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的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2

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的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杨舒闲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中学 (云南 昆明) 650503

摘 要:教师个人资源(师本课程)的共享与开发对于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改革非常重要,在这一改革浪潮下,行动研究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我们以知网数据库作为文献的主要来源,从文献的发表时间、数量及内容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几年来,研究者们积极探索师本课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师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个人课程资源的构建,师本课程的研发实践与价值反思等。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存在着研究方法不足、平台不足、实践研究不足等突出问题,尤其对高中物理的研究相对不足。目前,对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的行动研究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师本课程;行动研究;共享与开发

一、研究背景

在教育快速的发展和变革下,无论是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更新变化、社会对学生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还是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到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的角色转变,都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创生力。通过各种途径想办法提高教师的能力是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名师工作室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创新形式,在推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教师个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路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全面工作的品质提升,本文将系统地归纳并梳理相关的研究进程和核心成果,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通过行动研究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教育教学“质效”的全面提升。

二、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的行动研究没有系统的,本文主要对关于师本课程的探究:

国内较早出现的是与“师本课程”相关的“师定课程”的概念,1998年由教育社会学学者吴康宁教授提出[1]。他认为:无论从教师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来看,还是从教师的知识水平抑或个性差异来看,教师都不可能完全“忠实地”传递作为法定知识的课程内容,而是多少会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与加工,这就是教师的“课程重构”。吴康宁把经过教师重构后的课程称为“师定课程”。师定课程的概念强调了教师对课程的“重构”,指出了这种重构的基本方式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与加工”,这对师本课程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启发与引领作用。以“师本课程”为主题在知网上共搜索出218篇文献,通过计量可视化总体趋势分析,研究高峰期2014年至2018年。目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研究者朱爱华2017年的《师本课程的研发实践与价值反思》[2]在师本课程研发实践基础上,探讨了师本课程的概念特征,并对师本课程的价值进行了反思:从任务驱动到价值认同、从线性思维到结构思维、从技能提高到素养生长。师本课程不仅可拓展与深化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赋权增能,即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与自觉。基于学校平台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但他研究的是小学语文,为我们去研究高中物理做出示范。

研究者戴志群2006年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个人课程资源的构建》[3]中提出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教师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他提出的六条基本途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经历去总结归纳,效率有待提高。若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老师们共享个人资源,将大大提高效率。

研究者马博凝2013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师本对话”问题探究》[4]中提出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应从注重完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贯彻新课程的知识观方面来提升自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实施“创生”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以规范性框架为支撑,贯彻新课程的教材观。他以“师本对话”为主线,理论探讨了师本课程的构建,缺乏行动研究。

研究者高修军2018年在《小学语文师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关键点》[5]中提出师本课程是教师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从宏观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而师本课程则是从微观层面上着手,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班级的文化氛围、与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强大的课程活力。师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具有主题性,课程开发要有持续性。持续性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还表现为课程框架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师本课程应是学科交叉的课程,德国一位科学院院士说,未来课程的意义在交叉点上。交叉点,就是不同学科融合的地方。他从三个关键点探讨了“语文之象”系列师本课程的开发,也是理论性研究,缺乏行动研究和平台的交流。

研究者曹春果2020年在《主题阅读鉴赏式师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6]中提出师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他通过实践研究了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整合阅读鉴赏、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拓展阅读鉴赏、同一主题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多样阅读鉴赏、同一主题不同教材版本的比较阅读鉴赏,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烦琐零乱的语言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鉴赏中获得全面的、整体的、有深度的认识。将理论分析结合到实践应用中,但缺乏平台交流,该方法可能具有局限性。

三、评述

在研究方法方面,当前研究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一些研究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和个案分析,缺乏广泛的样本调查和统计分析。这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推广性不足。

实践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上,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价。尤其是在高中物理领域的研究相对不足,这可能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研究意愿有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高中物理领域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

通过名师工作室平台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开发师本课程,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让教师们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也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经验给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这有助于打破传统的课堂壁垒,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另外,该平台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让教师们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与自觉。同时,通过开展研究和实践,教师们还可以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学校的整体提升。通过积极研究和探索,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不断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人资源共享与开发的行动研究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潜力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31-332.

[2]朱爱华. 师本课程的研发实践与价值反思[C]// 江苏省教育厅. 2017年江苏省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现场观摩研讨会论文集.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2018: 5.

[3]戴志群.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个人课程资源的构建 [J]. 教学与管理, 2006, (19): 69-70.

[4]马博凝. 高中思想政治课“师本对话”问题探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4.

[5]高修军. 小学语文师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关键点 [J]. 教学与管理, 2018, (23): 24-25.

[6]曹春果. 主题阅读鉴赏式师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 (13):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