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9月份医师在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9月份医师在线)

叶秀真、李芳郑小娜易秋洁倪钦玉(通讯作者)

单位: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  邮编:36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共7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8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参照(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护理效果

糖尿病患者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而造成血糖升高,会出现身体消瘦、多饮、多食等症状。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患者需要规律使用降糖药物,稳定好血糖水平,否则会引发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容易出现焦虑等消极心理情绪。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以帮助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1]。基于此,本研究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到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脏器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8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9.45±4.18)岁;参照组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9.37±4.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1)制定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和患者主动热情沟通,通过积极引导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结合其性格特点制定护理方案,以保证护理方案的合理性[2]。(2)个性化护理。①抑郁型。对患者的出现原因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家人关心与否、疾病状况等,给予患者精神安慰,鼓励其和病友多交流,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嘱咐其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和照护。②焦躁型。这部分患者因为长期用药治疗会出现抵触、排斥等负性情绪,丧失信心,难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理解水平等进行知识讲解,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明白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如果控制不佳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和危害。同时可讲述血糖控制好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提高遵医行为。③空巢老人。这部分患者在生病期间没有亲朋好友陪伴,内心孤独感较重。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陪伴和耐心开导,鼓励患者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将自己感觉幸福快乐的小事记录下来,每天可回顾总结,从而让其内心获得幸福[3]。(3)注意力转移法。鼓励患者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下棋,画画等,增强满足感。通过音乐疗法、冥想等放松疗法,帮助患者保持精神放松,提高其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

将分析后的数据结果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t值用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来检验计数资料,计数的相关数据使用[n(%)]代表,两组之间的差异用P值来判定,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2.1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和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研究组

38

6.45±0.37

8.73±0.25

5.48±0.32

参照组

38

7.23±0.52

10.65±1.14

6.17±0.54

t值

7.231

10.141

6.776

P

0.000

0.000

0.000

3讨 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该疾病的发生和不良饮食方式、生活习惯、熬夜、心理因素以及遗传等有关。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较多,需要予以重视。糖尿病无法治愈,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化使用降糖药物,控制好血糖水平。但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之记忆力下降,日常遵医行为较差,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时,会造成病情的恶性发展和并发症风险的增加。随着疾病的进展和临床症状的增多,患者的焦虑感会增加,依从性会随之降低,形成恶性循环[4]。因此,临床应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常规护理的针对性不足,无法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而个性化心理护理可结合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护理,护理质量会更高。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中会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而升高血糖水平。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的血糖水平明显比参照组好,(

P<0.05)。这是因为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了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保证护理效果的提升。在了解心理问题后给予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家庭状况、病情特点等进行护理,把握了护理共性和个性,通过态度、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影响,最终可消除患者的内心压力,使其调整为乐观状态配合治疗,最终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其血糖水平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守云,孟君,陈莉,等.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5):919-922.

[2] 李艳.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0,28(4):159-160.

[3] 王文杰.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 自我保健,2023(10):218-220.

[4] 王佳璐,李学玲,胡敏,等.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观察[J]. 心理月刊,2021(13):195-196.

[5] 刘燕. 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对其心理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21(2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