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研究者丰富和发展了种类繁多的考试焦虑治疗方法,治疗方向和方式已从临床的转向行为的,最近又转向认知的领域,这在本质上反映了考试焦虑治疗的质的跨越.降低考试焦虑与通过影响考试焦虑提高学业成绩是十分不同的两个过程,未来的考试焦虑者可能从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获益.

  • 标签: 考试焦虑 考试成绩 治疗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粉刺祛除术联合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230例痤疮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粉刺祛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每2周1次,共3次,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均按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版)中痤疮分级采取的不同药物治疗方法用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3.47%,对照组有效率6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7,P<0.05)。结论粉刺祛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痤疮比单纯单纯药物治疗痤疮效果明显。

  • 标签: 痤疮 粉刺祛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脑血管缺血性串联狭窄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2处脑血管狭窄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35例症状性前循环、后循环串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65.6±9.4)岁(范围:47~81岁);前循环串联狭窄14例,后循环串联狭窄21例。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3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8枚,其中颅外植入49枚,颅内植入19枚,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出现术后脑出血(2.9%)。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1例(1/35,2.9%)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4例(4/35,11.4%)患者仍有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mRS评分≤2分,无新发卒中事件;术后12~18个月,新增3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1.4%(4/35),32例患者mRS≤2分(32/35,91.4%)。结论症状性串联狭窄患者同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操作性强,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成形术 串联狭窄 支架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周疾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4例2020年6月-2021年6月接诊的牙周疾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7例。其中,采取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在接受研究组方案治疗后有效性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槽骨高度、前牙深覆盖及前牙深覆牙合距离指标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牙周疾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其前牙距离能够得到明显的缩短,各项指标均得到纠正,牙齿功能性得到显著,生活质量更好,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颅内最常见、最具侵袭力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接受标准治疗后新诊断的GBM患者,5年生存率<10%。改善GB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人类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鉴于免疫治疗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开始对GBM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本文对国内外近期报道的GBM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颅内最常见、最具侵袭力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接受标准治疗后新诊断的GBM患者,5年生存率<10%。改善GB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人类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鉴于免疫治疗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开始对GBM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本文对国内外近期报道的GBM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在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中,共切除息肉225颗,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不能完整切除外,余下的全部完整切除,切除完整率99%,6例患者术中切除组织表面有少量渗血,经电凝止血后无渗血。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经济、疼痛少、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和追踪120例中度、重度痤疮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2例,显效73例,好转15人,有效率达100%。结论异维A酸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重度痤疮临床疗效明显,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消失或明显减少。但对治疗前已形成的瘢痕无效。

  • 标签: 异维A酸 罗红霉素 中度 重度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联合改性甲壳素凝胶;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两组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 、3个月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1 、3个月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瘢痕疙瘩患者联合应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提高临床疗效、患者治疗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甲壳素 衍生物 瘢痕疙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03年10月~2009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直肠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痔上黏膜切除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随访5年,所有患者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症状消失,术后肛门口平整无水肿,排便后无肛门异物感,无肛管缩小和肛门狭窄。结论直肠前突采取痔上黏膜切除术,疗效满意,切实可行。

  • 标签: 直肠前突术 痔上黏膜切除术 排便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急性早期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ICVA)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9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非急性早期症状性ICV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63.4岁(范围:52~72岁)。术前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3分(范围:4~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3分(范围:8~18分)。其中2例患者行同期血管内治疗;7例患者行分期血管内治疗,即一期应用微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并球囊成形,使血流保持在脑血流灌注分级系统分级2b级及以上,随后通过抗血小板药物及自身纤溶系统溶解病变部位附壁血栓;二期于残余重度狭窄部位行支架植入术。采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2例同期血管内治疗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后闭塞血管均再通,但1例术中出现血栓移位,1例出现拉栓后血管再次闭塞;分期治疗的7例患者中6例血管再通,出院时NIHSS评分平均5.7分(范围:3~14分);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平均1.6分(范围:0~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0.9分(范围:0~2分),优于术前状态。结论分期血管内治疗是非急性早期症状性ICVA闭塞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椎动脉 血管内治疗 闭塞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1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3.9±9.1)岁(范围:43~79岁);动脉狭窄部位共15处,狭窄程度为75%~95%,其中前循环8处,后循环7处;动脉瘤共17个,最大径(5.3±1.2)mm(范围:3~7 mm),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1个、后循环动脉瘤6个。患者均行同期动脉狭窄支架成形及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处动脉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残余狭窄<30%);17个动脉瘤中,10个行单纯弹簧圈栓塞,7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均完全栓塞。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轻微脑梗死症状,其余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43.8±8.2)个月(范围:24~85个月),患者术后6~12个月均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所有动脉瘤未见复发。截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缺血性卒中等相关症状。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应根据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数量及两者的位置关系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给予同期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硬化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总结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适应证及经验。方法选择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的3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进入研究。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行DSA复查以明确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37个动脉瘤。37个动脉瘤共置入32枚Turbridge,均成功输送并释放,其中13个瘤体填塞弹簧圈(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8个,Raymond分级Ⅱ级2个,Raymond分级Ⅲ级3个),24个瘤体未填弹簧圈。1例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患者。随访时3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24例(77.4%)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7例(70.8%)。术后12个月25例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9例(76%)。结论应用新型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Tubridge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脉冲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41例,注射治疗)与观察组(46例,注射治疗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瘢痕严重指数权重(ECCA)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炎性因子。比较两组ECCA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EC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γ-干扰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注射治疗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可降低ECCA评分及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及并发症,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单支架28例,双支架5例。使用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3~6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同时行DSA复查以了解动脉瘤有无复发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复查DSA示所有动脉瘤均致密栓塞(Raymond Ⅰ级)。1例患者出现术中血栓形成,予替罗非班溶栓后血流恢复,术后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3~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21例(63.6%)患者完成DSA复查,示载瘤动脉无狭窄或血栓形成,动脉瘤无复发。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宽颈 Neuroform Atlas支架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栓塞治疗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头痛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61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利用11点头痛定量评分法对所有患者的术前及术后6个月头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分析术前与术后的头痛差异,并对影响头痛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73例患者(年龄61~86岁,平均68.4岁,女47例)符合纳入标准,53例(72.6%)伴有术前头痛(评分≥1分),其中39例(73.6%)术后头痛症状减轻,11例(20.8%)术后头痛无改变,3例(5.7%)术后头痛加重。术前平均头痛评分5(4,6),术后平均评分3(1,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36,P=0.000)。术前头痛评分与术后头痛结果相关,术前评分越高术后改善越差(Z=-2.819,P=0.005)。结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可以缓解多数老年患者的头痛症状,术前头痛严重程度与术后头痛结果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头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接受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近期随访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及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01例患者中,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94.9%,3年累积复发率为5.1%。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状态和术后全乳放疗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均P<0.05),T分期和施源器直径与乳房美容效果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施源器直径(OR=3.701,P=0.026)和术后全乳放疗(OR=5.962,P=0.005)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施源器直径(OR=2.522,P=0.037)是乳房美容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低危的早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术 术中放疗 美容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面部容貌的影响。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接受矫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由专业医师对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照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面部容貌的影响。 结果 治疗完成后,各组患者均实现上下颌牙齿整齐排列,前牙覆盖关系表现正常。且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对个体面部容貌存在明显影响,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既能保证牙齿恢复正常状态,还能够改善患者面部容貌,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口腔正畸 面部容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是本院接收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7月,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22例,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和实验组(22例,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应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强对患者血糖控制的程度,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拥有临床中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治疗效果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