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动画造型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3

蒙古国动画造型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

刘芳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130117 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

摘要我国和蒙古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民族的形成,而蒙古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蒙古国动画造型艺术中,其造型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内涵。本文对蒙古民族文化和动画艺术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就如何将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造型艺术相结合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蒙古国;动画造型艺术;民族传统文化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动画艺术也不断地得到发展,从黑白动画到彩色动画再到现在的3D动画。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元素,所以,在设计蒙古动画时,要把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和动画艺术发展

  蒙古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蒙古人一直与中原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公元8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到了14世纪,元朝建立,统治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蒙古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文化。从蒙古族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发展角度来看,蒙古族的动画造型艺术在蒙古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在元代时期,蒙古族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动画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作品。后来人民也开始意识到动画造型艺术的价值,开始鼓励民族动画的发展。当时蒙古地区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风格的动画片,如《十二木卡姆》《赛马会》《格萨尔》等。此外,还有大量以蒙古族为题材创作的动画片,如《牧笛》《阿巴嘎汗》等。在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动画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我国开始学习苏联等国家优秀的动画艺术作品,并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动画设备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国也开始引进大量国外优秀动画片,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加工改造。[1]

二、蒙古动画的发展与现状

  蒙古国动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动画的发展,直到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蒙古语中,“动画”的意思是“动画电影”。早在19世纪末,蒙古国就开始制作自己的动画片了。从最初的“手绘动画”,到现在的“电脑三维动画”,蒙古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蒙古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蒙古民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他们擅长于在草原上奔跑和狩猎,拥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传统,形成了他们独特而又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三、蒙古族动画艺术造型特色分析

  蒙古民族自古就生活在草原上,以放牧为主,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有了较大的发展。蒙古族动画造型大多来源于蒙古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蒙古民族对草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草原民族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进行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草原文化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对艺术有着强烈的爱好和追求,自然也会将艺术应用到动画造型设计中来。蒙古族的文化符号是蒙古文和蒙古语,蒙古文是一种象形文字,用于记录蒙古族民间故事、宗教故事和传说等。蒙古族在历史上长期受到蒙古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使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时在蒙古族动画中融入了一些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其次,蒙古民族崇尚自然。蒙族人都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认为自然界是神圣的。因此在蒙古民族动画造型中多表现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造型。例如:在《格萨尔王传》中就有关于自然崇拜的描写。[2]再次,蒙族人具有较强的生活智慧。蒙族人以游牧为生,生活方式简单而原始。因此在蒙古族动画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夸张和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场景、动物或人物形象等。蒙古国动画造型的基本特点就是用写实和夸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客观存在事物进行提炼和加工,塑造出生动形象、富有特点的动画造型。

四、蒙古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体现

  蒙古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实践的民族,他们不仅在草原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艺术。蒙古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其主要包括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以及文学等内容。蒙古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蒙古族服饰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主要有日常生活服、盛装和便服等类型,同时蒙古民族还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服饰。例如,在夏天时要穿长袍和蒙古袍,而在冬天时就要穿冬装。蒙古族服饰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如清代初期蒙古族服饰主要是以黑色为主,到了清朝末期,蒙古族服装开始出现红色,而且逐渐流行开来。蒙古族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其服装主要是以白色为主的长袍。在蒙古族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服装风格——“库库”。这种服装主要是指蒙古长袍上的立领和大襟上所佩戴的腰带。“库库”中的“库”字是指一个“手拿一块布”的形象,这种服装主要是指蒙古民族日常生活中所穿着的衣服。蒙古国动画作品的造型艺术特征是蒙古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在动画创作中的集中体现。它既有民族风格的强烈艺术个性,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蒙古国动画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蒙古国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富有民族特色的制作材料,如布画、金属、木材、动物毛等。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和加工,使之成为生动的动画造型。布画是蒙古国动画中最常用的造型材料。蒙古国动画作品中布画主要是以传统美术中的羊毛毡、布匹、纺织品等材料制作而成,这些材料在蒙古族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制作成本低廉,制作过程也较为简单,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金属也是蒙古国动画中的常用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质轻、美观、易加工等特点,是动画造型制作的常用材料之一。木材主要用于动画中的建筑及道具制作。蒙古国动画中经常使用木材作为建筑及道具制作的主要材料,例如,蒙古族特有的建筑——蒙古包。蒙古国传统美术中,动物毛常常被用于制作服装、头饰等,这也是蒙古国传统美术与动画造型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五、蒙古国动画造型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

(一)民族文化是动画造型创作的灵魂

  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动画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而民族文化则是动画创作的灵魂所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蒙古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蒙古民族历史上以游牧为生,所以其人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辽阔的草原和广袤的天空给人一种开阔和自由之感。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语言,使得他们创作出了独具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

1.蒙古族文化对动画造型创作的影响

  蒙古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蒙古族的历史、文学、哲学、艺术、音乐、绘画等都体现着蒙古族文化的精髓,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蒙古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个性和审美情趣。蒙古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节日活动等都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中。在动画创作中,蒙古民族人民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智慧,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来体现蒙古族文化。如,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如《蒙古马》《小王子》《驯鹿之国》等。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不畏艰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蒙古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4]

