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分析

李伟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100

[摘要]目的:探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对比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方法应用疗效。方法:本文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探究,并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行PFNA术疗法)与观察组(30例,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疗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果:经统计显示,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值得统计分析(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优于PFNA术应用效果,因其安全性较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PFNA临床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症,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该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骨骼内翻、愈合畸形等症状发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为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明确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术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本文择取我院收治的接诊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比较探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试验择取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选自于2021年1月-12月,并将其按入院顺序划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7,女13,年龄61-83岁,均龄(72.15±3.68);观察组男15,女15,年龄61-85岁,均龄(73.83±4.12)。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接受牵引治疗、心电图、血常规、胸片等全方位检查。

1.2.1对照组 行PFNA术疗法:行腰硬联合麻醉,取仰卧位,垫高臀部10°,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将患处复位闭合满意后进行牵引,由股骨大粗隆顶点处至病灶近端作7cm弧形切口,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臀肌,将导针在大转子顶点内侧前1/3交界处穿入,扩大股骨近端,将PFNA主钉自导针处向髓腔插入,在粗隆下2cm部位作2.5cm纵形切口,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股骨颈处置入导针,监测其深度后将空心钻沿导针置入外侧皮质,并置入螺旋刀片,拧紧螺钉;在大腿中外侧作2cm纵形切口,分析相关组织至骨骼处,将远端瞄准器安装好后置入螺钉,拧入尾帽,防止刀片退出,确认患处状态良好后关闭切口,冲洗伤口并缝合处理。

1.2.2观察组 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疗法:行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铺设消毒巾,在耻骨与骶骨处放置固定托,保证骨盆与手术台垂直;侧胸壁下垫置软忱,避免腋窝受压;在髂后上棘前4cm处做12cm切口,自臀大肌前缘、大转子前行至股骨轴线下方,分离相关组织;开展开髓、扩髓操作,暴露关节囊,牵开股骨颈两侧组织,截股骨颈骨,取出股骨头,完全清除髋臼窝内骨屑和软组织,选择适当假体,根据假臼大小调整髋臼面积,安装假体,调整前倾角度,用骨水泥将患处固定,检查关节稳定性后,用0.5%浓度生理盐水完全冲洗切口,而后依次缝合相关组织。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主要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1]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例数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指标比较

如图表所示,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0

103.68±5.08

79.28±3.26

7.28±1.33

观察组

30

85.42±4.36

50.37±3.40

4.01±1.05

t

-

14.940

33.617

10.570

P

-

<0.05

<0.05

<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且多发性病症,因其年龄较大,骨质密度与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在遇到各种不良因素时极易导致该病发生,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但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术是两种该病常见治疗方法,前者应用效果与后者相比更加显著,这是由于前者自身具有安全性、牢固性等特点,无需牵引,可以促进患者病灶早日康复[2]。根据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值得统计分析(P<0.05)。说明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疗效高于PFNA术,后者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但需要牵引治疗,术后若护理不当,可能会出现相关并发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会影响其预后。而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势特点,并且无需牵引,患者在术后第2-3d便可在医护人员陪同下下床行走,大大缩短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切实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成功率。因此,医务人员在开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活动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相应手术治疗方法,最大程度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为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及正常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3-4]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优于PFNA术应用效果,因其安全性较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凤标.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4):99.

[2]虞新华.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18,4(18):53-54,56.

[3]王战友,毕前航,邓永岱,等.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82例的治疗策略[J]. 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6):28-29.

[4]王行智,张建业,宋泽建,等.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 饮食保健,2018,5(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