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景观改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3

浅析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景观改造为例

佘正东

南京筑城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与教师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功能性强的景观节点更有利于在校师生工作与学习,同时景观绿化的丰富也可以给校园带来美好的环境,给人心灵带来宁静的氛围,同时视觉上也享受着景观带来的美感,让人们能减轻工作与学习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校园环境的关注也在增加,不单单关注于学习教室的种类,设施的完善,而是更希望能拥有美丽的校园风光。

【关键词】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对于校园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校园景观环境作为学生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也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校园建设中,旧校区的景观设计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代学校的需求,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和更新。为了提高校园环境品质和景观水平,需要注重校园景观的独特性和现代感,从而发展校园景观的价值,突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满足当代学校景观需求的基础上,推进校园建设的全面提升。

  1. 我国高校校园景观绿化演进

从清末民初至今,我国一直在发展高等学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新中国建国之前我国高校校园的建筑风格偏向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或是采用中国古典元素结合当时西方风格的建筑,而这些大学的景观建设,也是基于校园规划而进行的。而景观则以中国古代传统园林风格为主,受传统园林文化的影响,注重翠竹幽径,建有假山、水体、琼楼玉宇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园林景观,空间与竖向层次也教为丰富,如在假山之上建设亭,在水体边建设船舫或水榭,形成了以山水园林为代表的园林文化风格。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高等学府建设受到苏联影响,建筑风格为苏式建筑,校园的规划与景观的布置也是以大节点布置,如大广场,笔直主干道,植物也以高大笔直松树、柏树、杨树为主干树种,搭配修建整齐的灌木绿篱,使得景观与建筑风格统一,形式也较为简洁,也更偏向当时的“现代”风格。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校园景观也随之改变原有“整齐划一”形式布局,校园景观开始大力发展更加细致的硬质景观节点,在各个建筑之间建设休闲空间节点通过各种游步道串联。绿化方面现在注重扩大视野,取消近景绿篱种植草坪、麦冬、四季花卉配合大乔木等绿化种植形式。不但在景观节点注重建设也注重在校园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建设,融入学校的文化传统。

  1. 校园景观改造规划设计的原则
    1.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针对大学校园设计中无论是新建校园的景观设计还是老校园的改造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景观节点要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设置的景观园路、广场、节点、绿地以及其余景观设施要能满足学校的教学与管理的功能需求,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和设计实用的景观。为了满足师生使用需求,应该选择合适的设施和材料,确保校园整体的美观。例如在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改造项目中,现场以沥青车道与人行通道以及大面积的闲置绿化空地为主,原校园景观节点上供校园师生在闲暇之时休息活动交流的空间较少。在改造之时通过部分绿化打破原有节点方正形式,增加铺装形式种类,增设休闲木平台,增设卡座或与花池结合的坐凳,使得师生可以有“停下来”的互相面对面交流坐下歇息的空间。另外部分宿舍改造之时发现宿舍区只有大面积的可供停放自行车场地。在改造之时为了满足学生可以有晾晒被子的空间,将部分硬质铺装上增加金属晾晒架,满足居住学生需求。在宿舍区中也增加塑木平台与坐凳,提供给开学季接送学生家长休息等待的场地空间。现场原绿地之上都有400毫米高花池,将行人与自然绿化隔绝开,改造之时打破现有花池景观,改为平地绿化,活用石材收边,或用金属不锈钢收边,或用砾石铺装收边,使得其更加活泼,也使得行人更加亲近绿地景观。

2.2注重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每个学校都会对自己的历史与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各个学校为了表达自己独有的文化理念采取多种形式来表达,例如人物雕像、历史大事迹景墙、重要事迹表地刻等,这些校园文化通过景观的形式结合学校总体布局直接展现出来。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改造之时在校园中心区域尚贤楼中心景观广场上新建竺可桢先生雕像,以此纪念气象学的“一代宗师”,弘扬他严谨治学精神与气象报国情怀。

