缺损伴有广泛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9岁(平均38.4岁);病程6~312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前软组织缺损13例,窦道形成7例,贴骨瘢痕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两阶段手术:①清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抗生素骨水泥诱导成膜以及小腿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②感染控制后6~8周,去除骨水泥和固定物,清洗后再次固定断端,膜内植入松质骨颗粒。清创后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3.5 cm~18.0 cm×6.0 cm,骨缺损长度6~12 cm(平均8.4 cm)。应用局部带蒂筋膜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9例(顺行4例,逆行5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顺行2例,逆行5例),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游离皮瓣2例。术后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9~46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其中18例皮瓣一期愈合;5例未愈合的患者经再次清创后,3例植皮后创面愈合,2例再次行皮瓣修复。骨感染控制21例,复发2例(分别发生于二期术后9个月和14个月)。患者骨缺损愈合时间为4~11个月(平均6.2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21例,良1例,差1例。结论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小腿多种皮瓣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合并广泛软组织缺损,在兼顾皮肤软组织修复的同时,有利于控制感染、形成完整的诱导膜和骨重建进程,疗效可靠。

  • 标签: 骨髓炎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骨缺损 Masquelet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