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办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安徽民办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李婷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金融科技领域表现最盛,出现了许多新型金融科技技术,比如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快速的发展,这些新型金融科技技术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传统金融生态与金融业态相继产生了改变从而诞生了互联网金融新金融业态。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高等院校该如何应对,既是高等院校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重要机遇,本文将重点围绕安徽省民办院校在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建设体系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所采取的有效途径及取得成效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发展格局下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民办院校;课程建设

一、互联网金融专业发展现状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及带来的深刻变革,给国内大多数高校做出专业调整的时间较短,加之经验不足、资源有限以及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认知不够高,并且大多数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科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使得互联网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建设质量不高,理论创新不足,实践教学课时偏少,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安徽省已有8所高等院校增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主要以公办院校增设数量居多,其中以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为一档的2所一本高校一直有着金融学、经济学专业,并在省内外拥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以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巢湖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为一档的4所公办高校的优势学科不在经济类专业,但因其紧跟金融市场变化及时增设互联网金融专业后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以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和安徽新华学院为一档的2所民办高校在2015年以后也相继增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但是两所民办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上相对于前6所公办高校还存在有一定的薄弱之处,主要表现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显著的课程体系,开设课程多与传统金融专业的课程重合,没有建成完全独立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体系。

这两所民办高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在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中有《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国际金融》等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有《投资理财》、《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等课程,可以看出两所高校开设的课程与传统金融专业存在较多重合,同时前6所公办高校开设的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也与此两所民办高校有相同之处。因此两所民办高校亟需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建立一套适合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具备同省内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竞争优势。

二、安徽民办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民办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改革,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民办高校需要建立完整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这方面的课程需要传授互联网金融基础知识,包括互联网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数据分析知识、互联网技术基础知识以及金融风险控制知识。

第二,技术知识应用方面。这方面的课程应涵盖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应用技术知识,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

第三,创新思维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方面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建模等。

第四,社会实践课程方面。互联网金融专业需要设定足够的社会实践课时,让学生真实体验和感受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真正需求,以期赢得更好未来,如定岗实习、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等。

第五,行业认证方面。课程体系应该与行业认证机构联合建立认证制度,为学生提供行业认证学分和职业资格认证,从而为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民办高校互联网金融要想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等方面都是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二)开设适合民办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所需课程

对于安徽民办高校来说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且以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而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增设更应符合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和安徽十大新兴产业中的互联网教育为需要,培养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和既能熟知传统金融业务,又跟进现代金融科技发展;掌握新型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金融科技产品创新、智能金融流程设计与风险管控等技能,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胜任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及金融科技服务等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因此,这两所民办高校在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

时要考虑金融科技和现代技术的发展,结合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积极探索新型应用技术与金融理论与功能的深度融合,从而打造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具体设置为:

1.专业基础课:《互联网金融》、《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宏观经济学》、《第三方支付》、《证券投资学》、《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营销》等。

2.专业核心课:《大数据金融》、《金融资本运作》、《金融科技产品设计》、《区块链金融》、《Python金融数据挖掘》、《Matlab与金融模型分析》等。

3.专业选修课:《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大数据技术与分析》、《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创新投融资管理》等。

根据两所民办高校自身特色,打造一体化课程体系,相较于前6所公办高校在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安徽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结论:安徽民办高校的战略定位是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其各学科在课程设置中要重点突出“应用”的特征,而互联网金融专业更应突出这一特征。民办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还须调整思路,在掌握金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注重掌握对金融技术的运用、金融科技产品的设计以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以此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拥有更大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吕勇斌.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5).

[2]蒋海棠.应用型本科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5).

[3]朱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J].财经界.2022(0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般)(项目编号:gxyq201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