2.3整体性和延续性原则

在设计场地中建筑永远是最重要的,景观的风格一定要同周边建筑风格对应,保持一致,还要维护现有的景观氛围,依据现有景观加以改造,使得其功能性更加充足,尽量多的体现景观细节,便于给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在进行校园改造之时要合理的选择与取舍现有景观。如南信大藕舫园节点改造,周边建筑屋顶偏向中式,而现有的藕舫园仅是由一圈简易栏杆围绕的中心水池,池中为一座中式景亭,周边有一座混凝土廊架。现有景观与周边建筑风格接近,保留现状主景观,将简易栏杆更换为具有厚重感的石材栏杆,增加亲水挑台并在树荫下增设坐凳。藕舫园西侧为信息教学楼,而节点西侧却为高花池从而阻隔人员与景观之间的交流,便将花池改造为草阶,吸引人员进入此处。现状亭廊出新修复,保留在廊架之上生长良好的紫藤,并在周边绿地补植部分草花渲染此处节点。为了能更好体现出藕舫园中式景观,在节点东侧新建中式花窗景墙用来阻隔沥青车道。改造之后不但保留原有风格的整体性,也改进了功能性实用性。

  1. 高校校园景观布局与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部分建立时间较长的大学校区对于现在的景观来说存在诸多设计不合理,管理缺乏科学性与规划缺少重点。

3.1缺乏合理性的校园景观布局

合理的景观设计与规划对于校园的美好环境来说至关重要,不但能给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舒适环境,也能够给学校带来美感。当前许多高校老校区的景观布局存在着明显不合理之处。以改造前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其一,校园主要通行道路为一级道路,东西向贯穿整体校园--正气路与万象路,将学校东中西三苑区域串联,北侧正气路与学校主入口被范仲淹广场阻隔,南侧万象路被宁六公路阻断,此外校园缺少南北向的一级道路。校园中二级道路设置较为细碎,连通性差,数量多且宽度不一。此外一级道路两侧人行步道宽窄不统一,道路铺装形式、材料与色系也不统一,有面包砖、有石材、有道板砖等。其二由于学校建校时间较久远,学校内建筑整体布局较为凌乱,缺乏系统的统一规划,每个片区内宿舍楼、生活服务楼、教学科研楼、体育设施等交错布置。校园内标志性建筑不突出,东苑建筑类型较为齐全,中苑区域功能性建筑布置混乱、密度高,西苑建筑功能相对单一。对于景观场地来说缺失师生人员的户外交流空间,休闲空间以及娱乐空间,学校中大部分空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景观利用,现场仅仅是杂草地。另外校园中的大水系景观也没得到较好利用,缺乏亲水步道与自然的互动景观。整体来说东苑景观与绿地面积大且规整,中苑景观面积细碎且较小,西苑绿地自然散乱仅仅是建筑周边一圈布置一些绿化隔离带。

3.2缺乏科学性的校园绿化管理

目前,由于校园不断发展,校园内的部分植物的景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由于部分学校的历史悠久,学校在对绿化方面的日常管理中也采用老的思路,增加植物绿篱,或大面种植绿篱模纹。绿篱在日常维护上较为方便,只需定期修剪,但植物的多样性观赏性便受阻,降低了整个景观的美感。如果没有多样的植物组合,校园的景观就无法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校园景观的整体观感变得单调乏味。其二,部分灌木或绿篱植物受到生命周期影响,植物生长旺盛,缺乏修建于维护。或者因为以前景观绿化设计原因,习惯与在道路两侧种植绿篱,植物在多年的生长中长势良好,觉得修剪或移除可惜,导致道路两侧绿篱植物越长越高,逐渐阻挡景观的视觉感,影响到行人的视觉感官。虽然道路空间够宽,周边也有大的绿地但总感觉视界狭小,不够通透,阻挡视线的穿透。

3.3缺乏系统性的校园景观绿化规划

在景观绿化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校园各区域的功能特点,对于不同区域的花草绿化设计,需要考虑它们的功能特点,为宿舍区域选择具有舒适感和美观的植物,为教学区域选择绿化能够降低噪音和提高空气质量的植物,为休闲区域选择能够吸引人们目光和充满活力的花草等。以确保校园环境的美观和宜人。针对缺乏系统的校园绿化规划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加强对校园环境绿化的规划和设计,将花草和植物分类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并加强维护,同时推动校园绿化建设项目的开展和推广,可以有效提升校园环境美观度,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质量和舒适感。

