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科普

/ 2

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科普

何丽英

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富川,542700

近年来,在临床医学发展的背景下,诊断技术及治疗得到有效进步,特别是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侵入性治疗和放疗的广泛使用,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疾病治疗及患者健康等均产生消极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直接危及生安全。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示,各医院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均在5%-10%以上,为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和风险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依靠实施正确的医疗措施和管理护理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工作方式、工作经验、患者护理方法。因此,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感染情况排除但不包括入院前、入院时潜伏期感染。此外,在医院工作期间,医院工作人员获得的感染也被称为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会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不仅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对降低治疗效果,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那么,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1 医院环境的护理

重视医院消毒、隔离以及清洁制定的落实:对相关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做好消毒工作,保持清洁、干燥,坚持每天湿式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遇污染时,需做好消毒处理,所有消毒剂均做到现配现用,包括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不稳定消毒剂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除此之外,医院需要做好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新鲜,防止感染。对于出现麻疹除外呼吸道传染病,需遵循WS/T368要求加强进行空气消毒,并按照其相关要求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医务人员着装要整齐,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感染的发生。污染区、无菌区、减少人员流动性,控制非相关人员在治疗室的出入。治疗室的管理要严格区分洁净区。卫生器具应定期消毒,严格隔离。

2 洗手

2.1 与病人接触前洗手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传播方式。工作人员在治疗室环境中可能携带细菌,在工作过程中(包括整理病历、撰写文件等)仍存在细菌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工作人员,特别是低年制护士,在与患者接触前后都要洗手,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进而帮助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2 正确掌握六步洗手的方法

指甲内侧、手指、指尖、手掌等是最容易与患者接触的区域,很难用一般的洗手方法清洁。正确掌握六步洗手的方法,根据实际监测情况,要求遵循以下相关原则:(1)取适量普通、抗菌肥皂(皂液)涂抹于手掌,手指并拢,掌心相对,手背表面,进行相互揉搓;(2)手指交换进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3)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6)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上述操作均坚持坚持左右手交叉清洗。

3 空气消毒

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可能会增加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主要来自地面扬起的灰尘、人呼吸道的飞沫等。采用湿式拖地、湿式扫床、紫外线空气消毒、通风换气等护理措施,采用空气微生物监测,效果良好,可以帮助有效降低细菌传播。

4 医疗用品消毒

使用一次吸氧装置,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每周更换一次,为避免交叉感染,加湿瓶应注入无菌蒸馏水或灭菌用水,每日更换。雾化吸入所用液体应无菌配制,24小时后丢弃。E1含嘴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雾化管路应每天浸泡30分钟(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干燥后备用。输血、抽血、输液使用一次性无菌产品。无菌镊子、持物钳及容器必须高压灭菌,干燥使用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常用无 菌敷料罐(如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棉球罐等棉球罐等)应每天更换并灭菌。血压计袖带每月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则用 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烘干;听诊器、手电筒等物品用75%酒精擦抹消毒。(如遇特殊情况需随时处理)。

5 规范管理一次性医疗物品

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重视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坚持统一采购原则。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只能一次性使用并做好使用后的处理。使用前,需做好检查工作,对于出现的产品不洁包装有破损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以及超有效期内的一次性用品,需禁止使用;对现场状况进行详细观察及记录,留取样本送检,相关操作均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并及时报告药剂科若使用中发生感染热原反应等,需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的处理需坚持《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相关原则,对其进行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禁止回流市场。医疗废物运输前,应严格检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标识、密封情况。在运输时,避免直接接触医疗废物、泄漏和扩散。医务人员应熟悉感染的预防和处置方法,掌握医疗废物的卫生安全防护知识。此外,还应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6 防止消毒液的污染

如果消毒液被污染,会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化学消毒是临床重要的消毒方法。消毒液污染后,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这种溶液不仅没有抗菌杀菌作用,而且会导致感染传播,对患者健康及生命产生威胁。对于上述状况,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以下护理方案的实施:(1)配制消毒剂的容器和水必须先消毒,规定各种消毒剂的有效使用期限,装消毒剂的容器必须盖上盖子,用消毒剂浸泡,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要洗净。(2)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剂,根据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消毒剂的浓度要准确,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性,注明配制日期,贴标签。(3)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检查,重视加强消毒液的监管和监测。

7 加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教育

医务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意识,充分认识护士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重视其在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的作用。无菌技术不仅是保护病人不被细菌病毒感染,同时也会避免医生、护士这样的健康人群受到感染,能够有效的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除此之外,在医疗过程中,护士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降低感染风险。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特别加强质量监测,制定高标准、严格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8 加强病人及病房的管理

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在ICU病房,并对病房进行隔离。护理人员应尽量不要同时管理这两种类型的患者。外伤性监护导管患者穿刺点应用消毒纱布严密密封,并坚持每日更换敷料。所有用于死亡患者、出院、转院的床上用品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加强患者营养,提高疾病抵抗力。病区适当控制访客,减少人流。每天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监测病房空气中微生物的情况,避免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擦拭、更换敷料、清扫和穿刺,每天使用含氯消毒剂拖地。

9 细化对已感染患者的护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感染症状、有感染症状的患者应隔离。一般情况下,可以怀疑或确认有症状的患者应安排在单独的病房 。如无单独病房,可将同类型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医院的管理制度要求对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种类等采取相应的防护隔离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隔离患者,应通知相关人员,并在病历上进行标注,使用不同颜色进行识别。医务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消毒隔离,每个隔离病房要有具体的步骤和条件,降低医院感染率。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具有积极意义,需重视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进而保障患者安全,改善疾病治疗及预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