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物学“美育”特色,提升学科育人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挖掘生物学“美育”特色,提升学科育人功能

刘万霞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 712100

摘要:美育是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美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体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融合理念,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美学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发现生物学中的美、体验生物学中的美、传递生物学中的美、创造生物学中的美,在美的学习中去实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科育人功能。

关键词:生物学美育 学科 育人

生物是美的主体,也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活动与美育有着密切而潜在的联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独特的功效。作为一线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美学观点,把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的美的知识进行解构,并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学中的美、体验生物学中的美、传递生物学中的美,从而创造生活中的美。

一、发现生物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初中阶段生物学习中,教材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类群的生物,涉及到了许多关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赞叹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感叹于生命的形态之美,结构之美,生理之美生态之美。生物学带来的美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智慧的眼睛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美。

植物类群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造就了绿意傲然、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古往今来,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苔藓植物、“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藻类植物,还是诗句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成就了许多诗人笔下精美绝伦的名词佳句,造就了充满想象、耐人寻味的美。腔肠动物中如会发光的水母、水螅、海葵,其形态之美营造了海洋的梦幻世界,还有鱼类的流线型之美,鸟类适合飞行的特征之美,无不体现出生物的形态之美。动植物细胞的微观结构之精妙,人体消化系统、心脏结构、泌尿系统的精美结构,造就了其强大的生命功能。只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许多素材和实例都渗透着美育。

二、体验生物学

1.信息化教学生物

生物学当中的美举不胜举,有些美却存在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将视、听觉和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能以另一种形式展现生物学中的美。例如,在学习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时,以一个氧气分子为例,动态演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路径,将“静”化“动”,即体现了生物的结构之精美,又突出了结构与功能之美,从而让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的体验过程。

2.小组合作,感悟探究之

小组合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学科之美的有效途径。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机会、改善同伴关系、增强合作意识、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实验中,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假设,设计实验,实施过程,结果展示和讨论。在思维的交换和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之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开展社团活动,体验实践之美

生物学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更体现在丰富的课外实践中。利用学校资源和条件开设趣味生物社团,设计相关小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亲自体验生物学美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有趣的生物”课前分享“制作树叶画”、“生物建模”、“校园植物身份证”、“食物中淀粉的测定”、“纸折DNA”、“制作泡菜”、“发酵食品DIY品鉴会”等创意活动学生通过自觉的探索过程,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合作与学习、交流与鉴赏,在团队活动中感受生物学之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实际场景当中,从而使发现美、体验美到达一个更深的层次,对于生物的学习大有裨益

三、传递生物学

1.思维导图构建学科思维之美

思维导图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形成图像,可以加深记忆。生物学是理科,理科需要较强的知识网络,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学以致用每一节生物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强化学生去思考知识联系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导学,给学生传递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高效的学习

2.直观教学传递结构之美

结构美是生物美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感官体验,增强审美意识例如,关节的结构与功能,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关节的内部构造,如果能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亲自参与结构模型的制作,亲自操作模拟关节的运动过程,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视化,学生容易学懂,气氛也活跃。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模型、

标本教具的制作等,在课堂进行演示,强化理解,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生动语言创设情境之美

教学语言是进行信息交流、知识传播、师生感情沟通的纽带。生物学中的美育也需要教师的语言之美来传递在教学中,准确的用语,简练的概括,生动的描述、丰富色彩,能学生身临其境,充满想象。优美的教学语言,会把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能吸引让学生紧跟课堂的节奏,有效的体验生物学中的美。

四、创造生物学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所学皆所用,用知识去创造生活中的美。在解释道理,揭示规律的同时,让我们的生物学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丰富自己,影响他人。创造生物学之美,可以体现在,如对细胞、运动系统、心脏、细菌、真菌、病毒等模型的动手改进之中,对酵母菌发酵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检测方法的思考之中;体现在利用发酵技术制作发酵食品,自己动手发豆芽、扦插花卉、垃圾发电、变废为宝等美化生活之中;也体现在运用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和扩大濒危珍惜动植物种类,利用灭火病毒、细菌来制备疫苗预防疾病等技术的造福人类之中。

学习生物学,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拥抱自然。到户外去种植去调查当地的生物状况去了解当地的特色或珍惜物种,并进行保护的思考去进行健康的宣传......让学生既得到美的熏陶,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多姿多彩的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在挖掘生物学“美育”特色的同时,继续提升学科育人功,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