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以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76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6年01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对比人工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治疗方法应用疗效。方法:本文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探究,并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行PFNA疗法)与观察组(30例,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疗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果:经统计显示,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值得统计分析(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应用效果优于PFNA应用效果,因其安全性较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PFNA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它是企业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基础,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经营与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笔者指出现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鼓膜修补期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鼓膜修补治疗的患者6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快速康复外科干预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鼓膜修补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鼓膜修补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至2021年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血糖控制方案和监测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围期血糖控制方案分为CSII组和MDI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07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90例,女性117例;年龄(61±15)岁;体重指数(25.5±3.5)kg/m2;CSII组102例,MDII组10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II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以及2者同时达标时间均较MDII组短[(48.7±30.2)h比(78.7±44.5)h,P=0.003;(66.8±31.5)h比(93.3±47.6)h,P=0.001;(68.4±30.5)h比(96.3±48.1)h,P<0.001]。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同时达标时CSII组患者单位体重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和餐前总剂量均明显少于MDII组[(0.67±0.20)U/kg比(0.73±0.17)U/kg,P=0.030;(0.34±0.10)U/kg比(0.38±0.09)U/kg,P=0.004]。207例患者中,共17例患者发生23例次低血糖,发生率8.2%(17/207)。2组患者低血糖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102)比11.4%(12/105),P=0.319],CSII组5例低血糖患者无一例发生第2次低血糖,MDII组12例低血糖患者中4例发生2次、1例发生3次低血糖。发生的其他药物不良事件包括过敏、全身水肿、皮下脂肪结节性增生和注射部位持续出血。CSII组有8例患者发生其他不良事件,其中装置故障5例,麻醉期间佩戴胰岛素泵、佩戴胰岛素泵进入磁场环境和佩戴胰岛素泵进入潮湿环境各1例。结论CSII治疗有利于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更快达标,可提供更多的低血糖纠正方式和时机。但实际使用中胰岛素泵需要更多的专业维护,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标签: 糖尿病 骨折 低血糖 围术期 注射,皮下 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
  • 简介:  摘要:肛裂是指肛缘与齿线之间肛管皮肤全层纵形裂开而形成的感染性溃疡疾病,不论男女老幼均有可能患病,当前在我国的患病率高,且不分地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肛裂发病率为2.0%左右,占肛肠疾病的12.0%左右 。肛裂在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便秘、肛门周期性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现代研究认为肛裂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学说包括解剖缺陷学说、残留胚胎组织学说、局部缺血学说、局部感染及上皮学说、神经肌肉学说等,特别是排便时肛管皮肤反复撕裂,加之局部血流灌注不足、感染等因素,使得创面愈合困难并最终形成慢性溃疡 。早期肛裂经药物治疗或生活调节即可痊愈,而慢性肛裂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必须行手术治疗才能治愈 。

  • 标签:   肛裂,手术,括约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移植物感染(vascular endograft infections,VEGI)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腹主动脉腔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行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腹主动脉移植物切除。围手术期死亡3例,余10例均康复出院。8例患者得到随访,均无感染灶复发情况,1例人工血管闭塞,1例人工血管外露感染。结论腹主动脉腔移植物感染病情凶险,手术难度及风险高。解剖外重建手术根除感染病灶安全、有效。

  • 标签: 主动脉,腹 细菌感染 血管腔内移植物 腋动脉-双侧股动脉转流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中心2013年3月至2020年11月行颅肿瘤125I粒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34例,按照术后是否并发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纳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颅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4例接受125I粒子治疗的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颅内出血者共计22例,颅内出血发生率为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类型、近1个月内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史可能是颅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1个月内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史是颅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近1个月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是125I粒子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上述指标对125I粒子治疗并发颅内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介入治疗是目前心血管介入治疗研究领域热点之一。每一种TR介入器械的中超声心动图监测均具有其独特的影像学特点。K-Clip™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系统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采用瓣环成形原理的TR介入系统,亦为国际上首个采用夹合方式达到环缩目的的经导管瓣环成形系统。但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的超声心动图中监测流程的报道。笔者基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施K-Clip™植入的自主经验,总结了其中监测的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和操作技巧,旨在与国内同行分享该系统成功植入的经验,也为国内未来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器械的中超声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环 瓣环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