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为例

朱立忠

仙桃市陈场镇初级中学

摘要:“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代数和几何两个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策略,并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预设与生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引言: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课堂提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策略,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内涵。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1)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素养。提问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理解是否准确、能否灵活运用等,同时,提问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增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学科,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探究

引导探究强调通过生成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时,教师可以生成问题,如:“如果改变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它的解和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会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有基本的理解,更要求他们思考系数变化对解和图像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总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这不仅能够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探究性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地思考、探索和实践,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引导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展开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通过生成具有拓展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与其他相关概念相联系,从而构建完整且连贯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促进他们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为例,在完成了基础内容的讲解后,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延伸的策略,生成如下问题:“能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联系起来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鼓励学生回顾并整合之前学过的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将其与二次函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两者的性质、图像以及解法,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分类和抽象概括,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因此,拓展延伸能够通过生成具有拓展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形成完整且连贯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通过精心预设和灵活生成问题,教师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还能检测与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创新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提问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助力他们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李渺,舒翔.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预设与生成———以一节高中数学“ 反函数” 课为例[ J] . 数学通报,2013,52 (11) :12 - 15.

[2] 赖衍贤. 初中生思维心理发展特点研究[ J] . 龙岩师专学报,1989(02) :105 - 118.

[3] 徐方,殷长征. 精准提问:促进数学动态课堂生成的艺术[ J] . 中学数学月刊,2020(02) :21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