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评价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基于学生发展的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评价模式探究

石小梅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8

摘要:在时代的进步中高校教育事业也迎来巨大挑战,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也是当务之急。而日语专业作为外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该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外语教育建设发展的要求。文章分析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并从明确教学目标、丰富实践活动、融入“四史”教育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相应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学生发展;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评价模式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不仅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其他各门课程也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教育部于2020年6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及教师在专业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尝试非常必要。

1大学日语专业课程思政重要性

1.1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与日本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不管是日本文化、文学作品或是手工艺品都有许多中国元素。而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断深入,外语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同时也负载着本国优秀文化。在大学日语课程教学时,要积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积极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荣誉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爱国情感。将传统文化引入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积极参与到优秀文化宣传和发展中,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大学日语课程教学注重学生日语语言技能在实际中的运用,而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自身文化辨别能力,不被劣质文化所影响。

1.2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快速、激烈的变革之中,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意识,使学生能够以多元的眼光认识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外语专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能够用科学、全面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教学反思

传统的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多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需要我们在如今的大学日语课程中加入适当的思政目标。而如何较好地实现这些思政目标,防止“贴标签”、“两张皮”,教师需要很好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选取,很好地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了解材料的选取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感受到了课堂中的思政内容、对教师的融入方式是否接受等情况,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交谈。从交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授课形式比较多样,对每次的课堂内容都比较期待,对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内容学生不但没有表示反感,反而认为这些内容非常有必要,思政内容的融入较自然,也有较好的效果。

3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评价模式探究

3.1研究目标

建立具有教学评价和思政评价功能的综合性的大学日语教学思政评价形式。在大学日语教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教育过程评价体系是分不开的,大学日语教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仅仅要求科学正确的育德成效,还必须对所有教学组织环节都保持高度重视。完善具有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全面性的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评价内容。大学日语教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中,必须涉及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学科素质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养成的评价,同时也要与政治思政教育价值塑造效果形成对应,并考虑语言综合能力养成与政治思想价值引领在教育效果上的相向而行、协调推进下的相互融合度。大学日语教学课程思政教育评价必须在准确掌握学生各主体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评估。大学日语教学的课程思政的评价要兼顾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是学习者思想政治素质和语言认知能力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增值与发展的意识形成过程。构建具有结果考评和过程考评功能统一的大学日语学科课程思政评价方式,落实具有大学日语学科课程思政和思政教学的辩证统一的大学日语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式。大学日语教学课程思政教育和思政教学的同频共振,更好地促进学习者思政素质的提高。

3.2创设跨文化交流平台

为了学生感知民族文化和学习民族语言,大学应积极创设跨文化交流平台,为学生毕业后跨文化交流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学校必须积极组织日语专业学生与日本公司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可发展“第二导师”,让日企领导和员工到校指导学生的日语活动,或组织学生进企业学习、实习等。有条件的高校可和日本高校建立学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相互培养留学生,让学生去日本高校学习日语。在完全日语的环境下和本土日语的沟通交流中,学生不仅在发音、语言、词汇上有很大的进步,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会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体验,更利于日语的学习,也更能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民族文化有准确的认识。

3.3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思政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对课程思政培育环节的参与情况,提取活动相关数据,从课程思政的参与度、完成度、提升度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于课程思政环节中无法量化的数据,如活动过程中的积极程度、行为表现等这些非数据化的信息,教师可利用观察法,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考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通过二者结合的考评方式,来达到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

3.4增设文化教学专门课程

学习日语,不仅要学习发音和技巧等,同时也要注意中文和日语交流时的差异,尽可能避免出现文化歧义。增设专门课程,在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不同的语言文化表达。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除了词汇学习、语法结构学习、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教学等,要允许学生深入学习日语文化,将文化学习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使日语学习适应日本文化思维。除基本知识外,教材的内容还应包括文化解释,并相应地增加文化教学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日语,用日语提问,用日语授课。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语思维习惯,还能为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5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目前,高级日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活动少。思政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可延伸至课外,增加课外实践环节。以任务型学习方式为主导,引导学生课下深入阅读日文版思政素材,如,通过课堂发送介绍地方优秀文化的日语文章,课堂后台数据可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课上再以单人发表、小组讨论、读书报告、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再思考。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要采取相应课程活动,评价方式,提升全体师生的思想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松仪,卢琳.高校日语专业课《日本概况》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初探[J].决策探索,2020(20):57-58.

[2]文秋芳,张天伟.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刘建达.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