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幻想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日本幻想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价值

张铃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201306

摘要

幻想文学(Fantasy)脱胎于西方古代神话传说以及中世纪民俗文化中的骑士文学,日本幻想文学则包括神话传说、近世志怪小说、民俗传说等内容,具有文化学、民俗学与文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日本幻想文学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文尝试整理日本幻想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代表性作家,归纳其特点和价值。

关键词:日本文学;幻想文学;通俗文学

一、日本幻想文学的定义

幻想文学(Fantasy)脱胎于西方神话、民俗与骑士文学,启蒙运动之后逐渐成形,浪漫主义的兴起为幻想文学提供了土壤,终在20世纪初成熟[1]。《牛津文学术语词典》将幻想文学定义为任何一种虚构叙事作品,不对人们所熟悉的世界进行现实主义的表现。从文学思潮上来说,幻想文学与浪漫主义思潮最为接近。

日本文学领域中“幻想文学”这一说法固定下来是在1970年前后,在此之前则使用“怪奇小说”来统称,包括古代的神话传说、志怪小说,进入近代,又增加了民俗传说、改写古典“昔话”以及作家新创的内容。日本近现代文学届对现实主义的偏好颇深,纯文学以作者亲身经历写作的“私小说”、非虚构为主,幻想文学被归为“通俗文学”部分,向来不受文学研究者重视。但是,在非现实世界的设定中,幻想文学作者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人类的情感、道德和社会议题,具有与纯文学不相上下的文学价值。

二、日本幻想文学的谱系

2.1古代

古代日本从中国文化中受益颇多,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也不乏中国元素。公元8世纪,日本朝廷组织学者撰写《日本书纪》与《古事记》编制日本的创世神话。在这两本书中,就有后世浦岛传说的雏形。短短几句中龙宫、不死、仙山等要素逐一出现,显示出古代中日交流的印痕。

古代日本文学中的志怪小说,同样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亚洲大陆。如《今昔物语集》分成天竺、震旦、本朝三个部分,分别是印度、中国与日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占主体的就是从佛教观点来讲述的因果报应、世俗与恶行的故事。

中国的志怪小说对日本影响巨大,成书并出版于清初的《聊斋志异》可谓是其中代表。《聊斋志异》传到日本之后,被诸多作家进行翻案再创作,改变了蒲松龄对人心、人性观察与感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读者进行伦理“说教”,如都贺庭钟的《古今奇谈蓁句册》(1786)中的《求家》,将中国旧家庭妻妾的狐女与鬼女争宠的传奇故事改写为日本神代后宫里的皇家政事。

江户时代后期,上田秋成完成了志怪文学的集大成之作《雨月物语》。该书大量借鉴了《古今小说》、《警世恒言》等中国古典文献,其中的白蛇传说依据中国江南地方的《白蛇传》翻案而来,但是与《白蛇传》歌颂爱情不同,上田肯定了人的爱欲,与日本人奔放的性观念一脉相承。

2.2近代

英国记者小泉八云(1850-1904)于19、20世纪之交到达日本。他向来对亚洲的精怪故事感兴趣,抵达日本任职英国文学教师之后,小泉八云在日本妻子的帮助下收集了大量日本民间故事,写作了短篇故事集《怪谈》。他的写作影响力巨大,英语写作也为《怪谈》的广泛传播带来了天生的优势。世界知名的“雪女”、“无耳芳一”等妖怪形象都是出自《怪谈》。

随着日本完成现代化登上国际舞台,民俗被视作“传统”而再次被“发现”,对于毫不起眼的民俗传说的发掘,肩负了向日本传统、日本“自我”回归的重任。民俗学家柳田国男(1875-1962)从这一意识出发,收集岩手县远野地方的传说,写作成了《远野物语》。它对当时日本广为流传的志怪故事进行了起源、变化的整理,兼具民俗学与文学价值。

