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王红玉

敦化市沙河沿镇中学校133700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围绕生活、依靠生活,摆脱教条束缚,从僵化的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确立与社会发展相符的教学形式。初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老师要在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生活化的因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前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该思想,积极探索和研究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性

初中德育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理论的灌输,使学生觉得很枯燥,缺少内在的学习动机。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主张把社会生活作为教学的材料,这是顺应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识规律的,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主性。比如说,在教授意识形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场景中,自主地对课程的要点和理念进行了解和提炼,这样才能让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高。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探究效率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想价值观都要通过探究来有效地产生,而过去的课程探究资源和方式相对简单,导致了学生的探索成果并不理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社会即学校,从这个角度看,探究的材料、方法和工具是非常丰富的,将探究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探究的效率。比如,在进行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自己所处的社会和生活中的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调查任务,并将他们组织成一个小组,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学习,这样,他们的学科素质和探索能力就会得到同步的提升。

2.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受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注重理论教学,存在“划重点”的习惯,更强调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学科知识,进而影响个人的发展。

2.2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规划

相较于英语、数学等主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部分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成长阶段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规划,只考虑到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导致课堂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

2.3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而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部分教师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认为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点知识。但如此一来,由于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反而降低了个人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内化吸收所学知识。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3.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加深学生感悟

在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题目并进行解答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实际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深化感悟,丰富学习体验。比如,教师可针对具有思辨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辩论会,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话题的深入探讨,产生观点与思维的多元碰撞,真正将认知与行为有效地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3.2活用教材向生活实践拓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活用教材向生活实践拓展要求教师不仅仅依赖于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是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例如,当教材中讨论诚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如在学校或家庭中遇到的诚信问题,然后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诚信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法治原则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例如,围绕校园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如网络欺凌,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包括法官、律师、原告和被告,通过模拟审判过程来理解法律是如何运作的。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法律程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3.3增强互动与反思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增强互动与反思强调学生不仅仅是接收知识,而是通过交流、讨论和反思来深化理解和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道德困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来讨论某个社会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还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道德判断和法律应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得到了提升,还在情感和道德认知方面获得了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与法治原则。

3.4设计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精神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主张把“教学做”视为一个整体,以生活为本,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获得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将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促使学生在学中学,在做中,培养他们的知行合一的精神。具体的做法有: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老师们在进行生活化作业的时候,要将自己的生活与课程目标相结合,并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给他们布置一些生活作业,比如手动操作、社会实践、亲子互动等,指导他们按照作业的要求和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开展扩展式的实践探索。例如,在亲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探索,了解到了家庭和万事兴的理念,那么老师就可以安排一份亲子互动的生活作业,让孩子们和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把自己的成长需要表达出来。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和家长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家庭的气氛也更加平等和民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运用到初中德育教学中,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的实用精神。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道德素质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A0):130-132.

[2]蔡军.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路径探寻[J].考试周刊,2021(A0):121-123.

[3]李美美.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养探究[J].华夏教师,2021(3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