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

陈琛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云南 6501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开始重视将学科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以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对班级高效管理方面的补充和辅助作用。而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正面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节操以及社会正能量内容,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将有效改善传统班级管理所面临的艰难困境,促进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小学班级管理有效进展以及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良好行为规范与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级管理;整合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语文教学正向影响班级管理工作

人文性、工具性和感染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而除了帮助学生增长语文基础知识外,语文课程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其中思想性的把握以及良好思想认知的建立,这一点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具有更为细腻的思维视角,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与处理班级管理事件。

(二)班级管理有效促进语文高效教学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除了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生活、学习体验的丰富,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应用能力,而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质量提升,也可以反作用于班级管理工作,比如诵读名人诗集能够促进小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升华、围绕身边人与事进行作文写作,能够促进小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多元视角的培养等。从这个维度来讲,班级管理带动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这充分表明了语文课程与班级管理之间的高度融合性和不可分割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路径

(一)依托语文教材内容,搭建人文管理环境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内容来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改变,也就是以对自由与自主学习的追求替代了对语文教师过多管束的依赖。在这种学情面前,教师若想使小学生融入语文课堂,调动其对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首要的一点就在于以语文教材内容为依托,搭建更具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环境,以最大化弱化小学生在以往枯燥性、单一化语文课堂环境中的紧张心理和不安情绪,同时带动教师语文课程教学以及管理与培养小学生思想境界有效性的提高。具体来讲,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与小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人文思想交流,引导小学生分享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受到人文性的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

例如,在课文《桥》的教学为例,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形象,讲述了他在自然灾难面前将村民们送上生命之桥的事件,颂扬了他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高风亮节,课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掌握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感受老书记的优良品格,并受到高尚道德节操的启蒙与熏陶,这一点与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及对小学生正确人文思想观念、优良道德品格与情感的引导。首先,教师可以从课文标题入手,让小学生们在组内分析老书记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与理解其思想品格,以此来实现班级管理与语文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其次,营造正面积极、宽松自由的课堂讨论氛围,鼓励小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课文思想以及人物塑造的理解,通过对小学生课堂主体性、思维自由度的尊重来促使小学生放下学习包袱,主动地学习老书记的品格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二)借助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班级管理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创新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高效教学的重要支架,更是小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应用兴趣能否得到真正激活、对教材知识能否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有序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比如讨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合作完成课文内容的舞台剧表演或者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等,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小学生会对课文的深层内涵与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久而久之,不仅可以获得集体主义观念和协同合作精神的培养,更能够实现教师对小学生高品质的精神管理,这种管理效果将极大地促进小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行为、习惯的规范化;

另一方面,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也存在密切关联,语文知识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来源和最终落脚点,所以,立足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等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将有效建立小学生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基本认知,使其树立以语文知识来服务于生活需要的意识。同时,将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多元视角,促使小学生更好地接受班级管理行为,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效能提高。

例如,在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合作探究问题:①围绕“万物的生长”,文章进行了哪些维度的描写?②除了对生物进行描写外,文章还提到了哪些自然生命?③通过这些“生命生长”,你有怎样的学习体会?本质上来讲,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就是小学生逐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拆解、对作者想要表达思想情感进行体会,同时受到作者所表达情感与思想熏陶的过程,除了能够促进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深度学习外,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人文精神和文章传达的自然情感,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当小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上人文修养的升华后,也可以有效规范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而有效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

(三)走进语文教材经典,升华学生人格品质

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诗歌、写作练习等,大多经过教育专家反复多次的研究、优化与筛选,其中蕴含的古今中外的作品、人物等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作者真挚情感的重要载体。走进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代表人物等,也可以对小学生的品质、人格产生极大影响,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向优秀贤人学习,逐渐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质。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课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在对典型人物、圣贤故事以及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中获得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升华。

例如,在《詹天佑》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詹天佑相关的影视资料,了解詹天佑的基本信息。而后,围绕教学重点和目标来组织课文基本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詹天佑主持修建从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事件、京张铁路作为第一条由我国工程师设计的铁路干线的重要地位以及京张铁路的修建对于张家口、铁路沿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这样一来,课文内容的教学就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学生们也可以受到爱国情感的启发,培育自身良好的民族情怀和精神品格,而这一教学成效的获得也是班级管理预期达到的结果。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和重要举措,同时也在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以及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为此,班主任要挖掘语文课程中有助于班级管理的素材,把握二者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借助语文教学的人文育人功能,实小学生接受到更有效的思想教育,进而端正其思想观念、提升其精神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月萍.管理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高考,2016.(12):47-48.

[2]张惠琼.小学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情理之间,以心换心"情感理念[J].科普童话·原创,2022,(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