远野附近的花卷市是另一位幻想文学巨匠宫泽贤治(1896-1933)的故乡。他所写幻想文学里既有火车、绅士等现代事物,又有妖怪之类过去事物出没,他所描绘的土地虽然大多是岩手县,但是里面的主人公又有着意大利名字,用陌生的人名写出了熟悉的人性与无限美好的幻想。

近代文学大家芥川龙之介、太宰治等也纷纷从中国与日本古典文学中选取故事写成小说,表达他们对时代、人性与自我的深入思考。芥川龙之介尤其擅长将人们听后一笑而过的猎奇故事,改编成回味悠长的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芥川龙之介著名小说《罗生门》就是取自《今昔物语集》里的两个一看之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传说。

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主要作家,芥川龙之介着力描绘“个人心理”,情节的虚幻反而退到了背景。重视“个人心理”,轻虚构是整个日本近现代文学的总体价值取向,加之随后兴起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风潮,泉镜花(1873-1939)文学价值被低估。他用和汉混淆的美文体将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重重嵌套进小说,呈现出复杂神秘的美。

丰岛与志雄(1890-1950)则是另外一位颇具神秘主义色彩的作家。他擅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神秘感事物,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丝清新之风,被芥川龙之介誉为“作家的作家”。不得不提的是丰岛与志雄数次来到中国,将在中国听到的故事写成小说,战后曾担任中日友好协会的副会长(会长空缺)。

2.3现当代

现代日本文坛的幻想文学作家当属涩泽龙彦(1928-1987)。涩泽龙彦将法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的思想暗流介绍给日本,被称作"暗黑美学大师",对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等人影响甚深。在当代幻想文坛上活跃的则是一群6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京极夏彦(1963-)、上桥菜穗子(1962-)、小野不由美(1962-)、荻原规子(1959-)。京极夏彦是著名的妖怪研究者,擅长将妖怪与推理小说结合,形成独特的悬疑幻想小说。上桥菜穗子发挥自身文化人类学专业的特长,撰写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代表作为守护者系列,主要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小野不由美从《山海经》等中国古代幻想文学中汲取了大量故事背景与人物设定,代表作《十二国记》情节波澜壮阔,叙事架构深沉宏大,在日本、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世界有着广泛影响。荻原规子是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多以古代日本为背景,甚至将古典文学进行再构建。

三、日本幻想文学的特点与价值

日本幻想文学的特点首先是“庞杂”,有东亚民俗故事、志怪文学,也有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奇幻故事,体现了各国文化在日本的交杂,反映了其国文化的杂糅性。在与古代中国文化、近代西方文化的交织中,日本显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特性:对爱情与情欲题材的偏好、恐怖与美的刻意交织。

从文学价值而言,幻想文学尤其是古代、近代的幻想文学具有很高民俗学学术价值,通过追踪具体幻想文学要素的演变,可以洞察东亚地区文化的流变方向,追溯文化的交融、演进。同时,古代文学,在江户时期与近代还成为了作家的灵感源泉,至今依然是经典的故事来源。

另外,幻想文学作家常常有意识地在虚构的背景下探讨现实世界的问题。通过对幻想与现实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人类的情感、道德和社会议题。研究幻想文学有助于我们以新的角度审视现实,并思考其中的隐含意义。

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具有前所未有的精确性,然而这个充满百分百确定感的世界常常让人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味。幻想文学是一束明亮的光芒,点亮了读者内心的。它就像是一扇通向无限可能的门,将读者从冷漠的现实世界引领到了奇妙的幻想领域。在这个未知的领域中,每一页都充满了无限未知。幻想文学以其奇特的魅力,不断地引领读者穿越到未知的领域,开启一扇通往创意和想象的大门。

参考文献:

须永朝彦.日本幻想文学史[M]. 白水社. 1993

Chris Baldic编. 牛津文学术语词典 英文本[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2.

顾宁,袁绣柏.《十二国记》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与文学价值探析[J].当代作家评论,2018,(第6期).


[1] 王娟.哈代短篇小说《枯萎的胳臂》中的幻想文学元素探析[J].戏剧之家,2021,(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