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后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接受静脉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和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95例患者,222例(75.3%)转归良好,73例(24.7%)转归不良。两组年龄(P=0.049)、空腹血糖(P=0.001)以及高血压(P=0.040)、卒中病因学分型(P=0.049)、抗血小板治疗方案(P=0.011)以及出血性转化(P=0.003)和sICH(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5~1.066;P=0.023]、空腹血糖(OR 1.203,95% CI 1.063~1.361;P=0.003)以及sICH(OR 20.126,95% CI 1.291~313.672;P=0.032)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双药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转归不良风险增高2.5倍(OR 2.509,95% CI 1.280~4.917;P=0.007)。结论年龄、空腹血糖及sICH是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脉后进行双药抗血小板治疗或许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转归。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血栓溶解疗法 抗血小板聚集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时间(door-to-needle time, DNT)延迟与静脉后短期功能转归的相关性以及DNT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卒中数据库中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期间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DNT延迟定义为DNT>中位数。在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短期功能转归,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单变量分析评估DNT延迟与短期功能转归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NT延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2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位DNT为40 min,36例(35.3%)患者存在DNT延迟,27例(26.5%)患者短期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存在DNT延迟的患者构成比与转归良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对32.0%;χ2=1.346,P=0.25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与DNT延迟存在显著独立负相关联系(优势比0.359,95%置信区间0.137~0.939;P=0.037)。结论对于接受静脉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DNT延迟与转归无关。未合并高血压可能是DNT延迟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时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