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视域下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非遗传承视域下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曲飞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保护要求。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涵盖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然而近些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部分非遗面临着消亡的局面,如何继承与宣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将非遗积极融入人才培养活动当中,有利于拓宽文创产业的改革思路,打造非遗继承新格局。故本文主要探讨了非遗传承视域下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非遗传承;文创设计人才;培养

引言:

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创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将非遗元素与文创设计深入融合,既能大范围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为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但这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变高,所以高校需转变培养方式,联系市场标准,积极完善教育体系,继而培养出一批高质量人才。

一、当前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际的教育活动来看,多数高校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深,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更侧重于培养学生文创作品设计创作技能,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量。整个教育环节,教师轻视非遗文化的价值,学生出现设计方式同质化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1]。而且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思维固化,满足不了文创作品现代化设计要求。虽然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期间,积极创新,但受到自身专业素养的影响,未能寻找到非遗同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最佳着力点。常常出现非遗内容与学生学习活动不符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出现了较多消极学习情绪。非遗融入人才培养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人才培养效果依旧没有显著提升。

二、非遗视域下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课程体系,加强宣传力度

高校想要站在非遗继承与保护的角度,增强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效果,应积极思考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改变之前的教育理念。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分析非遗与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活动的融合优势,重新优化教学流程。建立起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这既能对教师明确教学方向,还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2]。同时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加强宣传力度,让师生详细了解到文创市场设计人才的现代化标准,继而改变他们的认知,为非遗与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提供较多的便利。

想达到这种工作效果,高校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借助讲座与座谈会的方式,阐释当前文创市场对设计人才的创新需求,表述非遗在文创市场中的作用,推动师生共同进步,减少后续人才培养活动中的阻碍。此外,高校还需积极优化当前的课程设计。除了增设一些有关非遗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内容教学外,还能适当加入一些非遗视域下的文创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在课程体系的引导下,能够对非遗特点做到全面熟悉。同时,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品牌优势,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在设置实践课程体系时,多给学生提供岗位情境,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高校文创人才实际培养活动中,可以充分借助课堂的育人优势,将非遗内容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高校阶段的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发展,现在已经具备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在文创设计活动中,拥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培养时,应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自主探究,梳理出非遗与文创设计之间的关联,弥补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缺陷。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部分非遗文化的抽象内容。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引领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围绕课程重点,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3]。这种方式下,不仅能提高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还能加快非遗的融合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像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在备课期间,积极解析文创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补充。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创中的教育资源,从每个知识点入手,整理出相应的非遗内容。保证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跟随教师的脚步,加深对非遗内容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现在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较多便利,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微课、线上学习软件等,以文创作品设计案例为例,经过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期间,教师可以从作品内容、鉴赏角度、设计思路、文化内涵等,设计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开阔视野。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像教师在引入上海绒绣时,能对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其根据所学的文创内容,自主设计作品。一方面对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到知识有效迁移,深刻理解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的艺术美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打造先进人才队伍

教师是文创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素养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结合上述问题,多数教师的教学意识还有待提升。所以高校要加强资源投入,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专业知识等,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制定出合适的培训计划。整个培训活动中,高校还能丰富培训内容,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强化他们的文化继承意识,对教师普及有关非遗的文化保护政策与教育意义,让其持续提高自身的文化专业素养。

同时,高校可以将教师培训结果与他们的晋升渠道、绩效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动在闲暇时间内,借助信息技术了解到更多的中外文创设计作品,将非遗内容熟练的渗入到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活动[4]。此外,高校能对相关教师提供实践交流的平台,组织文创教师与其他优秀教师相互探讨,总结非遗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高校还能健全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与非遗相关的文创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激励他们主动参与非遗创新设计赛等。对表现优异的教师,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可以把握未来文创设计人才培养与非遗融合的教育方向,健全培养机制。

三、结束语

由上所述,高校想要在非遗视域下,保证文创设计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转变以往的教育思路,认识到当前出现的问题。分析非遗同文创人才培养的要求,整合教育资源,重新优化教育流程,从而制订出系统化的教学计划。此外,高校还需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教育举措,才能更好地提升文创人才培养水平,有效继承与保护非遗内容,并推动文创市场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应用型本科海派文化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07):130-132.

[2]刘玲,胡雨欣.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博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传媒,2023(05):80-82.

[3]范露华,林娟,郑则凌.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地方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10):29-34.

[4]陈锋.“双创”背景下闽台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07):123-125.

作者简介:

曲飞,1978年5月,男,汉族,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