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新课标下古诗词歌曲的跨学科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艺术新课标下古诗词歌曲的跨学科融合

夏志宸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学  518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新课标下古诗词与歌曲的跨学科融合,通过分析古诗词与歌曲的共性和差异,探索如何将古诗词与歌曲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音乐艺术的欣赏。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古诗词和歌曲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新课标、古诗词、歌曲、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

引言:

艺术新课标的实施提出了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歌曲作为音乐艺术形式,在教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古诗词与歌曲进行跨学科融合,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古诗词与歌曲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

(一)表达情感:古诗词和歌曲都是表达情感的载体,通过文字或音乐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艺术创作:古诗词和歌曲都是艺术创作的产物,需要艺术家对语言、音乐等方面进行精心的构思和创作。

差异:

(一)表现形式:古诗词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注重修辞和韵律;而歌曲则以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了旋律、节奏等元素。

(二)传播方式:古诗词多以书面形式传承,强调文字的美感和内涵;而歌曲通过声音传播,更加注重情感的直接传达。

这些共性和差异为古诗词与歌曲之间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也为教育实践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古诗词与歌曲跨学科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和歌曲都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形式,它们融合后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接触古诗词和歌曲,学生还可以培养对优美语言和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热爱与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言表达活动中。古诗词和歌曲都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其用语言来传递内心感受的能力。跨学科融合将语文与音乐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知识的获取,还包括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

(二)拓展音乐鉴赏视野

古诗词与歌曲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拓展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认知范围。通过古诗词与歌曲的融合,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并且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不仅能够听到优美的旋律,还能通过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来深入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和表达方式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将不同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创作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与歌曲跨学科融合在拓展音乐鉴赏视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丰富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

三、古诗词与歌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角色与指导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与歌曲的历史渊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这一跨学科融合的兴趣。教师可以分享相关音乐作品和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者通过阅读古诗词和欣赏相关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古诗词与歌曲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成功的跨学科融合案例,让他们了解如何将古诗词和音乐相结合,并指导他们进行相关创作或表达。同时,鼓励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进行创新实践,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创作形式。提供专业的音乐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作品的质量提升。

总之,教师在古诗词与歌曲跨学科融合教学中需要发挥引导者、启发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并采用启发式、示范引领、激发创新等多种指导方法来促进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参与及创作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所选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确定歌曲的主题。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然后,根据所选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歌词创作。歌词应简洁明了,表达清晰,能够准确传达古诗词的意境。同时,歌词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学生再根据所选古诗词的风格和特点,设计歌曲的曲调。曲调应与歌词内容相协调,能够表现出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同时,曲调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避免过于雷同。接下来,通过所设计的曲调和歌词,进行歌曲的编曲。编曲应注重音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演唱方式,如独唱、合唱、伴唱等,以展现歌曲的魅力。学生完成歌曲创作后,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能够全面参与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才华。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

四、实际案例分析及评价

(一)具体案例介绍

在某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决定采用艺术新课标下古诗词与歌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选择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静夜思》,并邀请了一位音乐老师共同设计了一首歌曲。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然后播放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与古诗的联系,讨论歌曲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最后,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编成歌曲并进行表演。

(二)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

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通过将古诗词与歌曲相结合,使得原本枯燥的古诗词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加深: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从而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在改编古诗词成歌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抽象的古诗转化为具体的音乐作品。

4.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分组进行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反思:

1.教师在选择古诗词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题材。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而不仅仅是歌曲的表现形式。

3.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如将古诗词改编成诗歌、散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4.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艺术新课标下古诗词与歌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本文对艺术新课标下古诗词与歌曲跨学科融合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解决。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这一领域,并不断完善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丁曼.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4)

[2]古诗词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探索.魏亚丽.吉林教育,2020

[3]千古诗韵长 经典咏流传——古诗词歌曲音乐教学的实践.谢婷.名师在线,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