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应用

李静静

天津万事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1900

摘要:智能建造是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从而实现智能化、智能网联化、精益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智能施工方法。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智能建造已成为建筑新技术应用的热点和未来趋势。将智能技术与传统的建筑工程方法相结合,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基于此,本文后续就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应用展开详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市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和运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手中的好项目越来越少,利润空间也非常狭窄。要进一步挖掘项目的利润率,不仅要想办法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还要想办法通过现场管理提高生产力、降低项目成本。这是企业创造效率的好方法。然而,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真正减少浪费、从管理中寻求利益方面,仍有很大潜力。挖掘现场管理潜力可通过组织变革、精益管理、数字转型为抓手,使三者形成企业管理转型的一体三面,其中组织变革是根本动力、精益管理是核心理念、智能建造是坚实基础。

1 智能建造技术

智能建造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工具、设备和软件,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其特点包括信息化、智能化和协作性。信息化是指通过建筑信息建模(BIM)等技术整合和共享施工信息,而智能化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协作性是指利用协作工具和平台,实现项目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智能建造技术可以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进行分类。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化和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建筑主要应用于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工程智能化主要应用于桥梁、隧道、道路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装备制造智能化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制造和控制系统。

2 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

2.1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在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中,要建立系统的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并集中存储最重要的数据;其次,在建筑工程中,每个部门和单位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和数据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并在分类后存储。数据库建立后,要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在数据库维护过程中,要将新出现的数据和已有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同时也要对原有的数据进行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2 大数据技术

从工程建设初期的规划和方案设计到项目后期的实施,都会产生大量与成本、建筑、施工和技术相关的信息。这些不同形式的信息积累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主要信息媒介。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挖掘这些信息,为项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基础[1]。因此,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物周围的人口密度、居民来源和人员流动,对商业、居住的空间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成为对建筑进行选址的有效性的依据。在运营阶段,利用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对运营进行预测、预警、规划和引导,确保运营的安全性。

2.3 智能识别技术

施工人员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人员管理中,施工单位在进行现场施工作业前,应根据当地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指导现场施工人员穿戴安全设备,正确使用施工工具和机械。为了确定施工人员是否接受过三级安全教育和相关的岗位培训,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智能识别技术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扫描,从而确定在进入现场之前是否接受过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以及特种作业工人是否有资格工作。一是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验证施工人员的身份。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与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进行匹配,确保只有合格的人员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二是在施工过程中配备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人员佩戴的安全帽进行检测。因此,系统可以识别是否有人未佩戴安全帽或佩戴不当,如安全帽未固定好、被翻起等情况,并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通过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并结合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2.4 互联网技术

为了提高现代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沟通平台。在信息管理方面,加强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加强与业主的沟通。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工程进度的动态管理,还可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在互联网技术下,施工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给相关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项目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在线交流,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了解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沟通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通过互联网技术沟通平台,可以将各个部门和单位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使整个项目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更加顺畅高效。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网络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对建筑项目进度的监督管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

3 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应用

3.1 数据整合

智能建造技术可以集成包括设计、施工、质量检测等各个阶段的建筑工程数据。这种数据集成有助于决策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项目状态,减少信息孤岛,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率。例如,在一般建筑工程的工程设计阶段,可以使用智能建造技术进行施工图的可行性测试和设计测试,确保设计的工程方案能够用于实际施工。这也是智能建造技术设计相对于传统设计的优势所在。一个典型的体现是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Revit建筑数字碰撞模拟验证功能。施工单位可以将图纸中的建筑设计信息、结构信息等集成到数字模型中,分析建筑力学结构是否具备科学性,并生成直观且全面的建筑设计数据库,使各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并且在实际建造前发现方案潜在的设计问题。

3.2 项目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主要应用于BIM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可以实现施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和优化。在项目初始化阶段,通过使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可以提前识别现有的设计缺陷,并及时进行优化。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协助施工过程的调度、进度监控、质量控制、变更管理等方面,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2]。施工完成后,BIM技术仍然可以用于维护和管理,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优化。在施工阶段,物联网技术可用于实时监测,及时预警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同时,物联网可以进行建筑设备监控和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进行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维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通过创新应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提高安全性等方面带来显著的优势,还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和应用智能建造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淑桃. 工程建设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应用 [J]. 建筑经济, 2021, 42 (04): 49-52.

[2] 刘文锋. 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J]. 建设科技, 2020, (24):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