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探讨

贺晓红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探讨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情况,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语言运用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迎合教育发展趋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时,应在革新课程模式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语言的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也可以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支持,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改发展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逐渐发生变化,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语言的运用思路,既要时刻围绕学生主体运用语言进行引导、启发与提点,也要根据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阶段选择运用合适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时,应顺应新课标调整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教学语言,同时强调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性,利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体悟语文文本的内在思想,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同时,教师应重视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以教学语言支持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1)科学性要求.教学语言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工具。科学性要求,就是指教学语言应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应适应班级学生的特点,遵守语言规范,简洁明确,具备启发性、引导性。这些既是对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科学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应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反复重复话语,控制语言表达形式,尽量不出现口头语病与无意义的插入语。教学语言应体现出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语言的措辞应规范、严谨,语言表达应清晰、有逻辑,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与启发下,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2)人文艺术性要求.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应契合语文学科的人文艺术特点,兼顾语言的艺术与学科的审美。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课堂中运用教学语言,即使不能做到字字珠玑,也应追求句句精妙,段段深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备人文艺术性,能够促使课堂更加生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策略

2.1增强语言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增强语言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兴趣和需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例如,通过观察、交流、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计划。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引导他们拓展知识面;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这样,教师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1)实践探究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涵盖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实践探究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2)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这些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学科竞赛活动还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3)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3丰富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分组合作与个性化指导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需注重创设情境、推行分组合作以及实施个性化指导。这样既能增加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创设情境是丰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一个真实或虚拟的世界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诗人笔下的意境;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其次,分组合作是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还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结语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学语言的灵活运用不仅是落实新课标的主要措施,也是加强课堂引导、支持学生自主探索与独立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教师要想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及时转变教学语言的应用思路,还应立足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环节及其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内容、语言角度,发挥语言技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堂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邹健.高中语文课堂情景式教学语言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

[2]魏海霞.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探讨[J].读写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