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烟台市“非遗传承+旅游”实践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文旅融合背景下烟台市“非遗传承+旅游”实践策略研究

王梓涵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2655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旅游作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可以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社区民众、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交互作用,能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实践品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遗传承;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烟台市依托“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的品牌,加快促进非遗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融相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文旅融合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对烟台市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开发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针对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至2023年,烟台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3项。全市现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十分明显,该市地处胶东半岛,东临威海,南接青岛,北面与大连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从历史上看,烟台市与临近的韩国、日本进行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同时烟台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

二、烟台市文旅融合现状

1.举办文化节和庆典活动

2019年3月30日,烟台市举办首届市民文化节,举办文化展演和服务活动。其中,文化主题服务活动中包括传统民俗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等。2019年6月8日,烟台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展示庆典活动,推出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展演、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主题展、两大专题知识讲座和百位传承人传承传习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2.研学旅行中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2017年6月30日,烟台教育局与烟台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公布了首批38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其中有3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招远觐鋆金银工艺博物馆、海阳大秧歌·琵琶岛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和蓬莱阁。

3.开展场馆体验活动

2010年,烟台博物馆成立烟台民俗博物馆,馆内开设的展览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除此之外,烟台博物馆还开展了趣味课堂体验活动和社区体验活动,其中含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2017年,烟台民俗文化大院和胶东民间艺术馆同时在莱山区揭牌成立,举办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与体验活动,旨在打造一处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传播体验基地。

三、非遗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1.非遗与旅游融合层次较浅,旅游开发较零散

目前,烟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展示与当地旅游项目的融合不够深入,仍局限于在固定文化场所的展览和表演。政府部门在建设展览馆、档案馆时,一般将重心放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上,主要由非遗主管部门自行组织非遗表演与展示,缺乏系统的规划。

2.非遗活动宣传力度较小,品牌特色不突出

目前,烟台市积极开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但较少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导致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较低,弱化了非遗文化的吸引力。甚至没有将已经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作为吸引旅游者前来烟台的旅游项目,更降低了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3.非遗内涵挖掘较浅,市场竞争力较低

目前,烟台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较浅,在非遗展览馆中,多局限于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并没有深入介绍其起源、历史、发展、文化精髓等,缺少趣味性和文化感染力,导致表演多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烟台非遗文化的弘扬。

4.非遗产品设计单一,产品创新性不足

目前,烟台在设计非遗产品时,没有结合自身特色形成鲜明主题定位,并且缺乏对非遗产品系统性开发,较少运用互联网和虚拟展现等形式,缺少现代化、高科技的讲解和展示设备,对于旅游者尤其是年轻旅游者的吸引力不足。

四、烟台“非遗 + 旅游”的优化对策

1.非遗+研学,推动非遗体验

将非遗与研学体验结合起来,能够带动年轻群体学习和体验非遗,激发非遗传承与保护意识。针对非遗研学项目的开发,一是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展传统手工技艺体验活动,亲身动手制作非遗产品;二是以美酒佳肴为主题的非遗体验,旅游者可以参观道光廿五白酒展示馆、烟台小菜馆、沟帮子熏鸡馆等,让旅游者进行体验和品尝,由旅游者最终决定是否购买相关产品;三是让旅游者参与到传统戏曲、曲艺、舞蹈的表演中,让旅游者在表演者的教学和亲身体验中,感受烟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2.非遗+文创,激发文化创新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在很多人眼中,意味着过时和土气。然而,可以将文化创意融入非遗产品的制作中,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凸显独特的文化色彩。通过文化创意理念将非遗文化进行创新表达,通过文化创意手段将非遗文化形成创意产品,通过文化创意形式将非遗文化融入非遗旅游,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强化旅游者的非遗旅游体验,是烟台非遗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3.非遗+景区,创新旅游模式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更加注重文化体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景区,成为传统景区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一是主题展演模式,通过在景区不定期举办非遗展览和演艺活动;二是有机嵌入模式,通过在景区营造非遗的活化场景、举办非遗讲堂、开设非遗体验工坊等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旅游者能够深入参与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亲身体验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