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堂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堂策略

  林逸

揭西县钱坑镇纯正学校 515400

摘要: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学校愈发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知识的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品德。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就重视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德育课堂是小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能促进学生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重点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堂教育的原因和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课堂;策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应加强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指导学生充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德育教育体系。

一、将德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因

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浸润的重要素材,也是推动德育发展进步的载体,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小学德育的内容丰富性,使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一)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里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爱国知识和革命故事,以及人民群众爱国、护国和拥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事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外拓展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教育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之心,这将为他们今后努力学习、爱岗敬业、立志建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正在慢慢形成,小学德育的功能就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可以让小学生从古人的治学、理政、创造性社会性活动中习得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充实自身的大脑,丰富自己的心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全面形成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促使广大中小学生成才成业。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思想的人才

小学生处于对新事物好奇心强,自我判断力差的阶段,可能造成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三观。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可以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以身垂范,可以让小学生慢慢理解、认可、吸收并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思想启发到行动指导再到坚定理想信念,促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具有先进思想和伟大成就的人才。

二、在小学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明确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渗透点

    由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观念在小学教育中萌芽,大多数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作用不能得到保证。德育教学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立足于德育教学的特色,打通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渠道,从而推动德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规范运用。教师要强化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找准渗透点,既能提高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创新性,同时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建立起多元思维系统和人文素质。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增强传统文化与德育课堂的融合

小学生接受文化的时间较短,语言和认知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用语言表达传统文化时,会使学生产生思维障碍,难以理解其中意思。而多媒体情景教学以生动、直观等优势可以巧妙化解此问题。例如,教师备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整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或讲授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三)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拓展学生历史思维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更深刻了解历史时间、历史内容。通过结合人文环境。拓展学生对乡土历史文化认识和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资料,把握历史时间,达到敬畏历史、反思文化的目的,有效提升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以更清晰的观感理解历史文化,拓展历史思维,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历史视频,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内容。

(四)组织诵读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组织诵读活动,积极鼓励学生突破自我,站在讲台上进行诵读展示。针对诵读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吐字清晰、发音标准、节奏合适、情感丰富等,并根据这些要素制定评价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分。在学生诵读完文本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其简要表达自己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了怎样的深刻内涵,提升其鉴赏能力。在诵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举办亲子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活动,将经典文学作品的主要因素、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课堂教学氛围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元化学习氛围,以活跃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读书会,针对其遇到的难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帮助其理解传统文化。

总结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既可以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课堂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宋德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堂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3(4).

[2]韩翠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3(09).

[3]伍广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研究[J].成才之路, 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