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美育的渗透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美育的渗透路径

王静敏

惠安县崇武中心小学  邮编:362122

摘要:新课标视域下,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各个学科也在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最大化发挥美育教育对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促进作用。小学信息科技作为一门以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为主的信息技术学科,在日常教学环节也要深入发掘课程教学资源中的美育元素,为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搭建平台,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美育渗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教师更好地探究美育教育的渗透路径明确的基本方向,然后结合信息科技的具体教学过程,从发现美、创造美以及评价美三个角度探讨了美育教育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美育教育

引言:立足新课程教学背景,美育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融合了许多美育教育的元素,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美育因素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互动中引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为此,在信息科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从以往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可用的教学经验,深入发掘课内教学资源中的美育元素,有序推进美育教育的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信息科技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学科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渗透。从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要求来看,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基础学科知识教学工作之外,还要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需求,切实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赋能。就当前教学现状而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育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内容,这种教育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更深层次的精神维度,通过多样化的美育教育活动,在润物无声的教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操,进而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美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立足新课改教育背景,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美育教育活动的落实,学生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美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水平。众所周知,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分为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类别,而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欣赏美的过程就是透过外部形象的感知去引领学生逐步感悟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情感,进而带动逻辑意识的提升。从这一角度而言,美育教育的落实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多元化发展,是提升学生思维意识能力的关键途径。

二、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美育的渗透路径

(一)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在信息科技的学习中发现美

在小学信息科技的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中就包含了许多美育教学的元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应当结合美育教育的实际需求,引领学生发掘课本资源中的美育元素,在丰富多彩的信息科技教学资源中发现美、找寻美。对于小学生而言,电脑系统简洁的页面以及丰富多彩的页面主页都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带来许多印象深刻的学习体验。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各种样式的字体、颜色多变的艺术字效果等都可以作为美育教育的素材加以利用,进一步丰富小学信息科技美育教育的内容,为学生美育学习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基于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这些富有趣味性和美学元素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然后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促进美育教育在信息科技课堂中的渗透。例如,在教学“绘制有趣味的图形”这一课时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熟练掌握“图章”指令和应用“制作新的积木”指令进行编程两个方面。在融入美育教育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从美术视角入手去观察和欣赏课本中所提供的素材图,在美术欣赏与美的感受中锻炼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渗透建模思想,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在有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体验之后,根据“图章”指令的相关操作要求,有序指导学生进行绘制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想象去大胆设计,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巧妙地融入其中。在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更好地发现美和感受美做好教学铺垫与准备。

(二)融入生活教学素材,在信息科技的学习中创造美

从日常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许多学生在学习电脑操作技术时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指令,但是在进行自主设计和绘制作品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如花哨有余而美感不足、设计的内容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断层等问题。基于此,在融合美育教育的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就可以从提升学生对美的表现力角度入手,巧妙地融入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化教学素材,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为更好地渗透美育教育做好铺垫,同时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多具有感染力和美学价值的作品。例如,在教学“制作电子板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自主设计环节和生活实践进行融合,将自己日常办黑板报的经验融入其中进行大胆地表现和创造。通过这些练习活动的设计,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关注学习成果整理,在信息科技的学习中评价美

在渗透美育教学的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在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作品之后,及时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整理和验收,然后借助教学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评价美的意识发展。首先,在学生完成设计作品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自评和互评活动,从设计作品的创新性、整体协调性等角度入手进行评价,让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以及整体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在教师评价环节增加美育评价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设计的作品不一定能够体现较多的专业操作特点,但是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小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设计。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突出鼓励教育的主体性地位,然后委婉地指出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缺陷,为学生优化学习明确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在实践学习的创作和设计中不仅可以带动自身对美的感知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在评价与总结中完善对美的鉴赏能力,助力学生美育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掘课程教学资源中的美育元素,然后借助融入生活教学素材、关注教学评价等途径,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在学生参与信息科技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表现美的能力。

参考资料:

[1]朱志刚.在“图片的处理”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J].教育界,2022,(27):101-103.

[2]陈朝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美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147-148.

[3]康馨月.论信息技术中的美育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179.

本文系惠安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美育实施途径与策略的研究》(立项批准号为HA1451-12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