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游离离子细胞代谢及离子通道的研究,测定生物细胞的PH值起到的重要作用。细胞的PH也与部分酶的活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外源基因的转染表达分析这一类细胞的PH,常用猴肾细胞cos-7做实验检测,为基因的转染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利用31P核磁共振的方法对cos-7细胞的PH值做测定和分析。

  • 标签: 31P NMRcos-7细胞p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铝二甲硅油咀嚼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河南大学直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36例)与单一用药组(36例),单一用药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采用铝二甲硅油咀嚼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溃疡改善情况,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高于单一用药组的77.78%(28/36),P<0.05;联合用药组溃疡面愈合时间和治疗后溃疡长径短于单一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优于单一用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血清TNF-α、IL-8水平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4/36),高于单一用药组的5.56%(2/36),P>0.05。结论铝二甲硅油咀嚼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活动期胃溃疡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溃疡情况,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炎症活动,提高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胃溃疡 活动期 铝镁二甲硅油咀嚼片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脊柱镜手术(PELD)与硬膜外阻滞(EB)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经皮脊柱镜手术治疗(PELD组)40例,行硬膜外阻滞治疗(EB组)40例。采取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日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日的视觉模拟评分(VAS)、VAS<3分患者例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CPK)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PELD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EB组[95.0%(38/40例)比75.0%(30/40例),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日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ELD组(1.5±0.4)分比(5.9±0.7)分,P=0.001;EB组(3.5±0.5)分比(5.7±0.8)分,P=0.002],且PELD组治疗后第3日的VAS评分显著低于EB组(P=0.002)。治疗后第3日时两组VAS<3分患者例数均明显增多,且PELD组明显多于EB组(32例比13例,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日的hs-CRP、CPK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PELD组较EB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经皮脊柱镜手术与硬膜外阻滞均能有效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皮脊柱镜手术治疗有效率优于硬膜外阻滞治疗,且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椎间盘 麻醉 硬膜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1世纪以来,柏桦对历史书写情有独钟,这并非突然之举,而是由来已久。他热衷于抒写过去,与他的阅读兴趣有关,也和他的古典气质相联。写于1988年的《往事》,对于柏桦来说,是一首重要的转型之作。虽然当年创作《在清朝》时,柏桦就开始了对历史的关注,但在《往事》中,他对一种追求写作难度的自觉更为深入了。80年

  • 标签: 《往事》 内敛 节制 21世纪 阅读兴趣 写作难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小切口 PFNA固定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从 2013年 4月至 2018年 2月共采用小切口 PFNA固定股骨近端骨折患者 46 例。结果 本组 46例,平均随访 18月,术后无切口感染、髋翻、固定松动及骨不愈合发生。 结论 小切口 PFNA固定股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切口 PFNA内固定 股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00例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建立ISR手术难度的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容易组和困难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R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其效能。结果根据手术难度评分标准,78例患者归为手术容易组,22例患者归为困难组。单因素分析表明,肥胖(χ2=4.549,P<0.05)、肿瘤距肛缘距离[(4.49±0.55) cm比(4.40±0.62) cm,t=3.525,P<0.01]、新辅助放化疗(χ2=4.948,P<0.05)、直肠系膜脂肪面积[(18.10±5.30) cm2比(22.38±6.18) cm2,t=-3.220,P<0.01]、坐骨结节间距[(11.48±1.39) cm比(10.17±0.84) cm,t=5.497,P<0.01]、骨盆β角[(43.25±6.48)°比(46.50±5.90)°,t=-2.116,P<0.05]是ISR手术困难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肥胖[比值比(OR)=11.935,P<0.05]、新辅助放化疗(OR=11.464,P<0.05)、直肠系膜脂肪面积(OR=1.189,P<0.05)、坐骨结节间距OR=0.358,P<0.05)是ISR手术难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肥胖(体质指数≥28 kg/m2)、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系膜脂肪面积≥21.90 cm2、坐骨结节间距≤10.29 cm的患者行ISR手术难度较大。

  • 标签: 直肠癌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染料木素逆转肝癌Bel-7402/5Fu细胞耐药性的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染料木素对肝癌Bel-7402/5Fu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蛋白印迹和qPCR法检测染料木素作用后自噬关键基因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上游信号通路蛋白Akt和mTOR的活化水平。结果:染料木素能够抑制肝癌Bel-7402/5Fu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30.0±5.9μg/mL。选取低浓度染料木素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后,再用5Fu处理细胞,发现细胞对5Fu的耐受能力降低。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处理显著降低了细胞自噬关键基因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自噬抑制性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和mTOR的活化水平。结论:染料木素能够降低肝癌Bel-7402/5Fu细胞对5Fu的耐受性,即染料木素处理逆转了肝癌Bel-7402/5Fu细胞的耐药性。该过程可能与染料木素通过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抑制细胞自噬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Bel-7402/5Fu细胞 染料木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脱落细胞Dickkopf-3(DKK3)基因甲基化在Ⅳ期胃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Ⅳ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胃癌组),检测Ⅳ期胃癌患者(胃癌组,n=120)腹腔脱落细胞、外周血和胃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n=60)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胃癌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的差异,Kaplan-Meier法对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患者行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腹腔脱落细胞及外周血DKK3诊断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敏感度及特异性。胃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采用t或χ2检验。结果胃癌组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率(73.3%)均显著高于胃癌组患者外周血(60.0%)及对照组患者腹腔脱落细胞(8.3%,χ2=70.303,P<0.05);胃癌组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率在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6、5.507、6.525,P值均<0.05)。胃癌患者中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未甲基化患者[(13.2±1.4)个月比(16.4±1.7)个月,Log-rank=7.8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诊断腹膜种植转移敏感度(0.753)及特异性(0.811)均显著高于外周血DKK3基因甲基化敏感度(0.536)及特异性(0.60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Ⅳ期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外周血,腹腔脱落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诊断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外周血。

