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康复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后期康复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孙利  莫东平通讯作者

峨眉康复疗养中心   四川 峨眉山 614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后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抽签法分组,探究组采用后期康复护理,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康复评分(NIHSS、ADL)。结果:护理前,探究组康复评分(NIHSS、ADL)相比基础组,差异小(P>0.05),护理后,探究组康复评分(NIHSS、ADL)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期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加速疾病康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后期康复护理;生活能力

脑梗死为临床高发的脑血管病,此疾病占据脑卒中70%。高原地区的高海拔、低氧环境容易引起体内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同时,生活在高原的人们大多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因此,出现脑梗死的概率较高[1]。已有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主动、有效的治疗可以加快其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后期康复护理,分析对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效果,本文对于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后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本院自2022年2月到2023年4月抽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满足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有健全听力功能。排除标准:认知功能损害者。采用抽签法分组,分成基础组与探究组。探究组由48~77岁的男22例、女13例患者组成,平均为65.32±1.37岁。基础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平均为65.42+1.32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P>0.05,差异小,可比较。

1.2方法

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

探究组应用后期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护士要与患者构建和谐关系,耐心地聆听患者的声音,引导患者宣泄内心负面情感,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提高患者对病情康复信心。②术后吞咽功能康复:术后吞咽功能下降是脑梗死后常见症状,由于吞咽功能的损害会对患者的饮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营养不良、误吸、肺部感染甚至是窒息等。采用冷冻压舌板对患者舌表面进行轻柔按摩,以达到促进舌肌收缩、诱发呕吐反应的目的。用已冷冻的长柄棉棒触摸咽后壁及腭舌弓区,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口腔机能。引导患者做舌颈部体操,帮助其康复。同时,也可以对颈部的肌肉进行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吹蜡烛,吹口哨,做缩唇和笑容等,提高舌肌功能。采用开、闭两个动作促进口唇周肌的收缩。训练患者模拟吞咽过程,加强面颊肌和口轮匝肌的活动间隔。③肢体功能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也会逐渐变得僵硬,最终出现瘫痪。所以四肢功能运动可以预防或治疗肌肉的收缩、僵硬、改善血液循环。身体功能康复训练的主要方式有:在医护人员或家人的协助下,患者可以做四肢各关节的屈伸、旋前、旋后积极锻炼,引导有知觉患者实现积极活动肢体,如患者能够在医护人员辅助下站立行走。

1.3观察指标

研究指标:采取NIHSS评估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度,分数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ADL评估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高为日常生活能力好。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2.0软件对后期康复护理进行统计,康复评分(NIHSS、ADL)以()表示,通过 t检验,得出 P<0.05的结论,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探究组、基础组NIHSS、ADL评分差异小(P>0.05),护理后,探究组NIHSS、ADL评分对比基础组,有差异(P<0.05),见表1所示:

1探究组、基础组护理前后康复评分对比;分

组别

NIHSS评分

ADL分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探究组(n=35)

11.35±0.22

5.25±0.47

32.62±2.74

42.14±1.45

基础组(n=35)

11.42±0.17

7.55±0.48

32.13±2.47

32.12±1.64

t值

1.4895

20.2548

0.7858

27.0793

P值

0.1410

0.0000

0.4347

0.0000

  1.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突然,病程长,并发症多,术后功能恢复缓慢,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的疾病[2]。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恢复存在一定风险。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对此类患者实施后期康复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逐步恢复,需要长时间、系统性的进行,要有步骤的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要由容易至困难、由简及繁、由低至高,由轻至重,循序渐进,使患者逐渐习惯锻炼内容及强度,提高患者自身功能。遵循着科学的方式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尽可能地让患者最大程度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尽早重返家庭和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前,探究组、基础组NIHSS、ADL评分对比,对比差异性较小(P>0.05),护理后,探究组NIHSS、ADL评分相比于基础组,有对比差异(P<0.05)。

综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后期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贾慧.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 39 (03): 217-219.

[2]李萍. PDC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 14 (02): 122-127.

[3]林兰姐, 林美苏.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价值[J]. 吉林医学, 2024, 45 (02): 4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