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多元协同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晶

民航总医院(北京 朝阳)邮编:100123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多元协同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心房颤动患者100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3月-2023年3月。计算机法1比1划分对照组(50例,基础护理)、干预组(50例,多元协同护理)。对比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协同护理可激发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效能,更好地参与护理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保证生命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多元协同护理;心房颤动;护理效果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房电活动丧失的心律失常,患者以不规则、快速心跳为主要表现,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升高发病率也提高[1]。心房颤动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脑卒中作为严重,需要强化护理加以预防。多元协同护理强调护理的全面性、多样性,多角度协同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能够激发自我潜能和效能。因此,本研究分析心房颤动护理中应用多元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试验抽取100例我院收治心房颤动患者,时间均为2020年3月-2023年3月。计算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50例男:女=26:24,年龄均值(61.06±9.27)岁(范围27-85岁)。干预组50例男:女=27:23,年龄均值(61.40±8.95)岁(范围26-83岁)。上述指标均衡性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性护理,为患者讲解心房颤动疾病原因、治疗方法,告知其饮食注意事项,给予其运动、情绪等生活指导。

干预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多元协同护理,方案如下:(1)急性期。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邀请医师、康复医师、心理医师等综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者病情、情绪、生活和自我管理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为患者接受疾病相关知识,结合手册帮助患者明确依从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结合既往病例为患者建立康复信心。(2)稳定期。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各项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和方法,为期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参照营养师建议设计营养均衡、热量充足的饮食方案。由康复医师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引导患者进行早期足背运动,循序渐进过度至主动运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并给予一对一指导,定期监测各项功能指标,动态了解心理状态。(3)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其中包括主治医师、康复医师、心理医师和营养师的建议,告知患者如何参照手册进行自我管理,为期构建院外运动计划,密切随访并叮嘱其来院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1)GSES量表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包括10条目,总分10-4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2)统计两组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发生率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统计输入数据,样本均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时选择LSD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 s T3法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表1数据。

表1 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自我效能评分(分)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n(%)]

护理前

护理后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22.60±3.41

24.79±3.55

2(4.00)

5(10.00)

7(14.00)

干预组

50

22.01±4.32

27.79±2.24

0(0.00)

1(2.00)

1(2.00)

t/χ2

0.7580

5.0536

4.8913

P值

0.4503

0.0000

0.0270

3  讨论

心房颤动患者症状表现多样、风险较高,需要长期、规范的用药和健康指导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若关注不全面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加重患者身心痛苦的同时延长病程、降低生活质量[2]

基础性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中较为片面、单一,难以全面患者需求,患者依从性、自我效能不足,护理效果有限。多元协同护理属于多学科综合护理模式,整合营养、心理、疾病治疗和康复多方面资源,协同构建一套完善、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案[3]。与此同时,该护理模式充分返回护士的主导作用,护理人员以时间为纵轴,按照多元护理计划和建议落实护理措施,在不同阶段控制患者潜在风险,满足患者身心多方面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获得理想预后。本研究对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多元协同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多元协同护理较为全面,护理内容涵盖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需求,不仅能减轻患者躯体症状,还能够减轻心理压力。经过多元协同护理,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更好地参与到治疗和护理服务中,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有助于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加龙,李运明,徐伍,等. 心房颤动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2,17(3):358-362,366.

[2] 刘卉,马先莉,尚彤彤. 一体化护理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88-90.

[3] 张杨.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7):124-125.