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一体化学习探究——以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小学语文大单元一体化学习探究——以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为例

许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 要】小学语文大单元一体化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要从单元统整提炼任务、实施统整关注策略、内外结合资源融通三个方面来实施

【关键词】语文;大单元;一体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理念,促进了小学语文大单元一体化学习。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民间故事,从单元导读页到课文、语文园地、习作,以及“快乐读书吧”,都与民间故事息息相关,能较好地实施大单元一体化教学。

一、 单元统整,提炼任务

本单元导读页上有一句“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向我们指明了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了解民间故事。单元编排了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为讲民间故事,习作要求缩写民间故事。语文园地中的诗歌《乞巧》和课文《牛郎织女》相呼应,“快乐读书吧”则由课文出发,延伸拓展了解中外民间故事。整个单元目标明确,内容统一。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提炼出一个统摄整个单元目标与内容的主题情境,以任务群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单元主题可以设计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我能行!”为此创设一个大情境:为了更好地建设书香校园,学校要重新布置校园展板,五年级正在学习民间故 事,可以把优秀学习成果放在学校展板上,与全校师生分享。依托这个主题情境,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民间故事分享会”,根据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配以连环画,为接下来的故事分享做准备。民间故事一般篇幅较长,让别人一下子了解故事比较困难,所以也可以缩写故事,以方便展示,让没读过的同学了解故事大意。

任务二:“民间故事创演会”,分享喜欢的民间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熟知的情况下,表演课本剧,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演绎,也可以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

任务三:“民间故事大探秘”,重点在于探秘中外民间故事,体会民间故事趣味,感受民间故事的想象力,初步习得阅读方法,了解中外民间故事的异同。

任务四:“破解民间故事密码”,通过阅读发现民间故事中人物、情节等的特点以及语言规律,学生在多样化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 实施统整,关注策略

1. 变换教学顺序

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故事。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七夕”节相关连环画、影视剧等,或多或少知道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基于以上考虑,不妨将《牛郎织女》提前至本单元最先教。这样的顺序变换,吻合了“快乐读书吧”中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推介。此外再把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与《牛郎织女》的学习融合;把习作“缩写故事”与《猎人海力布》的学习整合;把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中的教学元素,分散到相应主题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中去。

2. 重组教学内容

单元一体化学习,可以打破课文固化顺序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单元各版块之间的内在关联,重新协调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内容相互勾连的学习任务群。

通过这样的重组,将原来分散、零碎的单元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了原单元各版块之间孤立存在的现象,使教学内容更有系统性。

3.“三位一体”阅读

统编教材推行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施策略,构建了由精读、略读、快乐读书吧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教学语文要素,略读课文巩固语文要素,快乐读书吧运用语文要素,多方位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导读课、推进课和分享课三种课型,有效促进了学生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落实学习目标,也使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学生的阅读中落地生根,从而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 内外结合,资源融通

单元整组学习一体化教学,根据单元实际特点,在单元主题情境统领下,围绕“学习任务群”,完成自然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并促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作品的背景信息,让学生了解该民间故事的诞生渊源,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理解它背后隐藏的民众传统心理。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的时候,给学生推荐了一些辅助阅读资料,让大家知道早在《诗经》中就有“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内容,说明这个故事由来已久。还可以阅读历代典籍文献中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再了解叶圣陶先生对该故事的改编,学生可以发现,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牛郎织女》将民众朴实的思想融入了其中:织女不愿意承担繁重而枯燥的劳动,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才来到了凡间,从某种程度表达了民众对繁重徭役的厌恶之情。牛郎和织女阶级差别明显,他们却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抗争,反映了古人对阶级等级区分和封建伦理制度的厌恶之情。在整合了这些背景信息后,学生认识到这个故事展现出了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提升阅读效率。

在单元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在主体化情境中阅读、交流、分享民间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知识自主建构,提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