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建筑施工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融合策略

张锦芳

湖北中诚信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合同管理涉及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方面,能够确保项目双方之间的权益得以保护;工程造价管理则包括成本控制、开支管理、费用结算等,能够综合控制施工项目的经济成本,提高效益。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最终目标和方向也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过有效融合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共同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建筑施工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融合策略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在当今建筑工程领域,建筑施工合同和工程造价管理的融合已成为提升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项目需求。因此,通过将建筑施工合同与工程造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的高效流动以及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提升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在建筑项目中,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而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对项目各个方面的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和监督,可以确保项目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完成。通过对各项费用的合理预算和严格执行,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的问题,从而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质量。成本与质量密切相关,合理的成本管理可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通过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成本节约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保障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工程造价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进度控制。在建筑项目中,时间是成本,而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对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合理预算和计划,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的进度。通过对各项工程活动的成本和时间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延误的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避免造成额外的成本和资源浪费。

2、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项目中的挑战

成本预测和控制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挑战。建筑项目有许多外部因素会对成本产生影响,比如材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政策法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给成本的预测和控制带来挑战。特别是在大型综合性建筑项目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更加复杂,可能导致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受到挑战。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和挑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项目管理也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对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的精准度以及信息安全问题都是当前工程造价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成本控制的困难也是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在建筑项目中,由于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复杂的层级结构和不稳定的市场情况,使得成本控制变得尤为困难。项目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偏离原本估算的成本,导致成本控制难度增加。

3、建筑施工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融合策略

3.1强化合同约束下的造价管理

强化合同约束下的造价管理是建筑项目中关键的管理环节,其有效实施对于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至关重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合同作为各方之间约定的法律依据,合同约束下的造价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工程周期。合同约束下的造价管理需要明确各方责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文件中,必须清晰界定各参与方的权责,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投资方、施工方、监理单位等主体在签署合同时,应明确各自的权益要求和履行职责,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补救措施。这些约定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造价管理实践。合同约束下的造价管理需要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来有效约束各方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合同条款来规范造价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工程变更、支付管理、索赔管理、风险管理等具体内容。通过强调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佐证要求、备忘录的书写、报批程序的规范等方式,进一步约束各方行为,确保造价管理能够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合同约束下的造价管理还需要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来保障合同的有效执行。这包括建立合同管理团队、明确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合同管理团队应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合同管理能力,负责合同文件的起草、订立、审批、变更和执行等各项工作。

3.2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管理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是信息化技术在融合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可以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实现合同管理和造价管理信息的统一收集、处理和分析。通过信息化平台,各个部门可以实时共享合同信息与造价数据,实现跨部门和跨项目的信息流畅,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并及时作出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准确性。信息化技术在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和数据分析。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现合同条款的自动识别与解读、合同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及预算成本的精准预测和风险评估。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智能化分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现状、各项费用情况,快速响应和调整,降低管理风险,在整个施工周期中更好地掌握项目的控制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加强合同约束下的数据管理与归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电子合同管理系统和造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记录与备份,防止信息丢失和篡改,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这有助于解决传统合同管理和造价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信息散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3.3预算管理与合同约束结合

预算管理与合同约束的结合需要在合同中明确定价约束。合同文件中应明确规定预算的编制标准、变更审批流程、支付方式和计量结算标准等内容,确保在合同约束下严格执行和控制预算。结合预算管理与合同约束需要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由专业的造价管理团队负责预算的编制、监督和调整,在合同运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超支问题。预算监督机制应与合同约束相结合,将合同约束的条款纳入到预算的监督管理当中,确保双方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职责和义务。在合同约束下结合预算管理还需强调变更管理。合同变更是建筑项目中不可避免的因素,预算的变更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和合同履行。因此,在合同约束下,需要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机制,将合同约束与预算管理相互衔接,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准确性和透明性,避免因变更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和纠纷。要结合预算管理与合同约束还需健全支付管理制度。在合同中明确支付进度、支付方式、支付标准等相关规定,将预算约束与支付管理紧密结合,避免资金使用的过度或不足,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转和资金安全。通过严格执行支付管理制度,使预算控制和合同约束更加有力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确定清晰的目标和指标、灵活运用多方案和不平衡报价方式进行投标报价、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与合同管理的信息系统、强化跨部门沟通协作等融合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绩效,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促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俊英.建设项目工程在施工合同签署至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浅析[J].建筑与预算,2020(09):18-21.

[2]吕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及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营销界,2020(04):165-166.

[3]王亚平.浅谈工程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34):181-182.

[4]靳娟.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解析[J].营销界,2019(3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