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

1 须梦娇   2郑杨

广元市中心医院

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讨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3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3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长都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集束化护理可以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集束化护理;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身上。该疾病是由于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部膨胀受限,氧合功能受损,呼吸不畅所引起的一系列呼吸困难的综合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和发育,是新生儿死亡和短期与长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将多个护理措施组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更加一体化和个性化的护理[2]。在NRDS的治疗中,集束化护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康复率。本文将详细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3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3例,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儿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9例;胎龄30~38周,平均胎龄(35.27±2.14周)。研究组:患儿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0例;胎龄31~37周,平均胎龄(34.28±1.54周)。两组患儿的胎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本研究的46例患儿家长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我院的医学伦理学同意本次研究课题。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对当天入院的患儿使用机械通气法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来进行治疗;全程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并为患儿提供营养支持。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压疮、鼻咽损伤等并发症需及时上报给主治医生,并采用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处理。护理过程中全程按照无菌流程标准来进行。研究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

1.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护士长、5名具有5年以上护理经验的责任护士组成。所有的小组成员都需要进行筛选,并参与相关护理培训考核,保证护士为整个护理流程的专业性负责。护士长需要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学习,让护士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

2.呼吸支持:①给予氧疗:根据患儿的氧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和流量,确保其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防止缺氧;②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将患儿的体位保持为侧卧或俯卧姿势,通过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并根据患儿的病情调整通气参数,包括频率、氧浓度等。③定期吸痰:使用气管吸痰或支气管镜进行定期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气道梗阻;④定期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率、体温和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即刻报告给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3.其他护理支持:①营养支持:可以通过静脉输液和TPN溶液对患儿进行营养支持,需每天检查患儿的胃管和静脉输液管是否出现堵塞情况,需保持管道通畅。对于可以正常吸食的患儿,鼓励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和营养物质的摄入。②药物支持: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儿,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的扩散。此外,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给予支持性治疗,如心血管支持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帮助其康复。③情感支持:鼓励患儿与父母亲进行皮肤接触,以促进情感交流,并帮助患儿建立安全感。④环境支持:提供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应激反应。使用保温毯、温床等措施,保持患儿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的调节可以减少新生儿对能量的消耗,保护其免受寒冷的影响。⑤预防压疮:每2小时对新生儿更换1次体位,以免出现压疮的发生。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炎、压疮、营养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3.0软件里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长

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长都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1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长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总住院时长

研究组

23

7.47±0.28天

16.37±1.49天

对照组

23

10.13±0.54天

22.61±1.36天

t

-

20.972

14.834

P

-

0.001

0.001

2.2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压疮、营养不良)远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2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压疮

营养不良

总发生率

研究组

23

0

1

1

2(8.70%)

对照组

23

2

3

3

8(34.78%)

χ2

-

-

-

-

4.600

P

-

-

-

-

0.032

  1.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它将多种护理措施结合起来,通过协同作用达到提高护理效果的目的[3]。近年来,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中。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长都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护理可以通过呼吸训练和体位和姿势的调整,促进肺泡扩张和疏通,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减少呼吸困难和暂停的发生[4]。此外,集束化护理中的各项措施都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早产儿移位中,可以采取温暖措施、调整呼吸频率和节律以及给予足够的营养等,促进患儿的肺泡发育和生长发育。集束化护理强调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合作[5]。护士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早产儿的护理计划,通过早期启动皮肤接触、增加亲子互动等方式,促进患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有助于患儿康复的心理和社会发展[6]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和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瑛,董景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2):4-6.

[2]金向群,陆瑶,明申秋.呼吸机集束化综合管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VAP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130-133.

[3]陈焕焕.集束化护理在NICU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3):152-153.

[4]冯琳.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65+70.

[5]邓红.集束化护理联合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5):187-188.

[6]李雅洁,陈牡花,肖鹏飞等.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联合PS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3,21(21):2974-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