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庆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 2

2024年安庆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在幼儿游戏中浸润礼仪文化

徐永娟

望江县华阳中心学校  246200

摘  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推挤和争抢的问题,怎样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浸润礼仪文化、挖掘游戏教学中的独到教育价值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在幼儿游戏中浸润礼仪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游戏;礼仪教育;礼仪文化

引  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认为幼儿游戏能够引导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学习知识、收获成长非常关键。游戏教学是颇受幼儿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享受游戏的乐趣,也能体验到各种角色的不同,感知社会上不同人职责的所在。在幼儿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美好的礼仪文明也有其独到价值。因为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就是生活的缩影,也是经验的体现。对教师而言,在游戏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契合幼儿的学习习惯,也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幼儿游戏中的礼仪问题

(一)教师方面

在目前很多幼儿园中,对于如何开展幼儿游戏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很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认为,游戏就是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幼儿的方式,因此其中开展其他的教育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另一种观点则是,太过于关注在游戏中融合其他教育内容,不管开展的教育内容是否契合游戏,都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呈现,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幼儿园游戏教育的开展意义不高,甚至于存在表层化的问题。

(二)幼儿方面

对幼儿来说,游戏学习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很多幼儿对于五彩斑斓的图画、各式各样的玩具充满兴趣。他们也非常乐意融入到游戏教学的环境中,但是在游戏教学中,不免会出现因为争夺某一个玩具而出现争抢吵架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幼儿之间的关系会变得非常差。甚至于还有一些幼儿在结束游戏教学中会说不喜欢某个同学,因为他和我争玩具了。这种情况本身就是没有注意到游戏教学中的礼仪教育所产生的问题,幼儿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且没有较多的为人处事的阅历,他们也很难将礼仪融合到游戏中,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说,在幼儿方面,一旦被游戏吸引,他们也很难顾及讲文明、懂礼貌,也很难开展礼仪教育。

二、幼儿游戏中礼仪文化的意义

(一)游戏礼仪文化符合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根据心理学研究,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经历三个基本环节——通过情感转化成认识并落实于实践。幼儿各方各面的礼仪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加深情感,提升认知,巩固行为,并且最终得以内化,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在游戏中不仅能收获快乐,也能交到朋友,学到知识,在学前教育中,礼仪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出恰当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游戏营造教育情境,能够让幼儿学以致用,并且自然展示所学习的礼仪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于他们日后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游戏礼仪文化促进了幼儿的学习成长

在当下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教育中礼仪行为培养是关键要素,对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幼儿天性活泼,将游戏应用在教育领域,本身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一些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于传统的课上学习和理论学习能力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就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融合到游戏过程中,在愉快地开展游戏的时候就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幼儿都愿意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让幼儿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幼儿的行为修养,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引导幼儿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信号,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且知礼仪懂礼仪,真正将中国的文明礼仪精神传承和发扬起来,让幼儿受益终身。

三、幼儿游戏中礼仪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找到游戏礼仪的载体

环境给幼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时,活动区域的划分、区域空间大小、游戏材料等条件,都会影响幼儿在游戏中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因此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了解特定游戏环境给幼儿带来的影响。在具体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尽可能选择令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活动空间,游戏材料等,让幼儿在浓厚兴趣的驱动下,更踊跃地参与。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适当对热门区域的空间进行拓展,增加活动区域内游戏角色、材料的数量。考虑到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拥挤、争抢等情况,还需要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后,加强对幼儿的监督和指导,在创设良好环境的基础上,让幼儿养成有序参与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通过不断丰富游戏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互相交往,达到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在幼儿游戏活动中

非常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墙饰引导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在教室内开辟一片礼仪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墙上画着笑脸暗示幼儿见到同伴的时候要主动微笑,主动打招呼画一个小朋友做着的动作,说明如果有事相求要先说也要主动表示感谢。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读儿歌、做动作的方式,提前加深思想认知,尤其是一些幼儿,在遇到各种玩具的时候就非常兴奋,也容易出现争抢的问题。就是可以通过讲文明,懂礼貌的儿歌来引导幼儿,互相谦让,相互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游戏环境。

(三)构建多元的游戏情境

教师需要构建多元的游戏情境,并且在游戏情境中尽量引导幼儿多学习各种各样的文明礼仪,才能引导幼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幼儿的游戏内容众多,那对于很多幼儿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是学会怎样为人处世,学习怎样和他人交流。教师可以构建多元的游戏情境,在情境中让幼儿一点一点地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提升自身的文明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认知,在游戏中也能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如幼儿在表演类的游戏中,往往会为了角色、道具出现争抢,这时教师就应及时介入指导:小朋友们,想要表演得好,最重要的是需要别人为你做些什么?”“如果大家都需要这个角色,我们还能完成这次的游戏任务吗?随后和幼儿们一起商量怎样分配角色,通过适当引入问题吸引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充分认识到要想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大家的协商、密切配合,只有严格遵守文明礼仪规则,才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礼仪文化是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顺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内容。礼仪对于幼儿适应学习和发展,融合到社会中有着深远的作用。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礼仪问题,突出礼仪培养。加强礼仪文化认知,能够引导幼儿控制情绪、规范行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但菲,朱闪闪. 《基于田野游戏促进乡村幼儿交往礼仪养成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某乡村幼儿园为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8期.

[2]吴海辉.《在幼儿游戏中浸润礼仪文化》,《幸福家庭》,2021年第22期.

[3]张凯芸. 《游戏中习得礼仪,细节里做出精彩——幼儿自主进餐游戏之规则意识培养》,《才智》,2020年第21期.

[4]林云霞.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礼仪教育》,《儿童与健康》,2019年第02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