  • 标签: 胃癌 Dickkopf-3 腹腔脱落细胞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植骨经皮固定治疗假关节型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治疗的6例假关节型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8~51岁,平均39.5岁;左侧4例,右侧2例。采用腕关节镜下磨除硬化骨,从腕中关节入路置入套筒,经套筒植入自体松质骨屑并压实,然后进行经皮固定。对于假关节间隙完全分离导致桡腕关节与腕中关节相通者,从3/4入路置入球囊导尿管阻挡假关节间隙的基底部,防止松质骨屑从假关节间隙向下漏入桡腕关节。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MEPS)评估腕关节功能,并记录腕关节屈伸总活动度和腕关节尺桡偏总活动度。结果6例患者手术时间2~4 h,平均3.2 h;术后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2.1周。腕关节屈伸总活动度为75°~135°,平均107.0°,为健侧的85%;腕关节尺桡偏总活动度为40°~80°,平均51.5°,为健侧的88%。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PS评分进行评估:优4例,良1例,中1例。结论腕关节镜下植骨经皮固定治疗假关节型舟骨骨折不愈合,是一种可靠、有效的微创治疗。

  • 标签: 舟骨 骨折,不愈合 腕关节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6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ELD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51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是否为单纯非游离型,分为对照组(n=85)和复杂组(n=37),对照组为单纯非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杂组包括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优良率。门诊复查随访3~36个月,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复杂组患者年龄[(63.0±15.9)岁]比对照组[(48.7±16.3)岁]偏大(t=2.289,P=0.030),复杂组患者住院时间[(13.0±6.9) d]比对照组[(8.2±4.3) d]也偏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4,P=0.024)。两组手术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0,P=0.517)。复杂组手术时间[(87.0±29.2) min]、出血量[(63.5±52.5) mL]与对照组相比[(59.0±25.0) min,16.3±10.9)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7,P=0.011),(t=3.925,P=0.001)]。两组手术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837)。复杂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5%,5/37)明显高于对照组(2.4%,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7,P=0.026)。术后3个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 398.000,P=0.106)。复杂组术前ODI评分[(86.6±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1±7.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9,P=0.002)。术后两组ODI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对照组术后3 d[(36.6±7.5)分]与术前[(76.1±7.7)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83,P=0.001);术后1个月[(15.0±10.8)分]与术后3 d [(36.6±7.5)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65,P=0.001);术后3个月[(10.4±12.7)分]与术后1个月[(15.0±10.8)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4,P=0.001)。复杂组术后3 d [(40.1±11.0)分]与术前[(86.6±8.8)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3,P=0.001);术后1个月[(18.2±15.1)分]与术后3 d [(40.1±11.0)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9,P=0.006);术后3个月[(12.7±14.5)分]与术后1个月[(18.2±15.1)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66,P=0.001)。结论PELD技术可治疗复杂类型LDH,与单纯非游离型LDH相比,尽管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术后ODI评分和优良率比较没有差别,与单纯非游离型LDH的临床效果相似。

  • 标签: 椎间盘退化 外科手术,微创性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以川南城际铁路公司为例,分析合资铁路建设过程中,人才队伍的建设若干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实践。

  • 标签: 高铁项目人才 队伍建设 实践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下肢长管骨干创伤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时间段区间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下肢长管骨干创伤骨折患者,病例总数为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钢板固定技术,观察组(40例)髓内钉固定技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5.00%、75.00%,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下肢长管骨干创伤骨折患者而言,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长管骨干创伤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后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后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病理确诊的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X2和PDCD4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OX2阳性表达率75.71%(53/70),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5.39%(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851,P<0.01)。胶质瘤组织中PDCD4阳性表达率34.29%(24/70),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92%(1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P<0.01)。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χ2=4.953、5.587,P<0.05)。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χ2=0.026、0.064、0.071、0.021、0.018、0.095,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SOX2高表达和PDCD4低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SOX2和PDCD4有助于预测可胶质瘤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胶质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PTX-1基因对腰背部术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接受取固定的二次手术患者的瘢痕组织6例。体外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其中A组转染敲除NPTX-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B组转染NPTX-1基因的阴性对照序列(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PTX-1和PCNA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均数。结果RT-qPCR结果显示,A组细胞NPTX-1表达低于B组(0.18±0.03比1.56±0.04,t=49.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组细胞NPTX-1蛋白表达低于B组(0.29±0.04比0.68±0.01,t=15.3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A组细胞在24、48、72 h的490 nm吸光度(A490 nm)值低于B组(0.93±0.04比1.06±0.05、1.42±0.05比1.66±0.08、1.65±0.06比1.99±0.07,t=4.469、4.958、6.1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结果显示,A组细胞PCNA表达低于B组(0.36±0.02比0.96±0.01,t=55.1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低于B组(0.25±0.04比0.45±0.03,t=6.8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结果显示,A组细胞迁移数量低于B组[(138.67±4.51)个比(275.00±5.00)个,t=35.0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的NPTX-1基因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并抑制PCNA的表达。

  • 标签: 腰背部 术后 瘢痕成纤维细胞 基因敲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