2.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造型特点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造型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蒙古族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传统和语言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特点。比如,蒙古族男性头戴白色的毡帽,女性头戴黑色毡帽;蒙古族在祭祀活动中会使用红色毡帽和白色毡帽;蒙古族人喜爱红色,他们认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在民间有“红福禄”、“红来财”等吉祥寓意。第二,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造型特点具有宗教性。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主要集中在萨满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三种。

(二)传承与发扬蒙古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它不仅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准、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而如何将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造型艺术相结合,在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发扬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动画造型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动画造型艺术是指通过创作手法,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转化为动画造型,并进行展示、传播。动画造型艺术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之间不断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等特点,是蒙古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三)将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造型中,提炼出蒙元时期的审美风格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对宇宙以及对万物充满了敬畏之心,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然、崇尚自由的独特审美风格。如蒙古传统舞蹈中,其造型多为一根线条,给人以灵动飘逸之感。在蒙古族传统绘画中,其造型多采用线性造型,线条简洁明快。蒙古族服饰也与其他民族有着较大差异。蒙古人所穿的服装上有用红色布缝制的“朝服”,以及用羊毛和马毛所编织成的“狐皮围脖”等。这些服饰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较多,而且十分精美。这些服饰都体现了蒙古民族的传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蒙古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习俗和民族信仰。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人们将天地、万物视为神灵和祖先,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并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和生命特征。这种对自然界万物的敬畏之心形成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风格。如蒙古族在传统节日里要举行祭祀仪式,祭祀对象是“天地、祖先、山川”等。在祭祀仪式上会供奉各种祭祀品,如供品有猪肉、羊肉、牛肉、鱼等;在祭祀仪式结束后要举行大宴,宴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宴会。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赛马、摔跤等传统竞技运动,并将其视为民族精神与信仰的象征。此外,蒙古族还非常重视自然和季节变化。例如在传统节日“那达慕”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竞技比赛;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摔跤比赛和马背上的娱乐活动;在夏季草原上举行赛马比赛;在秋季举办赛马比赛;在冬季举行摔跤比赛。蒙古族人民认为四季轮回是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其表现形式为:春——万物复苏;夏——草木葱茏;秋——硕果累累;冬——银装素裹。这些都体现了蒙古民族对自然和四季变化的崇拜之情。

(四)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对蒙古动画的影响

  蒙古动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它与蒙古族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我国早期动画作品可以看出,蒙古动画大多是借鉴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蒙古动画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例如,在《宝莲灯》中,就借鉴了中国的“莲花”和“宝莲灯”两个元素;在《大闹天宫》中,借鉴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哪咤闹海》;在《宝莲灯》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神话《白蛇传》;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借鉴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白蛇传》等。此外,在动画造型中,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蒙古族民间传说《玛纳斯》中,人物形象比较简单、质朴和善良;在蒙古民歌《玛纳斯》中,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夸张性,给人一种豪放、粗犷和豪放之感;在蒙古神话剧《成吉思汗》中,人物形象非常简单和质朴;在蒙古族民间舞蹈《江格尔》中,人物形象也比较简单、朴实和善良。这些艺术元素都体现了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对蒙古动画创作的影响。[5]

(五)把握蒙元时期蒙古族民众的审美特征

  从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来看,其民族审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崇尚白色。蒙古人大多以白色为尊,在服装上多以白色为主。其二,崇尚黑色。蒙古人在饮食方面比较喜欢吃肉和奶制品,并且对其格外喜爱,认为黑色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蒙古人在生活中很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他们认为绿色是最宝贵的东西,在衣着方面也喜欢选择浅色系的服装。蒙古人认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和喜庆,所以在祭祀和节庆的时候多穿红色的服饰。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对艺术的追求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特色。首先是美术作品题材广泛,如蒙古族传统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等都是其创作的重要来源。其次是表现手法多样化,如版画、剪纸、雕刻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运用。再次是制作工艺精良、内容丰富且富有民族特色。蒙古族动画造型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应该立足于蒙古族传统文化,同时融合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造型艺术作品。

(六)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艺术,在继承中创新

  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蒙古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和审美,其造型不仅具有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也具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在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艺术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应该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中创新。首先,在对蒙古族传统艺术进行继承时,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到蒙古族传统艺术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比如:蒙古族舞蹈《玛尼哈德》《安代舞》等具有典型代表性;蒙古族民歌《乌布日希》《黑骏马》等也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代表。我们可以在继承传统艺术中创新,比如:借鉴现代动画造型艺术中优秀作品的形式和风格;借鉴现代动画造型艺术中优秀作品的制作技巧等。其次,我们要深入挖掘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在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艺术中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在对蒙古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时,我们要从蒙古族人民生活实践出发,汲取蒙古族文化精髓,结合现代动画造型艺术进行创作。

总结: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文化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动画造型艺术相结合,以创作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动画造型艺术作品。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我们进行蒙古动画造型艺术创作时所需要借鉴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通过传承与发扬蒙古族传统文化,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苏夏文. 蒙古国预科生汉语动量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2.

[2]王欢欢. 面向蒙古国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在线词汇教学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2.

[3]阿丽雅. 蒙古动画角色设计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4]员瑞. 蒙古国陶立特中学汉字文化教学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

[5]马玥. 蒙古族题材动画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