  1. 高校校园景观改造的方法及措施

4.1进行校园景观现状调查

经过详细的调查、汇总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校园景观的现状与布局,校园的东区主要为行政区与体育馆为主,景观大部分为体育场周边与行政楼前广场,另外皆为部分宿舍宅间景观区。校园中部地区以教学区为主,大部分教学楼皆汇聚于此。较大面积的景观区为尚先楼前广场,藕舫园,长望塔,范仲淹广场周边,以及图书馆前广场。其余景观区布置在宿舍宅间与周边,另外还有部分荒草丛生未“开垦”区。校园西部地区以自然景观为主,校园主要水系与中心岛屿皆在此处,校园大部分宿舍区也建设在此处。另外校园主干道缺乏易形成氛围的绿色大道,园路铺装也较为随意没有整体设计。

4.2开展校园景观整体规划设计

在学校的发展中,校园景观绿化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学校园的根本宗旨是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而这种交流不仅限于人与人的交流,还包括人与环境、自然、雕塑、场所等直接的即兴交流。要打造景观的交流休闲空间和文化绿带,为校园师生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校园规划、景观设计、节点打造、生态融合四方面的创新,打造一个宜教宜居的文化校园。

利用户外场地举办各类活动,为师生打造开放的交流空间,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户外活动场所。如在老校门文化节点、食堂周边小广场、宿舍区休闲节点、图书馆周边共享花园、水系周边休闲绿带等。

因地制宜创造更多交往交流空间,营造生动活跃的校园氛围。利用现状闲置建筑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4.3重新打造校园整体景观效果

在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整体景观改造工程上,重新设计节点。贯穿校园东西向的主干道万象路上重新铺设3米宽人行道铺装,将现有面包砖与道板砖更换为灰色系石材铺装。在保留现状法桐的基础上在临近沥青道路的人行道两侧各增加一列高4米早樱,可形成长约1.5公里长的樱花大道。在校园中区上将具有象征意义的老校门与尚先楼之间广场上,通过移除拥堵视野的绿篱及灌木植物,打开行人视线,扩大周边视野,在保留几株现状大乔木基础上重新铺设草坪,形成孤植大乔木的效果,并增设部分坐凳,将其设计为尚先楼广场交流空间。尚贤楼东北角落现状水杉林处通过铺设木栈道增加木座椅与补种二月兰形成“水杉漫步”节点。将尚贤楼以西的较为破损的中苑体育场进行重新设计,将原跑道场地改造为具有百米跑道、七人足球场、篮球场、轮滑极限活动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将中苑食堂前凌乱小绿地与花池拆除,统一铺设石材铺装与塑木铺装,通过成品花箱分割增设成品家私形成“交流卡座区”。校园中部的图书馆前广场硬质铺装面积较大,显得生硬,在设计中增设部分绿化空间,软化硬质铺装效果,通过种植大银杏树与高大的图书馆建筑遥相呼应。在图书馆两翼荒废的绿地上进行重新设计,打造新中式枯山水景观,在枯山水砾石中增设校内名人石柱,雕刻以往学校的名人事迹,增加文化氛围。在“见山园”北侧无患子林中,增加林下步道与休息场地,便于师生享受林下悠闲生活。合理利用西区现状水系自然景观,在水系周边自然驳岸旁补植柳树并通过入水台阶形式在驳岸出增设木平台,或一草坡与栈道入水为主增加亲水平台。并在水系两岸周边铺设环水系亲水游步道。水是具有灵动性的,当人们接近水体之时,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舒畅。西区为主要的宿舍区所在地,西区有个较大的体育场,无论学生在课余之时来此运动或周末之时进行的体育比赛或下课途径宿舍区之时都会经过此处。合理利用体育场旁闲置空地,将其改造为便于西区学生生活的集装箱商业集市,也可在小商业广场上举办社团交流活动。在其周边保留现状常绿大香樟,补种开花及叶色树种,形成林下自然花海效果,空间的转角处增加银杏等色叶植物组团。

  1. 结语

在校园景观改造中,首先要注重现场环境分析,应该充分考虑使用人群需求,根据他们实际需求进行改造和提升。新的校园景观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还要有美观性和创新性。为了更好满足使用者需求,应在校园景观改造前后加强与使用者沟通,听取他们意见与建议,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校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卢婷.浅析高校校园景观绿化改造[J].花卉,2021(12):26-27,30.

[2]王宜军,曹磊.中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与实践探索——以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6):163-167.

[3]刘欣玲.高校校园景观改造探析[J].科技视界,2015(23):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