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急性坏死脑病(ANE)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和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共4家医院PICU 2014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39例ANE患儿,根据出院临床结局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及其相对危险度。结果纳入39例ANE患儿,男18例、女21例;中位发病年龄30月龄;出院病死率为41%(16/39)。29例(74%)患儿的发病年龄<4岁,前驱感染以流感病毒最常见(80%,20/25)。入PICU时死亡组休克比例高于存活组[12/16比 17%(4/23),P=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存活组[3(3,6) 比6(5,7)分,Z=-2.598,P=0.009],其最优界值为4分,且死亡组GCS≤4分的比例高于存活组[10/16比 22%(5/23),P=0.018]。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ANE严重程度评分(ANE-SS)高于存活组[5(2,6) 比2(1,4)分,Z=-2.436,P=0.015],死亡组ANE-SS高风险比例高于存活组[9/16比22%(5/23),P=0.043]。存活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20 mg/(kg·d)]的比例高于死亡组[43%(10/23)比1/13,P=0.03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入PICU时存在休克[比值比(OR)=14.250,95%置信区间(CI)2.985~68.018,P=0.001]、GCS≤4分(OR=6.000,95%CI 1.456~24.733,P=0.013)及ANE-SS高风险(OR=4.629,95%CI 1.142~18.752,P=0.032)为ANE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NE多见于4岁以下的流感儿童。入PICU时存在休克、GCS≤4分及ANE-SS高风险为ANE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可能会改善ANE患儿的预后。

  • 标签: 儿童 预后 危险因素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童急性坏死脑病(ANEC)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头部影像学变迁及预后随访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临床诊断为ANEC的13例患儿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中位数为30个月。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经过及头部影像学资料,并对存活患儿进行电话随访。结果13例患儿入院前均有发热和抽搐症状,发热距离出现意识障碍的时间中位数为48 h,头颅磁共振成像呈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13例患儿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8例行血浆置换治疗。13例中死亡7例,随访5例,身高、体质量发育同健康儿童,免疫力正常,1例运动智力同健康同龄儿,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评分良好,余4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均表现为语速慢和运动受限。结论ANEC多发生于冬季和年幼儿,病情进展迅速,发热抽搐后很快出现意识障碍,死亡率高;早期头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存活患儿多遗留后遗症,多表现为语速慢和运动受限,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脑病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合并肠坏死患者行肠切除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行坏死小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中同时经肠系膜断端的静脉开口插入Fogarty导管取栓。1例术后MVT复发,再次行剖腹探查、坏死肠管切除、Fogarty导管取栓,1例术后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溶栓治疗。住院时间12~42 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治疗有效率100%。术后随访1~32个月,随访过程中,无MVT复发及死亡病例。本中心认为急性MVT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CT检查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对于出现肠坏死急性MVT,肠切除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急性胃出血的护理方式及施行心得。 方法: 随机分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 97.2% 、再出血率 2.8% 、手术率 0 、入院、住院及出院满意度分别( 8.8±1.0 )分、( 9.7±0.2 )分及( 9.8±0.2 )分。对照组有效率 75% 、再出血率 16.7% 、手术率 16.7% 、入院、住院及出院满意度分别( 7.6±0.9 )分、( 7.4±0.9 )分及( 7.0±0.4 )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急性胃出血的治疗有效率,预防再出血,降低手术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胃出血 综合护理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改进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前护理策略,以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质量。通过对院前护理流程的优化,旨在为AMI患者提供更迅速、更有效的医疗援助。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随机选择500例疑似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急救人员的培训、引入移动医疗技术和优化院前护理流程,对照研究前后患者的院前护理时间、到院后立即的干预时间以及30天内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引入改进后的院前护理策略,患者的平均院前护理时间从到达现场到达医院的时间显著缩短,从平均45分钟减少到30分钟(P<0.05)。同时,到院后即刻进行的介入治疗时间也有所减少,从平均90分钟减少到60分钟(P<0.01)。此外,接受改进院前护理策略的患者组30天内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从15%降至9%(P<0.05)。结论:通过优化院前护理策略,包括提升急救人员的专业技能、采用高效的移动医疗技术以及优化护理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护理时间和到院后即刻干预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短期死亡率。这一研究强调了院前护理在改善AMI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院前急救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方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护理,生存率,移动医疗技术,护理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中X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68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均对其进行X线检查,分析其检出效果。结果68例患者经手术确诊外翻性损伤有11例,外旋性损伤有13例,垂直压迫性损伤有9例,内翻性损伤有35例。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各类型的踝关节损伤检出率分别为81.82%、84.62%、77.78%、94.29%。急性踝关节的总检出率为88.24%。结论对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且能够对其损伤类型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踝关节损伤 X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6 年 4 月 - 2018 年 4 月收治的 120 例急性胃出血患者 ,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 , 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 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胃出血症状消失时间 、出血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胃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 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优质护理方式可显著降低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胃出血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胃出血患者行零缺陷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 -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胃出血患者,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30 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零缺陷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一次成功止血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 。 结论 :零缺陷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一次性成功止血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胃出血患者 零缺陷护理 一次性成功止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3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腔镜下完成手术,另2例因广泛粘连显露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住院时间4-20d,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效的,可作为急性胆囊炎的理想术式。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与前列地尔(PGE1)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开封市中医院完收治的44例ACI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PGE1治疗;抽取同期医院完成治疗的43例ACI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PGE1+脉血康胶囊治疗。