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能够改善心理状态,加强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脑梗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病例正在逐步增加,演变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本文首先强调深入评估老年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状况的重要性,以及对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评估量表和床边吞咽评估三种护理评估工具进行介绍。其次探讨一系列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和康复护理,旨在提供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方案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吞咽障碍 护理干预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筛选出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一共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以其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分配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全程介入护理的方式,在研究中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研究数据可见,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长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程介入治疗干预方式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长,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式在治疗中的成效,因此我们应当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中大力推广全程介入护理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 全程介入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Optimiz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OEN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20例AMI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抽签均分2组(对照组10例,实验组10例),实验组行OENP护理,参考组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OENP在AMI患者抢救中效果明显,能够减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同时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为此患者较为满意。由此可见,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时间 住院时间 焦虑 抑郁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我院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少,而且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也比对照组患者低,整体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患者也要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的差异对比结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RNA测序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D雄性大鼠进行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造模,根据Bederson评分排除10只不在1~3分的大鼠,剩余20只模型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MCAO组(n=10)和rTMS组(n=10),另设假手术组(n=10)。rTMS组大鼠于术后第7~28天接受20 Hz rTMS干预治疗。术后第28~33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在rTMS组和tMCAO组各取3只大鼠的梗死灶周围皮质组织进行RNA测序。结果rTMS组[(53±4)s]和假手术组[(51±5)s]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tMCAO组[(58±4)s,P<0.05];rTMS组[2.5(1.5~3.0)次]和假手术组[3.0(1.5~3.0)次]大鼠在60 s内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多于tMCAO组[1.0(0.5~1.5)次,P<0.05]。RNA测序共发现1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9个上调基因和7个下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等过程,而下调基因的功能则主要集中于炎症反应。结论20 Hz rTMS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维持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及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减轻神经炎症相关。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RNA测序 认知功能
  • 作者: 张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郧阳区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82例溶栓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优化组实施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急救效果,比较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溶栓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优化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急救效果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后,优化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溶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急救效果,提高满意度,减少溶栓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 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 急救效果 护理满意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