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探讨

古华磊 闫学琳 鲁立民 刘卫 焦泓钰 吴楠

天津市天衡司法医学鉴定所 天津 东丽 300399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探讨认知行为治疗的意义。方法: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选择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随机方法进行5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52例研究组(认知行为治疗)比较,比较指标为治疗效率、治疗前后GSES评分、治疗前后BPR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提升;治疗前,组间GSES评分、BPRS评分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SES评分高,研究组BPRS评分高,比较差异存在(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良好,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作为最为多见的精神疾病,由于发病原因还未明确,患者的认知功能异常,所以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治疗[1]。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常规药物的同时增加认知行为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保证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得到控制。本研究选择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022年6月-2023年6月)为对象,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2年6月-2023年6月进行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组间比较,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

纳入标准:患者疾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应用过抗精神疾病药物;患者应用的药物剂量稳定。

排除标准:与患者无法交流;患者经过心理治疗;患者还合并为其他疾病。

对照组:患者性别划分为男32例、20例。年龄划分为23岁-78岁,计算平均数(45.04±0.32)岁;病程区间10个月-60个月,平均(40.56±0.45)个月。

研究组:患者性别划分为男31例、21例。年龄划分为24岁-78岁,计算平均数(45.05±0.32)岁;病程区间10个月-62个月,平均(40.57±0.44)个月。

上述信息比较差异不存在,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种类不限制,药物剂量按照氯丙嗪等效剂为标准。

研究组:认知行为治疗。(1)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能规范自身行为。(2)增加认知行为训练。基于心理诊断、心理领悟方式,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指导训练等,使患者对各个技能充分掌握,评估其中的歪曲思维,并重建认知情况,认识到存在的不良情绪、不良行为之间的关系等。(3)使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情况予以改善,和患者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改善患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正确认识药物治疗的意义,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促使患者得到有效康复。

1.3 指标判定

(1)治疗效率: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的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消除,自理功能增强;有效是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但自理功能未增强;无效是患者的精神症状未改善,自理功能无法保证[2]

(2)治疗前后GSES评分: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内容10个,分值为1-4分。

(3)治疗前后BPRS评分:应用精神病量表进行评估,分值与结果为反比关系。

1.4 统计学计算方法

以上各个数据计算方法均应用SPSS27.0软件,证明结果为统计学(P<0.05);其中的各个数值代表模式分别为(n/%)、均值(±),检验方法分别为卡方和T数值。

2 结果

2.1 治疗效率

    表1可见,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率对比,比值与统计学相符(P<0.05)。

表1治疗效率(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效率

研究组

52

30(61.53)

21(40.38)

1(1.92)

51(98.07)

对照组

52

25(48.07)

20(38.46)

7(13.46)

45(86.53)

X2

4.8750

P

0.0271

2.2 治疗前后GSES评分

    表2可见,治疗前,组间GSES评分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SES评分高,比较差异存在(P<0.05)。

表2 治疗前后GSES评分(

组别

n

GSE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2

11.34±5.02

13.78±5.02

对照组

52

11.33±5.01

12.10±3.01

T值

0.0102

2.0697

P值

0.9919

0.0410

2.3 治疗前后BPRS评分

表3可见,治疗前,组间BPRS评分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PRS评分高,比较差异存在(P<0.05)。

表3 治疗前后BPRS评分(

组别

n

BPR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2

47.23±11.02

37.24±8.32

对照组

52

47.24±11.03

44.34±11.56

T值

0.0046

3.5947

P值

0.9963

0.0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实际治疗中,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良好,发挥重要意义。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认知功能发生缺陷,容易影响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别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自我认知能力、家庭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严重缺失

[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为认知障碍,当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后,因为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自制力无法保证,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所以,临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改善认知功能十分必要。认知治疗主要对患者的认知不合理情况进行改善,优化患者的消极、歪曲思维,保证思想正确,能解决患者的不良思维、不良行为[4]。认知行为治疗是将行为学习理论作为条件,保证患者的适应能力增强,在治疗中基于药物发挥辅助作用,在增强患者自知力的同时,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确保发挥良好疗效。对认知行为治疗应用过程中,在医生和患者的合作下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解决一些问题方法,不断鼓励患者,为患者提供帮助[5]

精神分裂症因为患者的功能损伤严重,属于慢性疾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的表现特征为行为、情感、思维等障碍,属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临床分析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还不明确,认为和外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个体心理因素相关[6]。传统临床治疗主要应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这些药物尽管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优化,但面临的副作用较多,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综合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情况、心理情况、社会因素等,在为患者提供药物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加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提供的干预措施较多,对患者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情况改善良好,能降低疾病发生率[7]

本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治疗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提升;治疗前,组间GSES评分、BPRS评分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SES评分高,研究组BPRS评分高,比较差异存在(P<0.05)。结果证明,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方法显著,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逐渐改善,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帮助患者提升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自知力,在患者自身行为得到规范情况下,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治疗,有利于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但实际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时间短,因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患者认知功能缺陷,所以,需要使患者的错误思维不断消除,提高患者积极性,逐渐规范自身不良行为,保证认知行为治疗在其中的应用意义,以确保患者治疗效率提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倩茹,牛飞,李元林.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5):973-977.

[2] 徐东,武胜,王珊. 药物治疗联合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1):37-41.

[3] 薛伟静. ABC认知行为疗法、精神症状评定联合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对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1):39-42.

[4] 陆沈艳,磨丽莉,廖海岑,等.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态度、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3,45(21):3279-3282.

[5] 牛丹丹,陈玉明,庄晓伟,等. 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 中国康复,2023,38(2):124-128.

[6] 陈明,陈建,占家铣,等.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4):141-145.

[7] 任剑羽,吴亚楠,刘晶京,等. 认知-行为-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9):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