全部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接受效果评估,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接受实验室指标检测,相关评估与指标检测结果保存完整,比较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42/44)高于对照组(81.8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侧支循环开放率均较入院时提高,血清NGF、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侧支循环开放率、血清NGF及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E1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ACI,疗效确切,更利于提高患者营养因子指标水平、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 标签: 脑梗死 前列地尔 脉血康胶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急性肺脓肿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洗,观察组给予氨溴索灌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灌洗次数、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脓肿患者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促进了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氨溴索 生理盐水 急性肺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L-4在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ON组)、急性肾损伤组(AKI组)、对照组+Anti-IL-4抗体组(CON-A组)和急性肾损伤+Anti-IL-4抗体组(AKI-A组)。AKI-A组和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叶酸后第3、6、9、12天时腹腔注射Anti-IL-4抗体40 mg/kg和等容量PBS;CON组和CON-A组分别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Anti-IL-4抗体。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经眼眶采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然后处死小鼠,采用天狼星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肾纤维化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蛋白Ⅰ型(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甘露糖受体(CD206)、精氨酸酶-1(Arg-1)和发现炎症区域1(FIZZ1)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上调(P<0.05),CON-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KI组比较,AKI-A组血清BUN和Cr浓度降低,肾纤维化面积减少,肾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IL-4参与了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有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常见的重要并发症。由于缺乏对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正式定义和分级,大多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策略并非根据临床客观证据,多是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制定的。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上海市医师协会急诊科医师分会组织上海多个学科的中医专家、中西医结合专家和西医专家,经过反复探讨、查找文献、制订提纲,广泛征求急救医学科、消化科、普外科、感染科和中医科的临床专家意见,并召开多次大小型专家论坛和咨询会,制定了《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共识》。本临床专家共识以脓毒症为诱发病因,以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为研究切入点,分别探讨脓毒症AGI分级的中西医诊治措施和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常见症状的中西医治疗建议。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然杀伤T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急性肾损伤组(A组)、对照组+CD1d抗体组(C-MA组)和急性肾损伤+CD1d抗体组(A-MA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模型。C组尾静脉注射同型对照抗体20 mg/kg;AKI组造模前24 h时尾静脉注射同型对照抗体20 mg/kg;C-MA组尾静脉注射CD1d单克隆抗体20 mg/kg;A-MA组造模前24 h时尾静脉注射CD1d单克隆抗体20 mg/kg。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眼球取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的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分别行天狼星红染色和HE染色,测定肾纤维化面积,并行肾损伤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纤连蛋白(F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IL-4、IL-13、精氨酸酶-1(Arg-1)和发现炎症区域1(FIZZ1)的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A-MA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FN、Col-Ⅰ和α-SMA表达和IL-4、IL-13、Arg-1、FIZZ1的mRNA表达上调(P<0.05),C-M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A-MA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降低,肾纤维化面积降低,肾组织FN、Col-Ⅰ和α-SMA表达和IL-4、IL-13、Arg-1、FIZZ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自然杀伤T细胞激活参与了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h2细胞因子释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有关。

  • 标签: 自然杀伤T细胞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应用手术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共80例进行实验,日期2019年3月-2020年3月,依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上有差异,实验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手术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急性肺脓肿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洗,观察组给予氨溴索灌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灌洗次数、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脓肿患者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促进了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氨溴索 生理盐水 急性肺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症状和手术时间窗对血管内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急性B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其中12例为9~15分(轻中度),18例为6~8分(重度),12例为3~5分(特重度)。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窗),17例为0~6 h、16例为>6~9 h,9例为>9~24 h。术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术后36 h内复查头颅CT,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症状性脑出血。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其中0~2分生活可自理;4~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窗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再通38例(90.5%),其中35例为mTICI 3级,3例为2b级;血管未成功再通4例(9.5%),2例为mTICI 2a级,2例为mTICI 0级。住院期间3例(7.1%)患者死亡,其中2例术后呼吸、心跳骤停,考虑因脑干功能衰竭所致;另1例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2.4%)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1~4个月)。术后3个月,39例患者中,20例(51.3%)预后良好,其中17例生活可自理;19例(48.7%)预后不良,其中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术前症状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现特重度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9,95% CI:0.004~0.404,P=0.007)。结论初步推测急性BAO患者的术前症状为特重度,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差;而手术时间窗不是影响血管内治疗急性B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栓塞,治疗性 预后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应用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普钠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新活素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具明显差异(X2=0.731,P=0.393)。结论采用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均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但新活素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佳,可以优先选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新活素(化学名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硝普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