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建设探讨

陈柳荫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债券市场得以快速发展,《固定收益证券》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因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该课程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固定收益证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教材和参考资料配套使用,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等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固定收益证券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满足高素质复合型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建设;实践策略

自1981年我国财政部恢复国债发行开始,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债券市场规模和债券品种不断增加。到2022年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超过141.34万亿元,债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此情形下,很多高校为了培养熟悉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的专业人才,纷纷在金融学相关专业开设了《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因此,如何改革和创新《固定收益证券》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固定收益证券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建设的现状

1、教材难以满足高校教学需要

目前,国内现有的《固定收益证券》课程教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翻译国外学者的教材和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国内的教材要么偏重数理推导忽略经济学过程的讲解,要么偏重经济学过程的讲解忽略数理推导。国外教材内容广泛案例较多,但涉及国内案例较少,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由于我国高校众多,各个高校之间学生素质和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两类教材都很难完全满足高校教学需要。自2015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对信用债的发行做了新的规定,创新了不少新品种。由于国内学者的教学研究跟不上债券市场的发展,已出版的教材很少涉及债券市场上的新品种和新变化。

2、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教学

目前,本科阶段的固定收益证券教学主要讲解理论,注重相关模型的推导,而很少涉及相关理论的实践,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压力大,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同时,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变得相对薄弱,在以后的毕业实习和工作中很难快速地满足岗位要求,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3、授课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和《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等金融学课程一样,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实践操作性,需要很大一批专业性人才的合作才能完成。在《固定收益证券》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章节讲授需要授课老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现在大多数金融学专业授课老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债券投资的实践工作经验,难以开展固定收益证券实践教学,更不用说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深度。

4、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学生在学习《固定收益证券》课程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能力和数学知识。首先,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金融学基础知识,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这门课程学好。其次,学习该课程还需要一定计算机编程能力,比如,在对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定价时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程序。最后,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是学好该课程的必要条件,因为该课程中有很多模型和公式的推导,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不具备这三方面知识,很难掌握该课程的相关知识,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挑战。

二、《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建设的实践策略

1、教材和参考资料配套使用

由于国内外教材很难满足当前《固定收益证券》课程的教学需要,即使编订了达到教学要求的教材,其更新速度也很难跟上债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故只要选取基本满足固定收益证券教学的教材即可,配套参考资料的使用才是教学的关键。授课老师在讲课时要向学生推荐必备的金融理论资料、经典的债券发行募集说明书、知名的介绍债券知识微信公众号等参考资料。由于国内债券市场发展较快,其中出现的发展和创新要及时在授课过程中体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及时根据教材和参考资料编写教学补充资料。比如,有关部门已经对公司债和企业债的发行条件做了调整,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公司债和企业债的最新发行条件,并向学生介绍这一变化。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不定期或定期邀请一些金融界专业人士到课堂上来,给学生介绍债券市场最新的创新和发展状况。

2、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

《固定收益证券》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因此,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还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已不再是学习固定收益证券的障碍,这需要各高校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确保学生高质量地通过实践教学快速熟练地掌握固定收益证券的操作实践。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另外一种途径:模拟交易。学生可以利用手机 APP 软件,模拟债券和利率衍生工具的投资交易,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固定收益证券风险小的特点,授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低风险的固定收益证券的交易。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稳定成熟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固定收益证券》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各个高校要安排授课教师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到相关金融机构挂职锻炼,亲自了解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掌握一定的实际投资经验。同时,各个高校应与金融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相关金融专业人士到学校来以讲座或培训的形式向授课教师介绍固定收益证券的实际操作经验。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掌握丰富的金融知识,但不懂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这要求各高校要在这两方面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增加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授课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要经常参与债券投资交易,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4、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固定收益证券》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数学、金融和计算机等多学科,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要对这些知识有一定地了解。因此,在开课之前,授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应复习一下该课程所涉及到内容,并指导学生选修一些没有学到的课程,如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公司理财等,为学好固定收益证券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固定收益证券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掌握编程语言和工具的重要性。在学习 C语言之后,可以增加对R和 Pyhton语言的学习。对新的编程语言的学习,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引导,只有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固定收益证券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对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有深刻而清楚的认识,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高校教师不断探究的话题。发展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建设发达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高校必须要培养出一批熟悉固定收益证券市场规律和具有相关投资技巧的专业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成浩.“以学为中心”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49):68-71.

[2]王美华.基于过程性评价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现代企业,2021(4):138-139.

[3]胡利琴.“PAD+PBL”融合模式在“固定收益证券”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 2021(6):137-139.

作者简介:陈柳荫(1996.5-),女,汉,河南省郑州市,郑州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