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胡硕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几乎都有肢体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包括偏瘫侧上下肢的运动、手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上肢和手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意愿效果。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以减轻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使其尽快回到家庭与社会成为康复的首要目的。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镜像疗法  上肢及手运动功能障碍

1  一般资料

选取邹城市某医院康复科2022年5月到2022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脑卒中并且存在上肢及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纳入标准为:(1)符合文献[1]中关于卒中并且存在上肢及手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神志清楚,无认知障碍,可配合康复训练;(3)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2)有认知障碍,并且不能参与训练的;(3)伴有重要器官衰竭(心、肺、肝、肾等)、恶性肿瘤、病情不稳定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脑出血26例:脑梗死14例;男21例,女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在50到75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1。

表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n

性别

年龄

病程

病变性质

脑出血

脑梗死

对照组

20

8

12

64.46±4.65

32.31±6.96

12

8

对照组

20

13

7

65.54±4.23

32.57±7.08

14

6

P

0.153

0.530

0.800

0.231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对照组实行常规基础的康复训练, 30 分钟/次、1次/r日、5天/周、进行 4 周的治疗。

(1)Bobath技术:①关键点的控制;②促进手法;③反射抑制模式;④身体感受与身体表面感受

(2)Rood技术:利用受控的感官刺激,也就是负重、运动等,按照身体的发展次序,锻炼被用来引发有针对性的反应。

(3)强制运动疗法:侧重于对健侧手的限制使用强迫患者克服习得性废用。临床研究显示,强制运动疗法对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均有改善作用 [2]

2.2  实验组治疗方案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加上虚拟现实训练和镜像训练,40 分钟/次、每1次/日、5天/周、进行 4 周的治疗。

(1)虚拟现实技术

患者进入康复训练室,戴上VR眼镜,进行厨房的一系列工作,锻炼其患侧上肢、手功能和ADL能力。练习包括烧水、洗水果等。视觉反馈:①在训练中,患者可以实时监控训练,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并强化训练的准确性。②3 D屏幕上有文字说明,可协助患者做不同类型的厨房工作。听觉反馈:①在患者的双手靠近可触及的对象时,会有一个声音提醒,这时就可以握住该对象。②在患者做了一件事后,该系统就会以一种称赞的方式来激励患者做更多的事情。治疗师能以患者的病情为基础,按照步骤来设计个性化的训练任务。

(2)镜像疗法

创造一个安静的、单独的环境,并让患者围着桌子坐下,桌子中间有70cm×70cm镜子,患者将两个上肢放在镜子的两边,并将健侧上肢置于镜面反光处,偏瘫侧上肢应置于镜面后 [3],身体可稍偏向健侧,以方便病人观察到健侧上肢的动作,观察反射图像,将患者的病侧上肢排除在患者的视野之外,引导患者将所看到的图像与患者的病侧肢体的运动联系起来,治疗师可以在患者身边提供一定的帮助,然后病侧才能最终完成特定的动作。

2.3  评定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Jebsen手功能测试(JHFT)三种评定方法对疗效进行评估。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表3-1  对照组与实验组训练前后FMA评分比较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后

对照组

20

36.40±1.57

40.60±2.13

实验组

20

37.60±1.56

49.80±1.83

t

1.024

9.424

P

0.304

0.001

3.2  两组患者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对比

表3-2  对照组与实验组训练前后WMFT评分比较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后

对照组

20

33.48±5.32

29.45±4.36

实验组

20

32.65±5.36

16.35±4.68

t

1.504

7.543

P

0.125

0.001

3.3  两组患者Jebsen手功能测试评分对比

表3-3  对照组与实验组训练前后JHFT评分比较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后

对照组

20

6.47±1.14

8.12±1.33

实验组

20

6.45±1.32

10.05±1.42

t

0.436

2.334

P

0.301

0.035

4  讨论

4.1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镜像疗法对FMA的结果讨论

本研究采用了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经过4周的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MA的成绩均优于治疗前的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显示:虚拟现实训练加上镜像训练更有利于恢复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手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也能减轻疼痛程度,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2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镜像疗法对Wolf的结果讨论

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技术进行训练,卒中病人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都得到提高,但在加上虚拟现实训练和镜像训练,患者容易接受,两组患者的WMFT的表现都显著改善(P<0.05),结果显示虚拟现实加上镜像疗法对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更有效的效果。

4.3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镜像疗法对JHFT的结果讨论

Jebsen手功能测试是评价脑卒中手部运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ebsen手功能测试的评分(P<0.05),研究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加上镜像训练,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对其ADL也有所改善。

4.4  不足与展望

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对虚拟现实技术及镜像治疗的专门了解,以及数量庞大的试验资料及人群,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期望能够对更多的运用方式和用法进行革新,构建出一套更加完美的实验计划,让病人能够得到更加完整的恢复,从而更好地反映出该实验的真正有效性。

5  结论

采用虚拟现实与镜像等方法对卒中患者进行上肢及手运动功能的康复,对偏瘫卒中患者的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进行了有效的干预,对卒中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因此推荐在临床上应用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老年人认知障碍诊治专家共识撰写组.中国老年人认知障碍诊治流程专家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8):817-825.

[2]蔡丹娴.虚拟现实辅助训练对卒中亚急性期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20.DOI:10.27003/d.cnki.gojyu.2020.000956.

[3]沈芳,王晶,曾明.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05):590-593.

作者简介:胡硕(2000年12月),男,汉族,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通讯作者:俞奇(1993年9月),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硕士研究生,基础部。项目来源:山东协和学院2023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