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初探

李平

重庆瑞达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和标志,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乡村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路径

引言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新的契机,促使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但乡村文化也深受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冲击。如果在乡村生活的人民群众都对乡村文化失去信心,那么乡村振兴发展也将失去文化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乡村文化兴盛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1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1.1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居民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消费模式、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依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建设及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落脚点,是城乡的协同发展、全面发展。这要求我们集中精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生态宜居,使资源在城乡均匀、自由地流动起来。但实现乡村的小康,既要求我们在物质上让农民富起来,还要在精神上富起来。所以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关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1.2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幸福生活的现实抉择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最突出、最激烈、最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其中不充分、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乡村地区。特别进入新时代以后,广大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从城乡发展的历史维度出发,乡村地区由于基础薄弱、文化衰败、经济滞后,导致物质文化诉求依旧是农村居民最重要的需求。补齐物质需求是根本,补齐文化需求是关键。推动形成文化振兴,繁荣乡村文化市场、丰富乡村文化体系、打造全新的文化生态系统是比物质建设更为迫切的工作,能够从精神凝聚、思想引领、资源转化等维度带动物质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1.3乡村文化振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举措

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推动乡风文明的发展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感,增强自身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的自治作用。积极弘扬、宣传、保护乡村文化,可以为乡村居民提升文化素养,提供精神根基。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助推经济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能够促成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发掘乡村经济的潜能,赋能产业振兴。再次是助推生活富裕。在产业振兴的基础上,乡村文化事业可以为乡村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需求,全面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这一目标。最后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乡村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可以引导乡村居民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2.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定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乡村文化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能够激发农民的文化创造活力,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坚定文化自信。在促进优秀乡土文化继承发展的同时,还能对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甄别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意义重大。为此,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千家万户,使之像空气一样融入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逐步影响他们的思维、行为,成为村民们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的文化土壤。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乡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等道德观念结合起来,同村民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乡土文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优秀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第二,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传承和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村民的文化价值观是基础。只有不断增强村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而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才能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在坚持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前提下,引导村民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使之符合社会的整体要求,教育村民树立与乡村文化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观,摒弃低俗媚俗文化,不断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首先,各地乡村可以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好人好事、家乡英雄、最美公婆、最美儿媳等评选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助力推动乡村文明之风的形成,使之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其次,要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倡议、发挥党员率先示范等活动,促进新时代崇尚公序良俗的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对不文明行为和风气,综合运用章程、公约、道德力量等手段加以规劝、约束,以此增强广大农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构筑乡村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推动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2推动数字素养融入乡村文化主体

实现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既离不开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优势,又需要推动数字素养融入乡村文化主体。村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因此,推进数字技术提升农民主体素养有利于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奠定乡村振兴的主体基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提升农民主体素养、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提供新动能。

2.3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文化体系是夯实乡村化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针对乡村文化公共服务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夏河县乡村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吸取国内其他乡村的优秀经验,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以此满足乡村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针对民族节日、民俗风情等建设活动基地以外,还需要调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设立文化帮扶专项资金,缩短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共建美好乡村。在资金使用方面,要保障专款专用、公开透明,确保资金能够真正被用于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拓宽视野,多渠道、全方位地筹措乡村文化振兴资金,鼓励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逐渐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乡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结束语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离不开乡村基层群众的努力,也离不开乡村政府部门的引导。因此,政府部门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上,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对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进行详细分析,整合资源,从构建文化基地,重塑乡村文明风气;发挥科技媒体优势,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战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全面夯实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基础,确保乡村文化振兴之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玲,施琪.破解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J〕.人民论坛,2022(04):82-84.

[2]张波,李群群.乡村文化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机制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22(03):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