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融双优"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融双优"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

陈春花,王华加,刘燕,念黎,王芸,尹继梁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双融双优"即是指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两方面的融合与优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融双优"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融双优”;建设路径

一、"双融双优"概念的内涵解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双融”与“双优”成为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理念。所谓“双融”,指的是教师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方法与科研水平进行深度结合,形成一种互补共进的专业发展模式。而“双优”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追求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两方面都达到卓越水平,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破除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隔阂,通过跨界融合,促进教师在多个维度上的平衡成长。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集理论探索、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复合型专才。这不仅能够增强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更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双融双优”不仅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鼓励教师在教与学的旅途上不断前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的理想境界。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挑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环境强调的是全面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素养以应对挑战

  1. 教师必须具有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领域亦随之变革。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教师不仅要拥有敏锐的学习力,还需主动探索专业前沿。他们必须及时吸收新兴知识,将其融入教学之中,确保学生能够与时俱进。

一个优秀的现代教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并保持对专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以指导学生走在知识的最前沿。

  1. 教师应能识别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设计一种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的教学策略,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指导。为此,教师需要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咨询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并挖掘潜力。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比如视觉、听觉和实践操作等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

职业发展方面,则需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为他们制定适合的发展规划。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成长,使其能够在未来职场中展现自己的最大潜能。

  1. 教师要自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需要结合职业发展需求与社会各界企业及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和动态,从而能够将这些实际的需求和问题带入教学过程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直接地接触到行业现状,学习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为社区提供服务和支持,利用其专业知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双向互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教育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促进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1. 教师具备扎实学识外还应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他们需要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包括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将这些能力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研究、项目式学习、体验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和深化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师角色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向综合能力培养者和终身学习的引领者转变。这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三、"双融双优"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1.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可持续的职业成长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中来,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技能与知识的提升,还能促进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得以有效融合。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培训

为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素质,对教师要实施一系列系统化专业发展培训。包括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工作坊和互动讲座提高教师对最新教育理论的理解,工学结合、产研互补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力和素养。同时,我们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通过模拟教学场景、课堂观摩以及同行评议等手段,让教师在真实环境中磨练教学技艺。

教师培训计划还将涵盖现代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旨在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兴趣,提高其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设计一套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将教学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综合评估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表现。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旨在全面衡量和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具体执行时,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和量化的评分机制来确保公正性与透明度,同时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衡进步,实现全方位的个人职业提升。

这样的系统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还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创建一个资源分享的环境,以培养一个积极、相互支持和共同进步的教师研修共同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组织定期的教师研讨会和工作坊,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其青年教师分享最佳实践和教学策略。此外,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平台或数据库,供教师上传和下载教学材料、课程设计和研究成果,以便所有成员都能从中受益。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还能够建立起一个团结协作的教学研修环境,最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学的整体发展。

四、案例分析:成功的"双融双优"模式

以一所高职院校为案例,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协作平台,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做法不仅强化了教师与行业的联系,还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更加吻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院校推行教学改革项目,激励教师尝试创新教学法。这种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使得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成果。

学校还定期举行科研成果展,此举不仅展示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科研的热情,进而推动了科研水平的提升。这些措施共同作用,实现了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双融双优”,即在融合中优化,在优化中融合,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结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融双优"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制定、专业培训、评价体系和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可以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持。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龙昶.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

[2]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J].聂玉洲;朱海娟.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3]基于协同效应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刘爱民.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

[4]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问题及建设路径研究——基于湖南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的调研分析[J].曹康;李丹.对外经贸,2022

[5]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J].张宜蓓;冯晓灵.卫生职业教育,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