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3

连续护理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的影响

肖丽华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行连续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在2022/1-2024/1月间收治的68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提供我院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提供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在护理之前,两组在HAMD和HAMA两个反映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在HAMD和HAMA两个反映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方面均较护理之前有了大幅度减小变化,并且研究组改变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在情感、生理、功能、家庭/社会几个反映生命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显著大于对照组76.47%(P<0.05)。结论:在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通过给予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伴有的抑郁与焦虑情绪,提高生命质量与临床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矛盾的出现。

关键词:房颤患者;连续护理;射频消融术;护理效果

房颤是临床一种危害比较大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疾病,多见于心律失常患者,主要以心慌、胸闷和心悸等为主要表现。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则容易使患者出现永久性房颤、脑梗死等一些严重问题,所以给予早起观察和诊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临床多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事件,为了改善术后治疗效果,有必要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结合收治的68例房颤患者,对他们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1-2024/1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房颤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22岁和78岁,平均(45.67±7.01)岁。对照组: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23岁和79岁,平均(45.89±7.25)岁。在上述几个一般资料方面,研究组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开展比较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提供我院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清理病房,用药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提供连续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然后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疗效。对连续护理措施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在入院阶段:护理人员要对房颤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为他们介绍医院的主管和分管护士,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并告诉他们要在住院过程中给予全程护理。在此阶段,要了解患者的饮食爱好、病情、运动情况等多方面情况,针对他们伴有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针对性纠正,尤其是要使他们明确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在患者入院期间主要侧重基础健康教育,比如,针对健康教育护理内容,护理人员要主动到病房为病患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和教育活动。可以采取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配合图文、视频等展示,保证可以使患者能够对房颤疾病的发病机理、发展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技术和护理手段等有关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要使患者对房颤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针对性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述,帮助他们可以对房颤疾病临床诊疗方面医学知识有系统了解。

(2)在住院阶段:要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具体涵盖了多个方面:①在饮食方面,可以指导他们多食用低脂、低盐以及高蛋白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②在心理护理方面,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和情绪发展实际情况,针对患者心理情况要进行仔细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排解患者压力,如要求成功治疗房颤疾病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等。③在术后锻炼护理方面,由于射频消融术属于一种微创技术,可以在术后2h之内组织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最初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加快他们康复。④针对术后康复护理,考虑大多数患者会担忧术后康复效果,容易出现担忧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他们成功手术的消息;要将术后药物治疗的方法传授给患者及其亲属,保证他们在术后可以科学用药。

(3)在出院阶段:在患者正式出院之前可以同它们构建线上联系渠道,如借助微信平台来构建微信群,由主治医师、护理人员等构成群成员,在线上沟通和交流中为出院的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在健康教育方面,可以定时向他们发送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指导手册,不定期开展线上健康教育或培训活动。同时,要同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密切联系,引导患者家属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反馈患者预后情况等。又或者,基于线上平台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健康教育指导,提高他们自我护理干预意识,逐步掌握更多关于盆腔疾病方面的健康知识,降低出院之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评价护理效果中主要采取如下三个指标:

(1)心理状态评分。主要借助HAMD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与HAMA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分别统计与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状况。各个量表的分数值分别是是0-120分和0-56分。两个指标数值越高,则反映出抑郁或焦虑的心理情况更加严重。

(2)生命质量评分。主要借助FACT-G量表(生命质量量表),从家庭/社会(28分)状况、情感(24分)情况、生理(28分)情况与功能(28分)四个维度的情况来评估生命质量情况,总分达到108分,分数高低和生命质量情况之间呈正比关系。

(3)护理满意度。为了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本次研究中特地设计了一份详尽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这份问卷共有20道问题,每道题目的分值为5分,旨在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真实感受。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总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根据患者的最终得分,我们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非常满意(评分≥90分)、基本满意(≥60分)和不满(<60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患者数目×100%。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借助先进的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所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严谨的处理与分析。对于计量类和计数类的实验数据,分别采用了校验和t校验进行验证。这些数据的结果,我们以百分数(%)和平均值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进行专业表述。P<0.05意味着有关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在护理之前,两组在HAMD和HAMA两个反映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在HAMD和HAMA两个反映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方面均较护理之前有了大幅度减小变化,并且研究组改变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组别

HAMD

HAMA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34)

96.07±7.32

25.72±6.23

39.55±5.84

16.79±5.02

对照组(n=34)

97.06±8.32

36.11±7.14

38.92±5.62

20.18±5.26

t值

0.099

7.322

0.143

8.536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在护理之后,观察在情感、生理、功能、家庭/社会几个反映生命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分别为(19.55±2.97)分、(20.85±2.75)分、(23.05±2.85)分和(22.20±2.68)分,FACT-G总分为(86.92±8.77)分,均比对照组的(11.08±3.12)分、(14.62±2.04)分、(15.62±2.36)分、(15.44±2.28)分和(66.91±8.51)分显著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情感情况

生理情况

功能情况

家庭/社会情况

FACT-G总分

研究组(n=34)

19.55±2.97

20.85±2.75

23.05±2.85

22.20±2.68

86.92±8.77

对照组(n=34)

11.08±3.12

14.62±2.04

15.62±2.36

15.44±2.28

66.91±8.51

t值

16.213

11.104

10.165

8.141

8.2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显著大于对照组76.47%(P<0.05),详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n=34)

20(58.82)

13(38.25)

1(2.94)

33(97.06)

对照组(n=34)

10(29.41)

16(47.06)

8(23.53)

8(76.47)

4.438

P值

<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大众生活习惯改变,房颤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等优势。但是在术后需要持续服用抗凝或抗心率异常等类型药物,如果房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那么就容易诱发并发症或疾病复发等风险。通过给予连续护理干预,能够在患者住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在本研究中,在护理干预后,两组在HAMD和HAMA两个反映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方面均较护理之前有了大幅度减小变化,并且研究组改变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情感、生理、功能、家庭/社会几个反映生命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显著大于对照组76.47%(P<0.05),这充分反映出连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通过给予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伴有的抑郁与焦虑情绪,提高生命质量与临床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矛盾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席小立,问芳芳,李军,等.PDCA循环护理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NRS评分及疼痛管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8):1316-1317.

[2]崔玲.全面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6):177-178.

[3]侯海妮.标准化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冷冻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3,38(20):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