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浅谈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

唐德智

四川省甘孜县罗布林第二完全小学 邮编:626799

摘要:“量感”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量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量感”概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缺乏量感针对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量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量感;教学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量感”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数学“量感”是指学生在认识和处理数学问题时,对数量、数量关系和数据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数量概念,有效地进行数学表达和问题解决,具体包括数量感知、数量估计、数量运算和数量推理等方面。当前,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量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有效衡量“量感”的发展等,因此,探索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量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不足,对“量感”概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部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对新兴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习,长期以来,他们一直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他们对于培养学生的“量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有效地将“量感”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而使学生难以对数量、数量关系和数据产生敏感度。然而,实际上,数学教学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量感”正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尽管部分教师对“量感”有所了解,但是他们的理解并不深入,导致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而没有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背后的数量关系和数据意义,从而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量感”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量感”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缺乏创新,缺乏量感针对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方法缺乏创新,缺乏量感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活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的“量感”,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量感”能力的培养。第二,缺乏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尽管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量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师对“量感”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策略,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量感”培养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果没有具体的培养策略,就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量感”能力。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有效衡量“量感”的发展。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得难以有效衡量学生的“量感”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考试成绩,这种偏重成绩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分数,只能反映学生们的记忆和公式应用能力,而无法评价他们的“量感”能力,因此,学生在面对考试时只会依靠记忆和公式来解题,不会注重“量感”能力的培养和运用。

二、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强化“量感”培养意识

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量感”培养的重要性,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的“量感”训练。在认识到“量感”培养的重要性之后,教师需要深入理解“量感”的内涵,理解其不仅包括对数量的感知,还包括对度量的理解。为了深入理解“量感”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在教学中培养“量感”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阅读教育专业书籍、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针对性地进行量感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化教学和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对量的感知,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书本的长度和宽度,来理解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这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对量的感知。其次,可以组织实践活动,例如,测量操场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对量的感知,通过实际测量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量的概念,从而增强他们对量的感知和理解。

(三)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量感”的发展

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中的“量感”表现,其中,评价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讲解分数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测量一个蛋糕的五分之一?”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五分之一的含义,是否能够运用适当的方式来表示这个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运用量的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分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计算或估算。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看看学生是否表现出合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在回答问题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量感”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反馈。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培养“量感”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从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量感”发展,并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量的感知和理解。

结语

培养学生数学“量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活动,构建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同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培养具有较高数学“量感”的小学生奠定基础。希望广大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并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策略,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润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0):99-100.

[2]曹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的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17):144-145.

[3]陈冬菊.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 (34):62-64.

[4]张红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2021(5):37-40.

[5]李晓燕.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