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科观课议课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初中英语学科观课议课实践研究

王枝红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九初级中学  单位邮编:466200

摘要:基于全球化趋势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也对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中教师固定讲解部分内容和固定教学模式的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实践需求。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汲取其他教师的优势,实现教学水平的成长。观课议课是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简分析初中英语学科观课议课具体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教育;英语教学;观课议课

引言:观课议课要求参与者相互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共同搜集,感受来自课堂活动的信息内容,双方深入了解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对话和反思,以求有效改进课堂教学。因此,观课议课活动要求参与教师重点观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文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对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全面的认知。

一、观课议课的活动特点

观课议课活动大多是相对“听课评课”活动而言,具有多种不同的特点:首先是指向于多感官的综合利用,特别是需要透过眼睛的观察,不仅是主讲教师的语言和动作,也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景和故事、全体师生的精神状态都成为观课的主要对象。基于此,观课活动明确要求参与教师更多的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理解课堂,从中获得相应的感悟。议课的重点不在于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出结论性评价,而是综合围绕课堂教学中搜集的各种信息提出问题,发表各种意见。议课追求的是将共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和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养提升,课堂只是为教师提供交流探讨的具体平台。议课活动更加重视将教师培养成为具备批判精神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更好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1]

二、观课议课的具体追求

首先,观课议课互动要求建立较为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氛围,需要充分解放教师的活动自主性,使其意识到自身课堂实践教学经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对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仅仅接受专家、教研员观点与建议的被动执行思维方式。其次,通过观课议课的活动致力于改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不断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并主动转变教学模式,解决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观课议课的教学活动更加强调开放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实现良好的人际氛围。此外,观课议课的教学活动也是学习课堂教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实现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改进发展并重。使参与教师不再鼓励而片面的看待教学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多种方式,对教学观念、行为和效果开展整体性研究,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超越自我[2]

三、观课议课准备工作

课堂开始前,教师之间缺乏课前的协商沟通,是传统听课评课活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观课议课活动主张在课堂开始前,主讲教师和参与教师之间应当建立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促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之间形成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并建立对观课活动的共识,从而引导观课具体实践方向,促使议课互动更加深入深刻。

双方教师正式确定观课议课的教学主题时,应当对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具备相应的针对性,使主讲教师能够实现借助课堂教学平台共同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遭遇的各种问题。议课主题是全体教师都可以协商的,也是大家都感兴趣、可以参与的。教师应当对议课主题进行相应的分解,提升主题的话题性,使观课议课活动的开展更具效益。完成主题任务分解后,参与者要提前做好准备,研究教材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开展教学活动,会如何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观课议课活动的主题,既可以源自不同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源自教学实验和创新,既可以来源某一个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共同讨论的结果。由于主题问题的不同,分解得出的观察要点,自然也具有差异性[3]

观课议课准备还需要教师提前进行观课说明工作。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不需要论证相关内容和主题。教师应当首先向参与教师介绍课堂教学开展的具体背景。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具体状况、特殊学生和目标任务的分解情况等,帮助观课者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情况的具体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本课教学基础和其后续发展情况。其次,主讲教师还要介绍本课教学设想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提示其他教师重点观察课堂现行的实际。更要为参与教师详细介绍自身教学活动的创新之处,从而避免参与者产生思维惯性,带着陈旧的想法和观念来观察研究课堂内容。基于此,不仅能够使参与教师对授课教师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且可以帮助主讲老师克服迎合听课老师风格和习惯的具体方法,让教师更大胆勇敢的进行课堂探索活动。主讲教师阐述课堂的具体内容后,参与教师也可以主动追问,提供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但要防止过多的不同观点,降低授课教师设计课堂过程的能力,尤其是授课教师试图进行教学创新活动时。

四、有效观课

观课教师认识具体人和实物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行为姿态,了解其思想,更要深入思考其动机和目标,实现价值追求,才能够精准的认识、了解,并掌握观察对象。有效的观课教学需要参与教师在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深入授课教师背后的行为逻辑的目标追求,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讨论活动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教师应当学会如何判断并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哪些具体的联系,从而不断从观课的过程中研究教学、改进教学,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与观课活动的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代入感。当主讲教师引入各种活动和形式时,有必要思考“如果是自己教学,该如何处理。”从而将自己代入其中,避免局限于旁观者的框架之中。使观察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成为自身学习教学经验和备课的完整过程。由此,也能进一步避免自己参与议课活动时过于盲目,而是基于教学互动提出真切有力的观点和意见。

五、有效开展议课活动

有效的议课活动需要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教学活动本身具备丰富性,呈现多种多样的生态。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教师应当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未必正确,即便正确也未必只有一种正确方法。当教师认知到自身不足时,能够自然避免强加和压制的对话交流,容忍、鼓励并探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英语开展观课议课的实践活动,需要参与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出充分的准备,从他人的课堂讲授活动中不断汲取营养,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更好为学生服务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大伟.观课议课如何“洗心”与“革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01):93-96.

[2]以“观课议课”促课堂转型[J].湖南教育(B版),2022,(01):36-39.

[3]陈大伟.观课议课的“以人为本”[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