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 Roy适应模式护理对 COPD急性发作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本院诊治的 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行基于 Roy适应模式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基于 Roy适应模式护理应用于 COPD急性发作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Roy适应模式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门诊实行QFD创新型品管圈,分析其是否能够提升门诊患者预约的就诊效率。方法:通过在医院门诊开展QFD创新型品管圈策略,比如构建门诊1+2+N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全程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优化流程、实现信息全覆盖等,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结果:门诊满意度由原来的86.3%提升至97.05%;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由原来<30min降至≤13min;专科预约诊疗率由原来的63.67%提升至77.19%。结论:QFD创新型品管圈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标签: QFD创新型品管圈 预约就诊效率 服务质量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开展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心内科接收的40名护理专业学生(下文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教学,观察组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模式教学;对比教学方式差异下两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模式 心内科 护理临床教学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围麻醉期体位护理模式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胸腔镜肺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围麻醉期体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安置人数、插管时间、舒适度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安置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围麻醉期体位护理模式在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可以缩短体位安置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快速康复 围麻醉期 手术体位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方法利用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分布模型对广东省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密切接触者中感染者的病程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并对感染者基本特征和病程及相关流行病学参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 580名密切接触者中515人被感染,续发率为4.4%,其中449例为确诊病例,6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潜隐期、潜伏期、症状前传染期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期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最优,确诊病例传染期和临床症状期以伽马分布拟合最优,而无症状感染者潜隐期以威布尔分布拟合最优。确诊病例的潜隐期、潜伏期、症状前传染期、传染期和临床症状期(95%CI)分别为4.50(3.86~5.13)、5.12(4.63~5.62)、0.87(0.67~1.07)、11.89(9.81~13.98)和22.00(21.24~22.77)d,无症状感染者的潜隐期、传染期(95%CI)分别为8.88(6.89~10.86)和6.18(1.89~10.47)d。结论所估计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与既有数据相近。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接触者追踪 流行病学计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中国是H.pylori感染的高发国家,由H.pylori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本研究调查了银川市H.pylori的感染现状,并分析了其流行病学因素,旨在为H.pylori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对银川市5个区域的居民进行14C-呼气试验及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惯、疾病状况等,发现H.pylori感染与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H.pylori感染不仅可导致慢性胃病、胃癌等胃肠道疾病,还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生活习惯
  • 简介: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沐舒坦治疗肺炎的护理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肺炎患者14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护理期间常见问题采用全方位优质护理。1个月后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和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检测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路径运用到肺炎护理中,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炎治疗 布地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腰椎骨折手术患者74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8.37%(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治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效果,能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腰椎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分子细胞遗传技术联合应用在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allister-Killian syndrome,PKS)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PKS产前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羊水穿刺取一例超声下肢畸形胎儿的羊水细胞,采用G显带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检测。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羊水细胞核型为mos47,XY,+mar[55]/46,XY[10];CMA结果显示arr[hg19]12p13.33p11.1(173 786-34 835 641)×4,即胎儿12号染色体12p13.33p11.1区域有34.6 Mb片段的四倍重复,但未显示嵌合率;FISH检测进一步确认12染色体短臂为为四体嵌合,嵌合率为70%。结论核型分析、CMA和FISH技术联合应用可为PKS病患提供精确的遗传诊断,应在临床应用中推广;胎儿下肢不等长是PKS肢体畸形的新的表型补充。

  • 标签: 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短肢畸形 12p等臂染色体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106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3)接受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n=53)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95±3.64)min、(45.12±4.48)mL、(1.01±0.08)d、(30.58±3.07)h、(4.97±0.46)d,对照组分别为(59.72±5.33)min、(86.62±8.52)mL、(2.07±0.20)d、(44.20±4.28)h、(7.14±0.72)d,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2、31.386、35.825、18.825、18.490,均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79.25%(42/53),对照组妊娠率为49.06%(26/53),两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2,P<0.01)。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 标签: 卵巢囊肿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卵巢囊肿剥除术 妊娠率 治疗结果 临床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而其中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患者 康复 价值
  • 简介:摘要:病房管理质量对社区护理服务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社区护理服务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水平。良好的病房管理不仅提升了病人满意度,让患者在舒适、有序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还促进了护理流程的顺畅,提高了护理效率。同时,有效的病房管理能够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因此,优化病房管理对于提升社区护理服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房管理质量 社区护理 服务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胃镜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入胃镜室接受检查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各28例,比较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提高,其中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0.7%),护理总满意率(92.9%)高于对照组(82.1%),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镜室效果明显,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胃镜室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尿酸和血脂水平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尿酸值、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中,正常尿酸患者和高尿酸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正常尿酸患者和高尿酸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尿酸属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引起血脂和血糖的升高,应引起重视,预防高尿酸血症。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血脂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免疫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社区内的老年人群体作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选取例数为80例,根据是否接受疫苗进行分组,这80例老年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的40例老年人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研究组的40例老年人进行流感疫苗接种,而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80例参与研究的老人进行调查,了解该80例研究对象在研究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以及第6个月内的发病情况与就诊情况,并咨询接种疫苗的研究对象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在第1个月、第3个月以及第6个月的发病率以及出诊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P<0.05)。结论: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以及出诊率,对老年人群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流感疫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BL带教模式应用于门诊实习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实习的48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实习生细致分为对照组(n=24)与实验组(n=24)。对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教学法,对实验组实习生采用PBL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明显更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习生在门诊实习的过程中,带教人员采用PBL带教方式,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实习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使得实习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PBL带教模式 门诊 实习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孕产妇基本资料进行研究,对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妇身体基本情况和凝血指标等进行研究和对比。结果:患者在年龄大于35周岁,剖宫产等因素都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且好发于产后14天内,多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混合型血栓患者居多。结论:发生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多在产后14天内,发生血栓部位广,年龄超过35岁,有剖宫产的产妇,应加强护理,采用抗凝血治疗方案。

  • 标签: 产褥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DFS为25个月。患者的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2%和51.9%。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患者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9.9%。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RR=6.56, P=0.03)、T分期(RR=6.23, P=0.01)、N分期(RR=6.52, P=0.03)和胸部辅助放疗(RR=0.13, P=0.002)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N分期(RR=3.62, P=0.01)和辅助化疗周期数(RR=0.12, P=0.0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可能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可选择的初始治疗方式,辅助放疗可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完成足疗程的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术后辅助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自20年度1月初至12月末共收治132例病人,所收治病人均为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病人。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病人分别归纳为2个小组,常规护理组共接纳病人66例,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共接纳病人66例,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性。结果: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相比较高,差异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4—5月选取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员单位32家医院的240名介入导管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信行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91.67%。结果220名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5.92±1.83)、(29.15±1.97)、(43.76±5.7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医院等级和培训频率是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培训频率和配备放射防护用品种类是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培训频率、放射剂量仪定期监测和配备放射防护用品种类是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识水平偏低,对放射防护的态度较积极,但放射防护行为不到位。应当优化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培训,提供充足优质的防护设施,针对性别进行差异化管理,规范个人放射剂量监测工作并发挥三级医院的辐射指导作用,切实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 标签: 护士 介入导管室 放射防护 知识 态度 行为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